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阿倫閱讀

    “內務府”是一個在古代小說和古裝劇常見的官署名。在許多古裝電視劇中,涉及宮廷事務之時皇帝往往要傳來“內務府總管”指示一二。頗高的“出鏡率”使內務府在廣大古裝劇及歷史愛好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內務府到底是做什麼的?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聊這兩個問題。

    清朝時期,偌大的紫禁城裡,居住著皇帝、皇后以及龐大的妃嬪群體和皇族成員。他們的衣食住行,統統由內務府管理,有“天下大事,不問內務府”之說。由此而言,內務府實質上是服務於皇室、掌管後宮事務、打理皇家產業的後勤保障部門。

    《內務府冊》載:“內務府在西華門內右翼門之西,循牆第四門,東向,前後凡五重,其廨舍之數,共四十有三間。” 內務府的規模令人咂舌,最多時有3000多人。就人數而言,是六部中人數最多的戶部的10倍。

    內務府下設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另設上駟院、武備院、奉宸苑。這就是通常所稱的“七司三院”。除了“七司三院”,內務府還下設三織造處、三旗參領處、掌關防處、三旗莊頭處、御茶膳房、昇平署、御藥房等,並管轄敬事房。

    介紹完直屬機構,我們舉幾個例子,簡略地描述一下內務府各部門的職能。

    內務府中地位最高的是廣儲司,清宮經濟命脈所在。它掌管各皇莊所交賦稅,負責皇室金銀珠寶、瓷器、綢緞、茶葉、人參、毛皮等特供品。廣儲司下設有皮、緞、衣等六庫,六庫下又設有染、衣、繡、花、皮等七作,以及帽、針線二房,清代宮廷服飾的製作與管理由內務府負責。

    據清宮《內務府奏銷檔》和《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等檔案記載,皇帝敕諭多次要求官局所織緞匹“務要經緯均勻,闊長合適,花樣精巧,色澤鮮明”,質量不合格,必須補賠、罰俸或受鞭責。據說當時單單一件緙絲龍袍,專職織造人員就有2602人,花費上390個工日。

    江南三織造(江寧織造、蘇州織造與杭州織造),也直屬清宮總管內務府管轄。織造之職務一般由內務府包衣旗人(旗屬部下,地位高於奴才)充任,既是朝廷官員,也是皇帝家臣。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織造一職。

    清代康熙初年,為滿足皇室生活及禮儀需要,宮廷內成立了內務府造辦處,聚集各地能工巧匠,專門製作各類工藝品。後應康熙旨意,內務府造辦處又成立了琺琅作坊,創燒了精美絕倫的御用琺琅瓷;後世著名的“後宮瓷”——慈禧大雅齋瓷器,也是內務府傳江西九江關燒造;同時,同治大婚瓷也是由內務府發往江西景德鎮御窯廠督辦,耗時五年,全套共一萬零七十二件。《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載“準內務府繡活處移知,上傳預備皇后前需用瓷器活計,共圓琢器一萬餘件,現七年內燒齊解京”。

    康熙琺琅彩瓷多以日用品居多,常見色地有紅、黃、藍、紫、綠、胭脂等色,雍正時又增添了淡松黃色、藕荷色、淺綠色、深葡萄色等十多種顏色,極大豐富了彩瓷繪製色彩表現,畫面更加生動傳神。紋飾以纏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團花中心加壽和開光花卉等為主,畫工嚴謹細膩,具有圖案化的效果。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案記載,琺琅彩瓷器的畫匠多出自供奉於內廷的如意館畫師,畫工的精湛技藝和非凡的藝術修養,方使琺琅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藝術成就。

    大雅齋瓷器前後燒造一共4922件,瓷器造型多樣,有盆、碟、高足碗、蓋盒、渣鬥、羹匙、花盆、魚缸等。在裝飾手法上多以濃豔粉彩形式出現,有黃、綠、紅、藍、紫、白為底色,間繪紅、墨、藍等色彩繪,形成黃地墨彩、綠地墨彩、藍地墨彩、黃地粉彩、綠地粉彩、藍底粉彩等品種。題材以花鳥為主,如喜鵲登枝紋、荷花鷺鷥紋、紫藤花蝶紋、鸚鵡花卉紋等品種。總體藝術風格與普通清晚期作品大相徑庭,主要沿襲清中期盛世清中期盛世的面貌,給人一種奢華靚麗的感覺。

    同治大婚用瓷的釉色品種以黃(紅)色地粉彩為主,共有14個花色品種。器物種類有各種碗、茶盅、渣鬥、粉盒、刮頭缸、胭脂盒、水仙奩(盆)、花盆等,圖案儘可能生動,每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有蘭花、竹子、八吉祥、喜鵲梅花紋、雙喜紋、金喜紋、雙喜百蝶紋等。

    清代後宮,上至皇后,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從順治到光緒九朝,總計選秀80餘次。選秀分為兩種,一種是三年一次(由戶部主持),一種是一年一次。每一年一次的選秀,就是由內務府主持,選進宮的都是一些宮女子,侍候主位,承擔後宮雜役,敬事房就是古裝劇中常出現的管理太監、宮女的機構。但也有例外,如包衣出身的令妃(《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就是透過內務府選秀入的宮,然後被皇帝看中當了嬪妃。

    滿人敬犬 ,將狗視為“天龍”。雍正朝內務府始設養狗處,文獻記載:“初設養狗處及鷹房、鴉鶻房。乾隆十一年改房為處。”大清第一愛狗人士雍正就曾多次給造辦處下旨,為自己的愛犬製作狗窩、狗籠、狗衣、狗墊等。

    滿清騎射開國,以武得天下,所以清朝狩獵都是一等一的大事。一般內務府都虞司負責狩獵事宜,上駟院則負責所用馬匹。武備院負責製造與收儲傘蓋、鞍甲、刀槍弓矢等物。

    除此之外,內務府還承擔著一個重要職責——二道販子。

    清代皇宮內,每年各造辦處製作、各國使臣進貢、朝中大臣進獻等,更是不斷重新整理著珍寶的品質和數量。皇帝也不是每一件都能過目賞玩,有些珍寶難免被雪藏。每年內務府清理庫存時,就會選擇皇帝認為“無用”的器物,進行變價處理,同時,還有一個專門的“鹹魚”市場出售——崇文門。(崇文門,是清代北京內城的九門之一,這裡除了徵稅外,還兼有內務府交辦的代內府變賣物件職責,稱作“崇文門變價”。)

    有關““崇文門變價””最早的書面記錄來自雍正六年內務府《庫貯檔》一則奏摺:“內稱年羹堯家抄來物件寫摺奏聞。奉旨:自然銅九十斤交由養心殿造辦處有用處用,或無用,不如交崇文門監督作價。欽此。”

    初期時的“崇文門變價”之舉,將陳年舊物、戰利品、抄家之物等變成銀兩充盈國庫,不僅解決了器物之多,無處安放以及很多糙舊之物沒了價值的困擾,也鞏固了國力。然而,乾隆朝之後,國力窘迫,政治腐朽,這樣的變賣就完全變了味。在嘉慶年間的三次大招商、大變賣,約45萬件瓷器從宮中流向了民間,康雍乾三朝的精華珍寶幾乎傾巢而出,導致故宮中很多珍寶流失。到清末更是變本加厲。這些珍寶,自然而然地流落到民間富紳或藏家手裡了。

    內務府保留下來大量的諮文、奏案、呈稿、起居注、題本等文獻資料,囊括了包衣事務、皇家事務、國家事務三大部分,包括禮儀、人事、財務、外交、民族事務、土地房屋、修建工程、刑罰、參務及東北貢品、織造、稅關、鹽務、工業製造、牲畜管理、文化教育、軍務、農林水利等等種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新的朝代要重新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