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慈恩寺

    在咱們國家的歷史中,幾乎每伴著一個朝代的新生,都會有一個新的城市煥發活力,那為什麼每個朝代不都只選一個城市作為自己的中心,而是換一個王朝就換一個城市呢。

    那就是因為在各個民族輪番登上歷史大舞臺時,國家的性質從農耕文明,變成包容草原等等各種文明的大家庭。所以都市的變更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包容各個文明,爭取更多的資源。


    像北京作為首都,可以說是是合理的,也可以說是必然的。也就是這樣決定了北京的政治中心和它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它不僅作為是中原文明之都,同樣也是作為是草原、高原、西部等多元文明之都。

    它既有能夠體現當地地方特色的部分,又有注重展示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部分,更有展示中國民族大家庭其他文明的部分。所以說北京作為多元一體國家首都的地位,更有發揮凝聚人心、增加認同感的作用。


    而變成一個民族大家族國家的過程,就不得不提由單一農耕文明建立的都城慢慢變換為包容各個文明的都城的歷史程序了。


    一、農耕時代為了抵禦敵人


    首都,首先是"城市"。"城市"的原意是城市周圍的城牆《說文》曰:城,以勝人也。因此,"城市"是指人們居住的地方有牆有牆。城市無疑是農業文明的產物。

    在採集和狩獵的時代,人們生活在水草之中,不需要任何東西就可以四處走動。建一座城市是不可能的。在農業文明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一方面人們開始安居樂業,另一方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逐漸出現過剩。

    為了有效地保護這些財產,我們開始在住宅周圍築起高牆,以抵禦可能來自外部的掠奪。因此,城市主要是從一開始就滿足軍事(防禦)需求。在冷兵器時代,高強的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也可以說,農業生產力越高,城市規模越大,城牆也就越高越堅固。所以在當時的那個朝代,君主居住的城市當然是最大、最堅固的,那就是都城。


    二、爭取軍事要地


    唐朝以前,中國首都版圖的主線是以洛陽為中心,以長安為中心,在河洛地區上演的"雙城記"。關中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山河情勢,使關中地區容易形成強大的軍事集團,有利於優勢下的對外擴張和劣勢下的自衛。

    以關中為根據地的統一的國家政權最終形成,這並非偶然,周、秦、隋、唐時期就是如此。和關中相比,河洛地區具有文化(皇帝在中國生活)和經濟的優勢,使得前者依賴後者,往往被後者所取代。正是在這種影響下,中國早期封建社會的都城佈局呈現出關中與河洛之間的"鐘擺運動"。


    三、包容遊牧文化


    北京作為中原草原過渡帶城市的建立和發展,始終與農業和遊牧業相聯絡。牧民之間的互動博弈是密切相關的。北京首先作為附庸國的首都進入中國的政治版圖。

    周朝滅亡商朝後,周武王授予趙公在炎帝(因靠近燕山而得名)建立燕國的權力。趙公的首都是濟城,它位於今天的北京地區。其主要目的是抵抗北方遊牧部落尚容。此後,北京一直是重要的邊境關口。

    後五代,中原地區的內亂導致草原民族的崛起,草原民族佔領了包括北京在內的"十六個延雲州"。這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一方面,對於中原國家來說,他們面臨著來自北京草原民族的更大威脅。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端。途經北京後,向南至開封、洛陽等中原腹地。可以說,它平整光滑,特別適合遊牧騎兵。


    過去,中原諸國佔領延雲十六國時,仍可以依靠這一地區的山川阻隔(如修建長城)。失去這個地區後,只能依靠增兵,導致軍事體制的變化。國家財政壓力驟然加大,內部形成惡性迴圈,與草原國家軍事實力的反差從此逆轉。另一方面,對於北京市來說,草原民族的南遷是一個發展機遇。


    其邏輯是,當草原人民佔據部分農區時,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環境使他們不得不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從而凸顯北京的地位。遼僅佔延雲州16個州,農業在全國的比重仍然有限。因此,廖只在北京設立了首都(南京)來管理這一有限的地區。


    然而,金朝建立後,尤其是金朝南下,南宋以淮河為界,以大山關為界,這意味著金朝幾乎佔領了中國北方的所有地區,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國,至少在農耕和遊牧兩個方面都有所側重。所以金會是首都。


    北京地處中原與草原的交界處,是一個自然的選擇。這種情況終於在元朝達到頂峰。眾所周知,北京是元朝的都城。


    事實上,除此之外,北京還有一個雙重身份,即整個蒙古帝國的首都。因為當時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一個遠在中國疆域之外的龐大帝國,包括中國元朝、晉中汗國、伊犁汗國、察合臺汗國等,即使就元朝而言,其疆域在歷史上也遠遠超出封建王朝的控制,這使得中國成為一個包括中原、草原、高原、西部甚至海洋在內的多帝國。


    而後,明清大概也是因此沒有將都市再繼續更改下去,至此,北京作為首都就大概確定了下來。


    總結:


    都城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其位置是國家內部格局中文化、經濟、軍事等方面競爭的結果。在中國早期封建社會,河洛關中地區的"鐘擺式選擇"正是這種效果的體現。同時,隨著國家性質的變化,上述競爭格局也將隨之調整。

    北京在封建社會晚期的崛起,從根本上說是由於國家性質的深刻變化—從傳統的以農業文明為主導的中原國家,到一個集原、草原、高原、西部文明於一體的多元一體的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辭職期間可以休當年的年休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