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說111781981
-
2 # 滿樓讀書
從某種程度上說,司馬遷其實個旅遊發燒友,他並不是為了撰寫《史記》才到處遊走的,因為寫《史記》是後來的事了。
如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說的,“是史公足跡殆遍宇內,所未至者,北韓、河西、嶺南諸初郡耳。”
乖乖,除了北韓、河西、嶺南,最起碼,當時的中原他都走遍了吧?
那麼,司馬遷是不是真的走遍了中原呢,這裡卻是有蛛絲馬跡可循的。
譬如,司馬遷曾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回顧這種特殊的考史歷程:
“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事。”
這是在《五帝本紀》中說的。
在《河渠書》裡,司馬遷又說:
“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遂至於會稽太湟,上姑蘇,望五湖;東窺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濟、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離碓;北自龍門至於朔方。”
這江湖四海,他都到過了。
在《孔子世家》裡,司馬遷還親自前去考察揣摩,其雲:“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不能去雲。”
這個就非常的真實貼切了。
在《屈原賈生列傳》裡,司馬遷說,“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也正因為親臨現場,才能弔古引思、入情入境吧?
事實上,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包括訪問大梁、乃至北邊的草原等等。也正因為太史公周遊四方,才得以與古人神遊,並且下筆如有神吧?!
去過名勝古蹟淨事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司馬遷犯貪汙罪,大漢有法律,可以小頭換大頭,於是這傢伙寧可閹割也要活下來,身殘志堅注史記,這一本書現在看來完全胡說八道,肆意摸黑漢武帝,其怨恨不言自明,這是一部小說,不是歷史,堂堂吳國越國還不如刺客列傳字數多,我不明白專家們參考不以秦書,漢書為依據,用史記當正史,裡面腐朽的儒家意識形態對郡縣制的不滿,不言自明。誇耀荊軻刺秦來說,站著司馬遷立場上是大快人心的,那堂堂燕國為什麼不能勵精圖治,在戰場上獲得勝利呢?答案就是立場問題,悖離史家的公正客觀,刺客有忠義,呵呵,公然刺殺別國元首,這事都不對的,為了凸現秦朝的邪惡嗎?是的,事實證明六國百姓在商鞅變法後十年,都逃入秦國,那裡有土地,那有法律保護百姓耕作,多交糧食有爵位,燕華人為秦國養馬訓馬也能獲得爵位,六國居然還有奴隸制,還有活人殉葬,但司馬遷的立場很明顯,六國是正義的,秦國是虎狼之師,包括漢武帝也是窮兵黷武,因為當年漢武帝為了北伐,用桑弘羊搞經濟,收回鹽鐵專營,平仰物價,打壓豪門大族,豪強對不對,司馬遷認為朝貢和割河套,就不用打仗了,他們又可以舒舒服服享受士大夫階級特權,漢武帝此舉大吃一舉,文景二帝才是楷模,向匈奴奉獻女兒祈求和平,聖君當如此,高下立判,文景是聖君楷模,就是這樣文景諸位之亂,無作為,匈奴入中原無人之境,司馬家族販賣鹽鐵給匈奴,這樣的漢朝才是司馬遷喜愛的。所以司馬遷去淨事房,值得大家研究,為什麼會閹割,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