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71294079714

    )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系統、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技能,在豐富的學術實踐基礎上形成了較穩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時把握本學科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對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有較深入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

    2、系統擔任一門公共課、基礎課或兩門以上專業課程的講授工作,每學年至少講授一門課程,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任務。

    3、組織課堂討論、指導實習實訓、社會調查及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各個教學環節的工作。遵循教學規律,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積極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優秀。

    4、積極開展本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法研究,教學改革成績顯著。根據工作需要協助指導青年教師、進修教師或研究生,成績突出。


    (二)工作業績

    本科院校教師,任講師以來,具備下列條件:

    1、教學。專業課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180學時以上;公共課、基礎課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200學時以上;兼職教學的管理人員按專職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的1/2計算。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學校年度教學質量考評優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優秀1次以上。

    (2)在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省轄市、廳級以上獎勵。

    (3)獲得省轄市、廳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論文、著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文收錄論文3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專業課教師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6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3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3篇發表在國核心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公共課、基礎課教師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5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2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2篇發表在國核心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3)正式出版本專業學術著作(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部)或譯著(本人翻譯10萬字以上/部),或參編省級以上統編、規劃教材(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部);同時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4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2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2篇發表在國核心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經專家鑑定,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著作、教材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達到副教授水平。


    3、專案、獎勵。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省、部級三等以上科技獎、社會科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級二等以上教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2項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以上的第一作者,或2項省轄市、廳級科研成果一等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2)主持完成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專案(課題),或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專案(課題)的主要完成人,並透過省、部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的鑑定或結項驗收,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3)省級以上教學質量工程專案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

    (4)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發明專利1項以上(限前5名)。

  • 2 # 九世之仇尤可復

    行業基準線:985高校副教授

    與“求捐一杯奶茶錢”的西北大學相比,985高校一般有著比較充裕的辦學經費,也更容易保障教師的工資標準和準時發放,除了例外情況,都會比211、雙非、四非高校好一些。

    在其中,副教授既不是高校金字塔頂的教授、特聘教授、講席教授或“四青長江”教授,也不是金字塔底備受煎熬的廣大講師、非升即走的助理教授或不升只走的專職科研崗,而是有著相對穩定的職業預期和波動不大的工資收入的群體。

    兩相結合,985高校的副教授比上不足,但比下絕對有餘,最適合作為高校的行業基準線,用來判斷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在社會整體中的相對位置。

    網上經常有高校教師曬工資,從月入5000,到年入50萬都有,但均值會在1萬左右浮動。

    某位復旦大學副教授曬出了自己的工資條,加上教師公寓的租金扣除,到手收入9949元。當然,在985高校中,復旦一直以低工資著稱,但佔據了名校和魔都的江湖地位,再低的工資也會有人自帶乾糧來求職的。

    對於這樣的工資水平,許多社會人士要麼不相信,你們還有課時費、績效工資、科研津貼等等一大堆月工資外的收入,別來哭窮!要麼認為,你們每週只上兩三次課,還有寒暑假,拿這麼多工資已經很不錯了,還來哭窮?

    對於前一種觀點,是把個別教師的偏高收入假定為整個行業的收入水平,根本不瞭解高校工資的實際構成。對於後一種觀點,更是隔行如隔山,根本沒有體驗過高校教師的工作模式,幾乎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其實,要破除社會的偏高印象與高校的偏低實際,我們完全可以以985高校副教授的工資收入作為行業基準線,來觀察內外大幅度錯位的可能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只有“偏愛”,才是真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