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字經濟研究

    晶片,這個舉國都知道的。

    光刻機,這個也舉國知道。

    作業系統(計算機,手機,物聯網,智慧汽車),這個喊20多年了,計算機手機作業系統一直被美國把控,直到鴻蒙作業系統,但鴻蒙能不能成氣候要觀察。在智慧汽車,物聯網等新領域能不能中國做出來有待觀察,但起碼比計算機手機的可能性要大,畢竟大家起點差不多。

    工業設計軟體,這個幾乎被美國以色列德國法國等壟斷,難度不亞於作業系統,甚至還難於作業系統,因為作業系統一旦突破,使用者多,中國自己就有最龐大市場,容易培育出來,而工業設計軟體使用者極其專業,舉個容易理解的領域比如飛機設計,可能就是大學和飛機設計研製單位才用。

    6G技術,目前為止也只是大致定了方向,比如頻寬更高,採用太赫茲波(高超音速武器就可以透過太赫茲波通訊),天地一體,衛星與地面基站互補。面臨很多問題,大功率太赫茲波的發射接收,電子元器件製造,裝置小型化。

    量子計算機,這個也算不上著急,起碼還沒到沒它解決不了問題的地步。中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還比較領先,但離真正商業化計算機還需多年。

    反隱形,別看到處說這能測那能測,終歸還是有距離和精度限制,這說的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潛艇也是探測難點,否則各國直接宣佈放棄潛艇了,怎麼快準穩探測到海洋裡的潛艇絕對是不容易輕易攻克的技術。

    生物合成,各種營養,食物,藥品,細胞均可人工合成,徹底擺脫依賴靠天吃飯,是人進化到半神的道路,到時只要有能量,有元素,有藍圖(基因),想生產什麼就生產。

    最後別忘記新冠治療,畢竟目前為止還沒有靠譜高效療法,否則就不用防控疫情了。

  • 2 # 東風鳴

    國家要出臺政策長遠扶持,很多關鍵技術早已經被突破,但是由於沒有市場(被國外壟斷)最後消失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國家沒有扶持政策,在國外壟斷企業壓價惡性競爭下夭折在襁褓中。這是改革開放中最大的失誤,必須要反思了!

  • 3 # 頂小天兒

    我們哪些技術落後了,

    哪些環節突破尤為急迫?

    美國哪些技術顯著領先中國呢?

    最領先的領域是軟體:首先是作業系統、目前三大作業系統Windows系統、iOS、安卓都是美華人掌控的,這點美國地位尤其牢固,三個系統撈錢多,相關公司市值也是最高。

    其次是中介軟體和專業軟體市場:美國有很多這類軟體,資料庫也可以算,office辦公軟體也算,工業設計軟體,這方面美華人有各種先發優勢,國際上主流應用軟體都是美國為主。晶片設計軟體美國也有壟斷話語權。

    再次是晶片領域:這方面有產品的X86,FPGA、GPU、AD/DA、AI、模擬晶片、射頻晶片等晶片,美華人都處於領先和部分壟斷地位,比如X86和大型FPGA美華人就壟斷了。

    而在晶片裝置,美國的應用半導體、泛林、LAM等都處於領先地位,光刻機美華人則掌握光源,他們透過晶片裝置優勢不可一世的抑制華為等中國公司。

    航空: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商用航電和飛控。美國在大型客機方面領先中國非常多,比如波音747,50多年前就出來了,而中國目前這個噸位的客機還不能製造,全面進口。美國商用和軍用發動機都領先中國,背後是其材料和設計多年積累。中國的商業和軍用直升機發動機因為美國干預,影響過相關專案進度。而在商用航電和飛控方面,中國也是進口美國的。當然類似中國一些商用飛機,可以把美國部件慢慢代替,先用貨機再載人。

    醫療裝置與醫藥:這個領域差距也很大,畢竟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醫療與醫藥市場,加上多年的積累讓他們優勢明顯。大家對今年上半年,一些A股上市公司僅僅是拿到美國醫藥公司新冠治療藥代理權,股價便被暴炒的事,應該還記憶猶新吧。

    材料領域:材料領域,美華人在化工還是很領先的,但在鋼、鋁、鈦、鎂和稀土等對中國沒有優勢。化工材料主要是陶氏、杜邦、3M等幾個公司比較給力,積累了大量實驗資料和專利。

    早前,在中國科技會堂的科學傳播沙龍上,有科技工作者列出了中國科技界還存在35項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

    開啟網易新聞 檢視精彩圖片

    這些細分領域的突破對於整個產業鏈的能否形成閉環都顯得非常重要。

    但在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之下,一些具體環節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或許也略有不同。

    從高層的公開表態來看,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被卡脖子的半導體,

    這些中國公司能崛起嗎?

    在眾多卡脖子的領域中,半導體仍然是目前最為緊迫的。

    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半導體進口額為3251億美元;2020年這一資料升至37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89%;到了2021年,中國半導體進口額更是達到了462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3.78%。

    從自給率的角度看,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自給率仍然不足10%,CPU、MPU、FPGA、DSP等領域的自給率幾乎都在5%以下。

    值得重點注意的是,卡脖子最嚴重的領域,也意味著是最“核心關鍵”的技術,也更有望在未來受到大陸政策和資源的傾斜,成為未來的風口。

    半導體卡脖子可以重點關注以下細分賽道和上市公司:

    1、半導體裝置

    目前,中國總計有28座晶圓廠儲存廠正在建設,投資金額達260億美元。晶圓廠的擴張必然需要加大對半導體裝置的投資,但中國半導體裝置中中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其中光刻機中中國產化率僅1%,量檢測裝置、離子注入裝置、塗膠顯影裝置等中中國產化率也低於5%,EDA軟體中中國產化率約10%,薄膜沉積裝置、CMP裝置的中中國產化率則低於15%。

    相關上市公司:華海清科(CMP裝置)、北方華創(行情002371,診股)(薄膜沉積)、拓荊科技(行情688072,診股)(薄膜沉積)、芯源微(行情688037,診股)(塗膠顯影裝置)、華大九天(EDA)、概倫電子(行情688206,診股)(EDA)。

    2、半導體材料

    半導體材料方面,中中國產化率約在20%—30%之間。其中,光刻膠和光掩膜板的中中國產化率低於10%,CMP拋光材料、矽片、溼電子化學品的中中國產化率低於30%。

    相關上市公司:彤程新材(行情603650,診股)(光刻膠)、安集科技(CMP拋光液、溼電子化學品)、清溢光電(行情688138,診股)(光掩膜版)、江化微(行情603078,診股)(溼電子化學品)、江豐電子(行情300666,診股)(靶材)。

    3、第三代半導體

    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高溫、高壓、高頻等應用場景下優勢顯著,完美適配新能源汽車、光伏、5G、消費快充等高成長性下游領域深度繫結。當前第三代半導體市場主要由Wolfspeed、ST、英飛凌、安森美等海外公司主導,國內廠商也在奮起直追。

    相關上市公司:天嶽先進(行情688234,診股)(襯底)、三安光電(行情600703,診股)(襯底)

    4、晶片設計

    晶片設計方面,目前模擬晶片中中國產化率相對較高,但也只有12%左右;MCU中中國產化率約16%,其中車規級MCU低於5%;GPU中中國產化率也低於5%;IGBT中中國產化率今年有望達到38%,但光伏逆變器IGBT中中國產化率仍然只有約10%。

  • 4 # 仁愛漂流瓶St

    除晶片外,可控核聚變技術,治療各種癌症的特效藥品,航空發動機,各種糧食作物優質、高產倍增技術,利用基因工程實現人類優生技術等等都是需舉國之力解決的重大問題。

  • 5 # 坐井聊天闊

    我以普通人的角度,簡單說明幾個最普遍的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第一、晶片製造技術

    這個自不必說,華人基本都知道的。

    我們國家自主生產的晶片目前可以到達14nm,基本可以滿足中國的大部分軍用、民用領域。儘管已經十分了不起了,但是與世界頂尖晶片生產企業的技術級別還相差很遠。

    目前,臺積電在美國的工廠已經突破了5nm的晶片技術,預計2024年可以實現量產。

    不過,我們國家在起步很晚的前提下,技術追趕到現在已經非常不錯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超越美國,領先世界的。

    第二、光刻機

    為啥造不出5nm的晶片,因為我們國家的光刻機技術不行。光刻機是製造晶片的核心裝備,由於中國部分企業(比如lenvo)的目光短淺,一度忽略了光刻機技術的研發,自然也就落後了。

    為何中國無法自主製造一臺先進的7nm光刻機?需要知道,光刻機的製造難度堪比“登天”,迄今為止全球只有ASML公司掌握了EUV光刻機的製造技術,但是ASML公司的光刻機只是向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公司出口。只有三大巨頭不需要使用的光刻機,ASML公司才會提供給其他企業。

    沒有光刻機根本無法制造晶片,正因為如此,光刻機被人們稱為“超精密製造技術CROWN上的明珠”。雖然華為公司自主研發了麒麟晶片,但是依舊需要臺積電進行晶片的代工,這樣才能實現麒麟晶片的應用。

    第三、工業軟體

    工業軟體(英文:Industrial Software)是指在工業領域裡應用的軟體,包括系統、應用、中介軟體、嵌入式等。遺憾的是,國內研發設計類的工業軟體,大約95%左右,都是依賴進口的,這也導致中國工業軟體領域的發展現狀,被稱作“比晶片還難突破”。

    以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軟體為例,也就是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體,來完成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晶片的功盯板邊能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包括佈局、佈線、版圖、設計規則檢查等)等流程的設計方式。

    比如晶片的設計、製造就需要透過EDA軟體進行建模、設計,EDA軟體就相當於建築行業的Auto CAD,你畫不了圖,就沒有建設圖紙,就無法施工。同樣的,沒有EDA軟體,晶片設計就無從談起!

    目前,中國有三家EDA軟體公司上市,分別為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廣立微,不過目前仍在起步階段。

    第四、作業系統

    以我們自己用的辦公計算機來講,所裝的作業系統都是Windows的,也就是微軟開發的作業系統,從windows98,到windows2000,到XP、windows7、到現在的windows10。我們的華人已經習慣了使用windows,殊不知作業系統使用進口的,對於我們的國家安全與資訊保安都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在國防軍工中如果同樣使用Windows系統將會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從2019年開始,中國開始了辦公裝置中中國產替代化的系統大工程,中中國產的作業系統也逐漸出現了中科麒麟、銀河麒麟、統信系統等,儘管都是使用開源的Linux系統開發的,但是PC作業系統的中中國產化卻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

    手機的作業系統也一樣,蘋果手機的作業系統是IOS,其他只能手機大部分為安卓系統,也就是說,我們的絕大數中國使用者使用的手機作業系統都是國外的。

    第五、航空發動機

    多年以來,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一直為向西方進口的,航空發動機屬於高精尖的製造技術,發動機的製造工藝都十分複雜。以製造材料為例,既要耐冷抗凍,又要耐熱抗火,既要耐磨保持持續的轉動,又要有韌性不易折斷,材料突破了,還需要有高超的鑄造技術,等等等等。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終於打破西方几十年的壟斷,研發建造出屬於自己的中中國產大飛機C919,很多人振奮之餘還很疑慮,為什麼很多配件和核心構造系統都是來自國外廠家,並非百分百中國自己生產,後來經過一些解讀也理解了,按照中國設計師的標準和要求,國外的廠家進行生產和供貨,這也仍然是中國的中中國產飛機。

    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航空發動機將完全實現中中國產化,我們的中中國產飛機也會百分之百地使用中中國產的零配件。

    其實,中國要攻關的“關鍵核心技術”還有很多,比如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等等等等。但我相信,中國特有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定會將這些“卡脖子”的技術一一突破,一定會掌握“撒手鐧”的關鍵科技技術。

  • 6 # 博學國師觀青年鄂豫冀

    其實有一位極為著名的德裔英國猶太人曾經說過,市場的需要比10所大學對於社會的推動都更加重要。

    我們現在所謂的關鍵核心技術。並非只有晶片,電腦作業系統,大飛機的發動機等幾項而已。而是我們缺乏一些大規模的發展新興科技的產業。

    比較中國與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的排名前幾位的大企業,很多都是房地產公司,而美國的頂尖企業很多就是像蘋果,微軟等高科技公司。因為他們有這麼一批高科技公司,所以才可以源源不斷地創造大量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

    而我們的房地產公司不管是有1千家還是1萬家。無非就是把我們老祖宗的土地拍賣來拍賣去。原有的房子拆了,又搞一點鋼筋水泥的裝上去而已。即使這樣也還有很多偷工減料的,到時候整個樓房拔地而起,都倒栽了,甚至還有一批的爛尾樓。

  • 7 # 理財師浙江

    舉國之力要攻克的三大關鍵核心技術

    1,核聚變商用化

    現在的核電站,使用的是核裂變技術,這個技術的缺點是核廢料,核輻射問題

    核聚變的輻射極小,用一張白紙就能擋住核聚變的輻射,

    核聚變的理論上實現的終極目標可以完全消除輻射

    同時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遠高於核裂變

    目前這個核聚變商用化的技術,比晶片還要難

    2,儲能技術,

    目前全球的電力,都是發電出來後,立刻輸送到消費者那邊立刻用掉的

    無法大規模儲存起來,目前全球的儲能技術,單價非常高,

    價格貴的話就無法普及

    特斯拉老闆,馬斯克的一家子公司,在美國部分富人家庭裡面安裝了儲能裝置

    這些富人家庭,都是極端環境愛好者,所以願意掏很多錢來安裝這個裝置

    但美國大部分民眾,沒錢安裝。

    中國的優點是安裝成本低,中國安裝工人的效率是美國的幾倍。

    目前中國的科研團隊,在研發各種儲能技術,

    其中鋰電池這個技術原先不錯,但最近兩年碳酸鋰的價格大漲了10倍

    讓鋰電池儲能裝置遇到阻力了,還有部分團隊在研發鈉離子的儲能裝置。

    儲能裝置一旦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推廣後,

    中國可以配合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儲能裝置一條龍,

    實現太陽能,風能的大量普及。

    3,晶片技術

    目前大陸晶片和三星電子的差距在3年以上,6年以下

    舉全國之力後,會超過三星電子,也會超過美國所有晶片企業,

    這也是美國最擔心的事情。

  • 8 # 話匣子聊天

    這要看“關鍵核心技術”的指標是什麼?

    大家一談“關鍵核心技術”,就必然會與建國初期的“156工程”放在一起來比較。當時是中國第一個5年計劃時間,中國從蘇聯和東歐國家引進了156項重點建設專案,史稱“156工程”,這就是解放初期的中國“關鍵核心技術”了。中國自己圍繞著156項從蘇聯引進的專案,就初步建設出來自己的工業體系了,解決了工業體系從無到有的問題。

    那麼現在要搞的“關鍵核心技術”與昔日的“156工程”一樣嗎?

    如果讓我來看,我會認為差異遠遠多過類似,雖然都可以掛上“關鍵核心技術”這個名稱,但時過境遷,內容就已經大相徑庭了。

    在“156工程”的時候,中國是有“柺棍”能夠依靠!那時候,有蘇聯轉讓技術,供給裝置,中國的角色就是“學習/吸收”而不是創造,做學生多過做研究。但今天的“關鍵核心技術”的“柺棍”在哪裡?我們能夠從哪裡獲得先進技術?現在要是想提高,就只能是做研究,沒有機會做學生了。畢竟兩個“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一窮二白的時候,一個是巨人肩膀的時候。

    在我來看,如果想知道現在的“關鍵核心技術”,就去看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對華禁令就好了。那裡面羅列的每一條,都可以被視為是“關鍵核心技術”了。所有與軍事相關的技術,全部都算是“關鍵核心技術”。因為這些技術,無論是否具有商業價值,但只要是在軍事上具有價值,就一定會被美國限制。也就變成,如果中國想要在這些技術上獲得商業價值,就只能是自己搞出來了。這些東西在網上已經有無數人在討論了,所以我們都不用動腦子就能說出其中幾條。

    比如,鬧得沸沸揚揚的晶片,肯定要算是其中一項。由於晶片技術對民用和軍用領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其他技術,所以晶片技術就必須被列入了。而晶片產業鏈又是出了名的長,且晶片又極符合“水桶效應”,也就是說,晶片產業鏈上不能有短板,任何短板都會極大阻礙最終產品晶片的生產。但問題是,晶片已經發展到全球合作的階段,哪怕是號稱世界技術第一的美國,也只能是融入世界晶片產業鏈,成為產業鏈中的環節,而不是統治整個產業鏈環節。但中國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努力,才能組建出一個能夠與美國領導的晶片產業鏈抗衡的新一套產業鏈?而且為了商業上的可行性,就必須也要效仿美國,只是成為產業鏈中的環節,而不是統治所有環節。再比如第四代版代替材料也屬於這一範疇。

    其次就是生物學方面的技術了。未來,生物與資訊科技的融合,將是本世紀科技的增長點。比如中國的人造澱粉就算是這方面的東西,未來,人工合成能源、食物等等,將是最前沿的發展方向。人工合成替代光合作用,這將是顛覆性的革新,未來說不定石化燃料、農業、畜牧水產業,全都要被生物資訊工廠替代掉了。但由於生物技術與生物戰方面扯不清的關係,生物技術一定會是未來西方制裁的重點了,所以也就必須自己來搞了。

    其他還有很多軍民兩用技術,因為涉及了“軍”,也就全要自己來搞。比如大飛機、高鐵、核電站和高階機加工等等全屬於這個範圍。

    至此,“關鍵核心技術”將是一個特別廣泛的大口袋,因此也就帶來一個問題,國家的資金終歸是有限的,那麼此時如果從這些“關鍵核心技術”中再選出最關鍵的技術來投資,就變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而且,更關鍵的地方是,不能讓“關鍵核心技術”變成趴在國民經濟身上的吸血水蛭。如果這些舉全國之力被選出來的優先順序最高的“關鍵核心技術”,始終無法自己形成“投入-利潤”的正迴圈,那麼國家哪來資金去搞其他的“關鍵核心技術”呢?

    所以繞來繞去,最後還是要落實在“賺錢”二字上。舉全國之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要能自己養活自己,才是成功的關鍵!

  • 9 # 愛看高跟鞋跑步的寶

    在全球化沒結束之前,在我們的科技沒有被卡脖子之前,在全世界合作的情況之前,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一項一項的攻克頂尖技術,因為我們可以買。就目前情況而言,強如美國也不可能在戰鬥機,導彈,雷達,晶片,這些全球頂級技術裡做到完全自主,它們都是一套全球採購體系,全球共同合作完成的。

    而我們需要一項一項的攻克核心技術完全是被逼的,因為他們有生意不做,不賣給我們,害怕我們直接獲取他們的最新科技,正是這種不自信,不敢正面競爭的心態,促成了西方圍堵我們,也使得我們不得不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對方需要動用全球能力才能達到的高度。我們自行研發只有好處,因為我們在對方的逼迫下漸漸可以完成所以事後,我們自己就是一個世界了,而這就是以舉國之力攻克難關後的紅利。當我們完全掌握對方需要幾十個國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事以後,我認為我們就是最強的國家。

  • 10 # 愚苯的半仙

    我來說幾句!!

    大家說的幾項或幾十項關鍵技術很重要,我認為分幾類:

    第一類:第二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頂級成果,例如,航空器,晶片,工業軟體等,國家已有佈局。

    第二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局,例如核聚變及貯能技術,電池等;或第三次工業革命更頂尖技術,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國家也有佈局。

    我認為以上二類要麼尚需時間,要麼利益格局已定,或爭奪中。

    還有一個第三類:基因編輯藥物,攻克癌症。美華人已摸到命門了,我們華人還沒找到門在哪?非常可怕,國家也沒意識到危險性,也沒重視起來!!!

    試想,一旦癌症攻克,美國對全世界收割,會盆滿缽滿。美國國運再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物防疫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