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望山川明月
-
2 # 手機使用者漢唐
職業教育的重點在“職業”二字,也就是說,教育是為“職業”服務的,具體的說,一是教育內容為職業服務;二是教育方式方法為職業服務;三是學生畢業為產業服務。現在的“職業技術大學”、“技師學院”等等,聽起來非常“高、大、上”,但實際確卻與產業要求,相差甚遠。關鍵性的原因是,我們忽略了一個簡單問題,那就是“真工匠”到底是如何培養的?本來,師傅帶徒弟才是“真工匠”傳統培養途徑,“工匠”如玉,必須琢磨才能成器,而職業院校或者說職業大學是否具備“琢磨”的水平與能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再說了,我們的職業院校的教師有多少具有“師傅”的水平和能力,雙師型教師喊了多少年,有幾個落到實處的,有多少真正的具備“工匠”的雙師型教師。職業院校的教師即“師傅”都沒有“工匠”的水平和能力,學生能成為“真工匠”嗎?
-
3 # 山岩ART
木匠必須是木匠師傅言傳身教帶出來的,鐵匠磚匠瓦匠篾匠亦是如此,那不是課堂博導能教出來的。製造工業企業裡車鉗銑工匠也是同門師傅言傳身教帶出來的,沒有實際操作工作經驗老師是帶不出來的。
-
4 # 木匠看世界
職業大學可以完成對專業的理論學習,這毫無疑問。但工匠是以實作為主,若佐以理論昇化,對工藝水平提升大有宜處,稱之為匠者,將終身勤於勞作,藝無止境,方能大成。而空有理論不願為蘭領者,決無成“匠”之可能,這就是職大畢業,書中培養不出“匠”的原因。
-
5 # 祁華550
關鍵是大學成了幼兒園。
到時成了老闆。
名校成了通行證。
許多人沒背景但有本事只能出國。然後不回來了!
-
6 # 火柴震驚部
實踐不是那麼容易,那種裝置很貴的,就算可以用軟體模擬,那套系統也不便宜。而且真工匠可不止是熟練的手藝那麼簡單。需要一定知識儲備和能定下的心。你覺得現在浮躁的世界,安靜的人多麼。我相信這孩子出生是塊好料,但是他父母可沒有那些格局,大多數就是短平快,短暫時間能掙錢就可以,什麼工匠精神,強國,這些想法你問問你自己,你父母當時有麼,除非能掙錢,還體面,累不累還好說。
-
7 # 太白天下
職業教育本科化已成定局,表明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這對扭轉人們對職業技術的歧視有一定的作用。至於中國職業教育難以培養“真工匠”,那是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式以及社會企業對工匠的使用和培養的問題。
首先談教育理念的問題。偉人時期,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學生不但要學文,還要學軍、學工、學農,兼學別樣。那時學校開門辦學,除了勞動課真勞動外,每學期都有勤工儉學活動,全體師生共同完成挑沙挑石子等任務。還有一個星期的下生產隊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實踐活動,到附近工廠學技術活動。到附近學校跟老師學教書活動,跟農機手學農機活動等等。學生學到了技能,經受了鍛鍊,形成了勞動光榮的氛圍。學校真正把偉人的教育理念落實到位了。而考試製度恢復以後,學校家長學生乃至全社會都重視到了考試的文化課上去了,只重視智育了。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都名存實亡了。學生畸形發展,只會考試,不會勞動。
學校沒勞動,家裡也沒勞動了。本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現在不但什麼事也不做,全由家長包辦。你看看陪讀的風氣就知道了。這樣培養的孩子願勞動嗎?會勞動嗎?學校家長學生都以考上非職業技術哪怕是私立學校的三本為榮,以進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為恥,都覺得沒面子。
中學階段這麼過來的。不得已上了職業技術學校,不少人都有自卑感。然而,我們的職業技術學校又是怎麼辦的呢?不少學校還是以文化課為主,只是最後一個學期到相關企業實習而已。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培養“真工匠”嗎?我就不懂了,文化課真的是那麼重要嗎?“職業技術”從何體現呢?職業技術學校學校的老師不懂職業技術,只會教書。學校跟普通高校沒什麼區別,實習基地,實習器材都沒有。怎麼培養“真工匠”?
現在高房價,做學徒,熟練技術工人工資低,叫他們怎麼生存?養活自己都勉強,又怎麼能成家呢?所以,學生畢業了擇業,很少選擇自己的所學技術專業,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潛心鑽研技術。因此,一方面企業招不到技術工人,一方面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失業。不少研究生,博士生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就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嚴重脫節的弊端所造成的奇葩現象。
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必須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才能培養合格的勞動者。這就必須要改革考試製度,改革教育方式,改革用人方式,尊重勞動,尊重人才,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和地位。這樣才能培養出“真工匠”。
-
8 # BWanger軟體開發達人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對職業大學的定位。對職業大學的定位還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專技校的水平,招生為高考分數偏低學生,教師隊伍要求也相對偏低。
隨著工廠自動化、智慧化的發展,職業教育本科化是大勢所趨。生源要好,基礎要牢靠,知識要全面。
我們集團公司的下屬工廠,每年都在招人,人員從原先的高職院校,逐漸發展到現在從三本、二本院校招生。
來自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工廠很難培養。原因是基礎太差。我們的生產線上有除錯崗位、總裝崗位,每個崗位都有作業檔案。在上崗前,會組織作業檔案的學習。學習時,會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少提問;本科院校的學生不僅積極提問,而且會指出檔案的不足之處。
實際工作是什麼樣?如檢測電壓,AD轉換後的基準電壓;加工中檢測電壓的大小與實際加工間隙的關係;短路、開路、正常電壓的判斷等等,原本很基礎的概念,經常判斷錯誤,無法獨立完成。
究其原因,一是生源差,二是基礎差。工廠的工作內容繁雜,對人員的能力要求相對要高。
提高職業技術學院的招生門檻,相應提高其教師隊伍的從業門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高考最低分,二、三百分即可進入的高職院校,生源可想而知。在高中,學習處於末流,思考能力一般,學習能力一般,我們很難指望其在大專院校能有一個質的改變。
比如,與物理相關的電學、機械學,在高中學的一塌糊塗,指望在職業學院學的更好?我覺得不太可能。但如果這些基本的知識都學不明白,如何在工作中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
現在的本科院校,教師至少博士畢業,而且還有學校要求。那麼在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也應當有此要求,或者是國家認證的專家。只有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學生水平提高才有可能。
總結:培養大國工匠,一靠生源,二靠師資力量,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我們簡單地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合格的工人,認為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可以降低門檻,那麼,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平庸。把現有的一些二本、三本院校,作為職業院校,也許能夠產生更多的新工匠。
-
9 # 牧雲其戈
我覺得職業教育真要培養出好的學生,學歷提升是當之無愧,讓家長孩子都認可職業教育,因為現在文憑是一塊敲門磚。再說了,現在的職業教育說實在,孩子畢業可以說與社會有點脫節,高不成低不就,我感覺還是加大在校培養力度,既要理論,又要實踐,可以改革聯合校企合作模式,讓孩子真正練出真本事。這樣孩子既有文憑又有動手能力,國家發展未來可期!
-
10 # 愚老頭
工匠需要的是技術沉澱,這種沉澱需要時間和自己的興趣。職校大量的是理論知識,實賤時間太短,加上學生們大多是被逼無奈才上的職校,內心就不感興趣,時候到了混個“證”算了,“真工匠”何來?
-
11 # hyq66
真工匠是靠自己實踐中,長期磨練出的,需要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有所改進、突破和創療。本科四年,時間太短,難出大師級工匠。
回覆列表
簡單說大部分職業大學偏離了工匠培養的方向,從而導致了課程課堂設計,教師的聘用,以及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等出現了問題。
應當說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要求還是有相當相當區別。職業教育應更專精在具體行業生產上,更著重在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所以,要求有相當生產實踐工程以解決工藝,工序,質量,效率,以及批次生產,甚至操作等,具有相當行業產品生產特點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