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86569097541880
-
2 # 使用者7837213975947
.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訊號系統支配的,即能夠藉助於詞語而實現。
2.記憶恢復現象:即學習後過幾天測得的保持量要比學習後立即測得的保持量更高的記憶現象。
3.道德判斷:是個體應用道德觀念或道德知識對行為的是非、好壞和善惡進行評價的過程。
4.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和特徵的反映。
5.社會性: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特徵。
6.類比推理:是一種邏輯推理,在某種程度上屬於歸納推理,它是對事物或數量之間關係的發現和應用。
7.道德感: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較複雜的過程。
8.攻擊性行為:是指一種以傷害他人或他物為目的的行為。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不受歡迎但卻經常發生的行為。攻擊性行為最大的特點是其目的 性。它分為反應型攻擊性行為和主動型攻擊性行為。
9.性別行為:是指男女兒童透過對同性別長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這一性別所特有的行為模式。
10.定向性注意:嬰兒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主要是由外物的特點引起的,又是無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隨著年齡的增長所佔據的地位日益縮小 ,但不消失
11.問卷法:是把調查問題標準化,製作書面問卷對被調查者進行書面調查的方法。
12.形象記憶:指根據事物具體形象來記憶各種材料。
13.個性:是一個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顯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性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14.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訊號系統支配的,即能夠藉助於詞語而實現。
15.記憶恢復現象:即學習後過幾天測得的保持量要比學習後立即測得的保持量更高的記憶現象。
16.道德判斷:是個體應用道德觀念或道德知識對行為的是非、好壞和善惡進行評價的過程。
17.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和特徵的反映。
18.社會性: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特徵。
19.工作記憶:是指在短時記憶過程中,把新輸入的資訊和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絡起來的記憶。在幼兒期隨年齡的增長,工作記憶的能力越來越高。
20.表象:指過去感知而當前沒有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在頭腦中出現。根據加工創造的程度,表象可分為記憶表象和想象表象,也可分為具體表象和符號表象。 21.創造想象:是根據自己的創見,獨立地構造新形象的過程,具有首創性、獨立性、新穎性等特點。
22.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緒體驗。這是由是否滿足認識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高階情感。
23.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性格的特點包括對現實穩定的態度、慣常的行為方式。
24.有意想象:是依據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根據內容的新穎程度和形成方式,又可以分為再造想象和創作想象。 25.近遠規律: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頭部和軀幹的動作開始,然後發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
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回覆列表
人的一般的心理過程為人的共性,每個人均經過這個心理過程。人的個性心理,為人的個性,每個人各不相同。 個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過程後發展起來的,沒有一般的心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就不可能有個性心理的發生、發展。也可以比喻為:一般的心理過程為基礎,個性心理是上層建築。關於個性學說,西方較有影響就有三種個性結構理論:弗洛伊德的個性結構理論;德國的“人格層”學說;美國的特質階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