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渣講教育

    答案是明擺著的。

    女方過年都想回孃家過年,男方過年都想回媽家過年。

    我媳婦是遠嫁,嘴上說無所謂,一旦陪她回孃家過年,提前兩三天就開始收東西,家務活做的特別勤。回到孃家那個得瑟勁啊。相反我到了老丈人家就變蔫了,不知道幹啥,感覺每天就是吃完這頓就是下頓,像是丟了魂一樣。

    相反我回到媽家,那跟打雞血一樣,牌桌立馬擺上,牛批吹幾個小時都不帶停的。

    所以,過年啊,最好的方式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 2 # 李0O

    要問過年是願意在孃家還是在婆家?我作為一個在孃家這邊創業的人回答下這個問題!

    我們結婚十幾年,在孃家這邊住了將近十年了!平時去孃家的頻率比去婆家的頻率高的多,有點孃家變成 婆家,婆家變成孃家的意思!雖然在這邊住的多,但到過年都會回去。說句心裡話,對於回到那個地方心理是有些牴觸的,不知道為啥!去年過年我們自己住,感覺還可以,可能就是討厭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人多太吵,還有洗漱不方便吧!因為不是遠嫁,隨時隨刻都能回孃家,心理也是不願意回孃家過年的!我感覺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頓年夜飯,然後各過各的比較隨心!

  • 3 # 大氣海燕c9

    獨生女可以輪留著在婆婆家和孃家過年!孃家有兄弟的還是在婆婆家過年好。去孃家過年,兄弟媳婦會煩的,不信你去試試!!

  • 4 # 小故事裡的大智慧

    過年這麼喜慶的時刻,當然是在更像“家裡”的地方度過。

    家裡”就是看:孃家更像久別重逢的親人團聚,還是婆家更像心靈上的賓至如歸。

    當然這也得從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出發。

    我從小和父母在新疆長大,結婚後我留在了重慶,父母還是一直在新疆,過年偶爾會回重慶老家。

    重慶老家就只有:外公外婆和奶奶,算是比較親的(從小也沒有接觸過,大學畢業後才開始接觸)。

    個人情況,我更願意在婆家度過:家裡人口眾多,並且婆家對於過年過節的禮數,買的吃的、玩的,煙花爆竹都比較捨得(老公每年都會買1000+的煙花爆竹),過年的氛圍拉的滿滿的。

    過年吃團年飯,雖然都是老公的親戚,但是由於家裡和眾多親戚都是走動的,大家自然關係上還是比較自然、舒服的。過年家裡吃的多,小孩子也多,熱鬧的很。

    最主要的是在自己家裡,家裡的婆子媽、老公的爺爺奶奶、小叔子、老公,大家相處時間久,關係和諧融洽,所以很多時候彼此相處關係舒服了,在自己身體上、心裡上,更加有“家”的歸屬感。

    孃家:相對於過年,除了外公外婆眾多的親戚串門,一起吃團年飯外,很難再找到特別喜慶的,特別像過年的娛樂活動(除了打牌、打麻將)。

    而眾多的親戚、朋友,於我而言更多的是生疏和少有接觸的尷尬幾句聊天。結婚以後,我只有過了年,年初會回家看望外公外婆或是父母(如果他們回老家的情況)。

    當然我得慶幸,我找到的婆家能讓我找到“家的歸屬感”。

    即使從小和父母一起生活,我對家的意義也僅僅就停留在“房子”的表象。

    和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父親只管上班賺錢,母親除了家庭的所有瑣事(洗衣、做飯、打掃收拾)、也要工作賺錢、我的大小事也都是母親一個人的問題。導致我對於家庭的歸屬感淡泊,所謂的父愛,更多的是犯錯後的責罵。

    當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時,父母放手讓你一人承擔;當你真正需要父母時,他們也依然覺得你可以獨自面對。長此以往,我想家庭也只剩下一句“爸、媽”,心靈的港灣也只有自己一個人停靠了吧。

    結婚後,老公給了我足夠的心靈支撐。讓我們的小家、大家更有家的味道,家庭相處和睦(當然偶爾也會有摩擦和不滿,平時各自承擔著各自的責任,相互扶持、支援)但是家,更有“家”的感覺了。

    所以對於外鄉歸故里的我來說:我願意過年在婆家。

  • 5 # gufm

    誰家也不願意,既然已經結婚,誰也不願意打擾了,去父母家,父母也是操勞,去婆家雖說理所當然,但是婆婆也是更加操勞,生怕兒媳婦挑理,這個我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房買了1101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