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拒絕加班你我做起

    剛走上社會第一件事就是生存下去。

    沒有社會經驗不知道什麼東西賺錢。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3000多暫時夠大學生吃飯了。

  • 2 # 博嘰天天上羨

    普通剛上社會的人也願意吧……

    大學生也是剛上社會,需要一份工作,收入不重要,重要的是經驗

  • 3 # QuentionHeming

    很多單位要經驗值 沒有就不要 所以 那是沒辦法 生活給逼的 3000在大城市連一個月房租都不夠 可是怎麼辦 剛畢業要留在大城市 不要說回家創業這種廢話 如果這麼容易 中國的四五線城市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 4 # 無色而無憂

    [攤手]剛畢業的不願意不行啊

    如果有足夠硬的學歷,足夠硬的專業,三千多連看都不帶看的,

    對大多數專業而言,學校裡的學的那些東西,放到工作中根本不夠看或者根本用不到,企業招聘大學生跟招聘個新手一樣,只不過是看中大學生的潛力和學習能力

    ([攤手]一般情況下剛大學畢業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以及可塑造性很強)

    反過來說,大學畢業生也看到的是這個工作的升職加薪潛力,和對自己能力的自信,所以一時三千多的工資是可以接受的

    [攤手]至於後期發展,大浪淘沙,看個人

  • 5 # 輕風寫雨

    為什麼普通人不願意接受一個月三千多的工作,而一些大學生卻願意?

    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寬泛,對於大學生來說,主要的是平臺,一個月三千多的公司如果在一個晉升空間比較大,或者專業能力鍛鍊強度高的單位,大學生很可以選擇。因為有提升空間,考慮的比較長遠,積跬步以至千里。

    普通人來說,如果學歷背景不高,專業能力不強,競爭優勢不太明顯的情況下,更在乎的是多勞多得,可以付出更多的體力腦力勞動,但絕對要求與之相適應的酬薪待遇。

    人們常說,一個工地上的民工一個月掙得都比剛畢業的大學生多,可我覺得,民工的收入是被壓榨了更多的勞動力,工資漲幅基本固定而且沒有各種福利待遇,全靠出賣勞動力創造勞動價值。而大學生,付出的多是腦力勞動,獲得的卻是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晉升空間,以及相適應的報酬。

  • 6 # 遭業的耗子

    因為有爹媽補貼,有老啃,沒有後顧之憂。而普通人有房貸,沒後臺,做事必須要見錢。

  • 7 # 山風且雲

    三千塊的工作不是誰都能幹的

    1、社會上很多人笑話大學生,一個月三四千,不如一個農民工月收入多,出現了各種調侃的段子,在一些社會群體中間廣為流傳。

    2、流傳這些段子的人群,大多在低學歷,低收入人群,這些人不上進,不好好工作,導致社會上好的工作機會都沒有他們,於是這些人出現了嚴重的嫉妒心理,為了掩飾這種心理,他們積極地去調侃大學生,以表示他們只是“襟袍未開”而並不是被社會淘汰下來了。

    3、努力幹活的農民工是絕不會用這種段子調侃的,因為他們知道,農民工的一萬塊與大學生的三千之間的差距大真實。

    大學生的三千塊,是大學生的底薪,是起步,之後還有很多加薪的方式,一路是上升的,一直到退休直至離開這個世界。

    農民工的一萬塊是一個月全月無休,甚至加班加點幹出來的,颳風減半下雨全無,並且還是在有技術的基礎上得來的,能夠順利討到這筆錢更是關鍵,在結算的時候打折扣也是常見。

    一個在起步,一個已經隨著暮年下坡

    4、人可以不上學,但不能不讀書,不讀書,不懂的事情就太多了,以至於問出如此淺薄的問題,併為此沾沾自喜。

  • 8 # 中互網聚焦

    普通人看到的是數額多少,直接決定他們的生活品質,而大學生看重的除了數額外,偏重於這個工作給他帶來的升職空間,知識點積累,人脈擴充套件等因素。

  • 9 # 硪0x1F

    大機率是一種,穿著西裝吃盒飯的工作。

    一些大學生步入社會後,生活壓力還不明顯,又礙於身份的原因(內在或外界影響),才會選擇從事一個相對體面,收入卻一般或一般都不如的工作。

    這種現象從另一方面也變相反映了大學生“產能過剩”,現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保證更多層次,更多領域的培養出好人才。

  • 10 # 財子說事

    身為一家國企的員工,我說說自己身邊的感受吧。帶過很多大學生,本科,大專都有。其實大學生就業,大多數都只是想尋找一個相對安穩的工作,然後積累經驗,抽時間繼續學習,為以後做跳板。工資高的工作相對較忙,閒暇時間比較少。這個社會收入和付出成正比的,普通人需要的是高工資,不會看重平臺,然而大學生需要的是平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可以給在校大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