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erfecty205272977

    我覺得這個還是要看個人追求的。

    1.首先有些人覺得北上廣是他們奮鬥的方向,覺得這樣生活才更有價值和意義。因為存在更多的機會和機遇,成長的空間也會很大,因為巨大壓力,不得不逼著自己成長。

    2.有些人覺得生活不過如此,回小城市過自己的小日子也挺好,悠然自得,不窮不富,在當地也夠得著小康。現在的小城市也都在慢慢發展。知足常樂。

    總之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所以選擇不一樣,各有各的好!

  • 2 # 鞅論財經

    2018年,深圳人口數量增長以49.83萬排在全國第一,而廣州也以40.6萬排在第二。排在其後的是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佛山、長沙、寧波、武漢和合肥等城市。

    逃離北上廣應該是一個偽命題。

    在北上廣深生活多年,還購買了房產的群體,感覺壓力大可以隨便找一份輕鬆的工作,拿著相對較低的收入,這樣居家過日子也是沒有問題的。可如果在一線城市沒有能力買房或者只是付了一個按揭,每月支付足夠的工資來承擔費用或者根本就沒有實力來購買房產安家落實。那是需要離開一線城市去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城市。

    當一部分人離開一線城市時,而另一部分人卻又蜂擁而入。

    這樣總人口卻是還在不斷上升,而且更加年輕化,更加適合時代需求的專業人士加入。這會使這個城市更加具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北京、上海由於人口已經達到了城市規模的邊界,像上海2035年的城市規劃人口數量為2500萬,而如今已經達到了2415萬。十多年裡只有增加了不到100萬,估計還不夠本地自然人才增長率,只有那些不適合的人離開了才會讓外面的人進來。北京也是與上海差不多的情況。當然,廣州和深圳相對要開放不少,其實深圳的土地資源也是十分稀缺,可城市的發展需求和開放性促使了繼續吸引人才流入。

    不過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無法生存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回老家。

    在這個都市圈的時代,可以選擇在一線城市的周邊城市繼續發展,甚至可以在周邊城市居住,而上班還是選擇在一線城市,這就是所謂的通勤。

    這也是一線城市都市圈的未來魅力所在,交通網路也會繼續跟上,高速地鐵網路、城際軌道、高鐵線路和城市內部交通系統共同形成一個龐大的交通系統。從周邊城市到一線城市的中心也是十分便捷。

    粵港澳大灣區土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如今的人口數量接近7000萬。有專家預測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總人口數量會達到現在的2倍,到2035年人口數量會接近一億。

    即便未來深圳的人口增長會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但深圳周邊的城市人口未來也會快速增長。當自己無法在深圳購買房產,那也可以在周邊城市安家。包括惠州、東莞和中山地區,這些城市的房價有些還不到深圳的1/4。一個在深圳的高收入城市裡工作,那麼在周邊城市購買房產就應該比較簡單。雖然現在還不能達到通勤要求,但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可以達到通勤目標!

    逃離是一種弱者的選擇,也是一種無奈的舉措。留下來就是留下了希望!

  • 3 # 雷哥小築

    人口是城市發展好壞的晴雨表。

    深圳已經連續多年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

    在城鎮化的大潮下,

    人口向大城市群集聚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曾經有個段子:逃離北上廣是誰提出來的呢?

    有人說肯定是深圳,

    鼓動別人逃離北上廣的同時,

    深圳號稱來了都是深圳人,

    把人都給吸引到自己的地盤上。

    當然段子就是段子。

    實際上當年為什麼喊著逃離北上廣,

    因為這些大城市的房價太高,

    生活和工作節奏太快、壓力太大。

    但是,

    真的從這些大城市回到3、4線到18線的家鄉後,

    真的就能過的好了嗎?

    有的過的的確不錯,

    但是也有很多人回去後,

    發現自己與當地的環境格格不入。

    大城市更多的是靠個人能力,

    而小地方需要靠社會關係,

    沒有關係辦不成事。

    對於習慣了大城市的人而言,

    這是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情。

    另外,

    小地方的就業機會與大城市有著天壤之別,

    很多人回去發現根本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於是,

    不少人在逃離北上廣後又重新回去了。

    可以說逃離北上廣在這個城市化突飛猛進的時代絕對是個偽命題。

  • 4 # 樺仔69396651

    城市與企業在轉型中!那些在被淘汰的產業上班的員工不走,還能找到工作?以深圳為例,走了飛利普電燈廠來了英特爾研發中心。走了愛普生來了蘋果研發基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大學的女兒抑鬱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