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問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航天公司、現階段價效比最高的航天發射公司是哪家?肯定大部分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SpaceX。這家商業航天公司也就是和特斯拉電動跑車同一個老闆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鋼鐵俠這部漫威電影大家肯定都看過,而SpaceX和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就被稱為現實版的---鋼鐵俠,這位天之驕子不光家庭背景驚人,而且還是世界名校畢業,畢業沒幾年就靠一款支付軟體成功賺了上億美金(這個時候馬雲的支付寶還沒開始呢),然後用這筆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民營商業航天發射公司,再後來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才成功發射了現如今讓全球航天發射大國羨慕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而馬斯克對於這家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最注重的無外乎以下幾點:第一、由於本身相比當時全球範圍內火箭發射基本屬於國有性質不同,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定位於主要發射民用衛星的商業航天發射,所以在運營模式上也貫徹了商業運營模式,那就是在保障足夠的利潤前提下,相比競爭對手擁有更低的發射成本和更低的發射報價,畢竟對於普通的商業公司而言,誰家的航天發射報價更低選擇誰的機率更大,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運營成本。第二、利用全球首創的火箭回收技術一方面更進一步的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既增加了自身的營業利潤,而且也增加了行業優勢。另外一方面藉助逐漸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逐步於對手拉開差距,提升自身在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地位。所以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射直播已經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大家對於獵鷹火箭的發射並不關心其發射了什麼型別的衛星,只關心的是在這次發射中,SPaceX又實現了哪些新的創舉?一級火箭和整流罩回收有沒有成功等。等於是馬斯克利用火箭發射直播免費為自家商業發射打了一個更為直接、更有實力象徵的大大大廣告,畢竟這種廣告全球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當然從全球範圍內民營火箭發射公司的實力比拼的話,SpaceX絕對是大咖的地位,而且其也利用已經逐步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拉開了與第二名的差距。其實我們看SpaceX公司的獵鷹火箭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馬斯克在整個火箭研發中灌注了更深層次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前國家級別的航天發射所使用的火箭,在研發設計時為了更高的發射載荷,基本不注重火箭發射成本,所以不管是從火箭整體設計還是核心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上都是什麼先進用什麼,結果就是火箭的發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還未站穩的時期,當時全球發射成本基本在2萬美元一公斤,畢竟在那個時期,基本上發射商業衛星的火箭都是從軍用轉為民用的,再加之早期的高研發投入和火箭屬於一次性製造成本趨勢下,各國就算是想要降低火箭發射成本也是做不到的。不過對於馬斯克而言,一開始的SpaceX雖然有些錢,但是沒技術,而且相比火箭研發這種燒錢都來不及的研發投入,上億美金的投入最多隻會掀起一絲水花。所以馬斯克在一開始的梅林發動機研發上就貫徹了商業低成本模式,利用推力不夠數量來湊、比衝不高降低火箭發動機重量等方式實現。所以我們看到獵鷹9一級火箭採用了多達9臺梅林發動機,雖然從火箭發射可靠性來說發動機數量越少可靠性越高,但是在可靠性上馬斯克同樣使用了商業模式,就是這些火箭發動機雖然推力早期不到百噸,相比美國NASA眾多的高效能火箭發動機不值一提,但是其結構簡單了很多,所以藉助更簡單的結構優勢同樣達到了一個級別的高可靠性優勢。而且後面隨著梅林發動機的升級改進,也讓獵鷹9火箭的發射載荷翻了一番,已經基本涵蓋了絕大部分商業航天器的發射需求。而且在新一級火箭出來前,馬斯克又大膽了將三枚獵鷹9火箭並聯在一起創立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發射載荷最大、火箭發動機數量最多的獵鷹重型火箭,這也算是填補了馬斯克當年創辦SpaceX的夢想。所以要說SpaceX相比其他民營航天發射公司的優勢在哪的話,主要還是以下幾點:
第一:已經逐步成熟的獵鷹9火箭使用的火箭回收技術,不光走在了其他商業航天發射公司前面,而且還成功幹掉了美國國內根深蒂固的發射聯盟,贏得了國際空間站唯一一家補給發射訂單和美國軍方大部分發射訂單。畢竟在全球航天發射任務中,排除一些特殊發射訂單外,絕大部分的發射訂單都比較看中發射成本,畢竟航天器發射成本可是要佔整個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多,而且這還是對於上噸重的衛星而言,對於這幾年越來越流行的微型奈米衛星而言,發射成本相比衛星研發成本可是幾百上千倍的差值啊,所以在選擇發射方時,這些公司基本只看中發射哪家的發射成本更低,而這個時候憑藉火箭回收技術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的SpaceX就鶴立雞群的顯現出自家的優勢來了,畢竟自家獨享的火箭回收技術不光能夠在保證足夠的利潤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發射報價,而且這個優勢全球僅此一家。當然在航天發射市場中,能夠順利拿下軍方發射訂單的航天發射公司實力肯定不低,所以這既是實力的象徵,也是SpaceX繼續開拓商業發射市場的實力表現。第二、經過多年幾十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以及幾十次的火箭成功回收經驗,SpaceX憑藉著更低的發射成本已經順利拿下了全球大部分商業航天發射訂單,畢竟相比其他競爭對手而言,他們的火箭發射報價中火箭硬體本身的成本佔據了大頭,特別是佔據了發射硬體成本更多的一級火箭,因為一級火箭都裝備有數量更多的火箭發動機,而火箭發動機的成本是火箭總生產成本的大頭,所以發射報價最低也不會低於一萬美元一公斤。但是對於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而言,使用一級火箭和整流罩回收技術後,火箭發射成本也就只有二級火箭上的一臺梅林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燃料成本了,所以在發射成本更低的優勢下,發射報價和行業優勢就更顯優勢了,而且經過十幾次的成功回收後,成熟的回收技術也讓全球很多衛星公司都寧願等SpaceX的獵鷹9這趟車,也不願意搭乘其他商業航天公司的專車。第三、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主要競爭對手的時候,馬斯克就已經憑著商業模式中敏銳的嗅覺提前開始研發新一代“星艦“火箭,這等於是就算是未來幾年內全球範圍內出現幾十家商業航天發射公司,SpaceX自身的優勢也是甩開對手幾十條街的。
反過來問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航天公司、現階段價效比最高的航天發射公司是哪家?肯定大部分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SpaceX。這家商業航天公司也就是和特斯拉電動跑車同一個老闆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鋼鐵俠這部漫威電影大家肯定都看過,而SpaceX和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就被稱為現實版的---鋼鐵俠,這位天之驕子不光家庭背景驚人,而且還是世界名校畢業,畢業沒幾年就靠一款支付軟體成功賺了上億美金(這個時候馬雲的支付寶還沒開始呢),然後用這筆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民營商業航天發射公司,再後來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才成功發射了現如今讓全球航天發射大國羨慕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而馬斯克對於這家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最注重的無外乎以下幾點:第一、由於本身相比當時全球範圍內火箭發射基本屬於國有性質不同,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定位於主要發射民用衛星的商業航天發射,所以在運營模式上也貫徹了商業運營模式,那就是在保障足夠的利潤前提下,相比競爭對手擁有更低的發射成本和更低的發射報價,畢竟對於普通的商業公司而言,誰家的航天發射報價更低選擇誰的機率更大,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運營成本。第二、利用全球首創的火箭回收技術一方面更進一步的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既增加了自身的營業利潤,而且也增加了行業優勢。另外一方面藉助逐漸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逐步於對手拉開差距,提升自身在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地位。所以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射直播已經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大家對於獵鷹火箭的發射並不關心其發射了什麼型別的衛星,只關心的是在這次發射中,SPaceX又實現了哪些新的創舉?一級火箭和整流罩回收有沒有成功等。等於是馬斯克利用火箭發射直播免費為自家商業發射打了一個更為直接、更有實力象徵的大大大廣告,畢竟這種廣告全球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當然從全球範圍內民營火箭發射公司的實力比拼的話,SpaceX絕對是大咖的地位,而且其也利用已經逐步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拉開了與第二名的差距。其實我們看SpaceX公司的獵鷹火箭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馬斯克在整個火箭研發中灌注了更深層次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前國家級別的航天發射所使用的火箭,在研發設計時為了更高的發射載荷,基本不注重火箭發射成本,所以不管是從火箭整體設計還是核心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上都是什麼先進用什麼,結果就是火箭的發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還未站穩的時期,當時全球發射成本基本在2萬美元一公斤,畢竟在那個時期,基本上發射商業衛星的火箭都是從軍用轉為民用的,再加之早期的高研發投入和火箭屬於一次性製造成本趨勢下,各國就算是想要降低火箭發射成本也是做不到的。不過對於馬斯克而言,一開始的SpaceX雖然有些錢,但是沒技術,而且相比火箭研發這種燒錢都來不及的研發投入,上億美金的投入最多隻會掀起一絲水花。所以馬斯克在一開始的梅林發動機研發上就貫徹了商業低成本模式,利用推力不夠數量來湊、比衝不高降低火箭發動機重量等方式實現。所以我們看到獵鷹9一級火箭採用了多達9臺梅林發動機,雖然從火箭發射可靠性來說發動機數量越少可靠性越高,但是在可靠性上馬斯克同樣使用了商業模式,就是這些火箭發動機雖然推力早期不到百噸,相比美國NASA眾多的高效能火箭發動機不值一提,但是其結構簡單了很多,所以藉助更簡單的結構優勢同樣達到了一個級別的高可靠性優勢。而且後面隨著梅林發動機的升級改進,也讓獵鷹9火箭的發射載荷翻了一番,已經基本涵蓋了絕大部分商業航天器的發射需求。而且在新一級火箭出來前,馬斯克又大膽了將三枚獵鷹9火箭並聯在一起創立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發射載荷最大、火箭發動機數量最多的獵鷹重型火箭,這也算是填補了馬斯克當年創辦SpaceX的夢想。所以要說SpaceX相比其他民營航天發射公司的優勢在哪的話,主要還是以下幾點:
第一:已經逐步成熟的獵鷹9火箭使用的火箭回收技術,不光走在了其他商業航天發射公司前面,而且還成功幹掉了美國國內根深蒂固的發射聯盟,贏得了國際空間站唯一一家補給發射訂單和美國軍方大部分發射訂單。畢竟在全球航天發射任務中,排除一些特殊發射訂單外,絕大部分的發射訂單都比較看中發射成本,畢竟航天器發射成本可是要佔整個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多,而且這還是對於上噸重的衛星而言,對於這幾年越來越流行的微型奈米衛星而言,發射成本相比衛星研發成本可是幾百上千倍的差值啊,所以在選擇發射方時,這些公司基本只看中發射哪家的發射成本更低,而這個時候憑藉火箭回收技術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的SpaceX就鶴立雞群的顯現出自家的優勢來了,畢竟自家獨享的火箭回收技術不光能夠在保證足夠的利潤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發射報價,而且這個優勢全球僅此一家。當然在航天發射市場中,能夠順利拿下軍方發射訂單的航天發射公司實力肯定不低,所以這既是實力的象徵,也是SpaceX繼續開拓商業發射市場的實力表現。第二、經過多年幾十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以及幾十次的火箭成功回收經驗,SpaceX憑藉著更低的發射成本已經順利拿下了全球大部分商業航天發射訂單,畢竟相比其他競爭對手而言,他們的火箭發射報價中火箭硬體本身的成本佔據了大頭,特別是佔據了發射硬體成本更多的一級火箭,因為一級火箭都裝備有數量更多的火箭發動機,而火箭發動機的成本是火箭總生產成本的大頭,所以發射報價最低也不會低於一萬美元一公斤。但是對於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而言,使用一級火箭和整流罩回收技術後,火箭發射成本也就只有二級火箭上的一臺梅林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燃料成本了,所以在發射成本更低的優勢下,發射報價和行業優勢就更顯優勢了,而且經過十幾次的成功回收後,成熟的回收技術也讓全球很多衛星公司都寧願等SpaceX的獵鷹9這趟車,也不願意搭乘其他商業航天公司的專車。第三、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主要競爭對手的時候,馬斯克就已經憑著商業模式中敏銳的嗅覺提前開始研發新一代“星艦“火箭,這等於是就算是未來幾年內全球範圍內出現幾十家商業航天發射公司,SpaceX自身的優勢也是甩開對手幾十條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