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儒於成

    滴滴第二次因為合併站在鎂光燈下,上一次滾床單的物件是快的,這一次是uber(中國)。我相信,第一次合併之後,很多人沒有想到還有第二次,因為理論上第一次合併之後,滴滴出行已經掌握了國內出行的近乎絕對的壟斷地位,最高峰時候在自己市場的壟斷比例不亞於bat在各自市場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時候,按網際網路常理,第一名會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堅信時間站在自己這一邊,碾壓對手,把對手邊緣化,而不會說再坐下來和對方談合併。

    為什麼滴滴和bat不一樣,總要依靠合併對手來解決問題?為什麼滴滴快的之後,uber(中國)成為滴滴不能輕視的物件,滴滴和uber(中國)合併之後,易道或神州會不會成為滴滴下一個頭痛的物件?這些問題都能變成另外一個問題:滴滴和BAT有什麼真正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些不一樣,讓滴滴在出行領域變成和傳統公司有一點相似,在自己最優勢的市場裡面,很容易被第二名羈絆?

    答案應該是客戶增益問題。也就是一個客戶能否給另外一個陌生客戶帶來增益(好處),這個增益可以是錢,也可以是便利,也可以是快捷等等。如果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商業模式能讓客戶給其他客戶帶來增益,那麼其一旦形成規模優勢,客戶市場份額會自然形成超級護城河,走向強者愈強。比如,微信上你每增加一個使用者,很容易給其他使用者(這個使用者的朋友)帶來增益。比如你上微信了,對於你的同學、同事來說就是增加了一個好處,他能更快更便利的找到你。同樣,同學、同事到微信上來,也能給你帶來好處。淘寶也是如此,你去淘寶交易,你交易的記錄或評價,都在給其他陌生的購買者帶來便利。不少人都能看到,一些京東的客戶,在交易前先跑天貓看一下同款產品的評論,然後再返回京東購買這種案例。百度搜索,透過別人搜尋的無數關鍵詞,不斷最佳化搜尋的質量,別人搜尋一個冷僻詞,透過他的點選選擇,讓正確的詞條獲得更高的優先順序,然後第二個客戶進來同樣最後冷僻詞,能因為上一個客戶看到更準確的詞條放在更優先的位置。

    因為有客戶增益,所以BAT在各自的領域,一旦突破臨界點獲得市場優勢,他自己的客戶會形成非常強大的客戶優勢,這種優勢是對手就是補貼都很難超越的。除非對手能透過補貼從而讓自己快速的達到壓倒前者的臨界點(這幾乎不可能,如果落後者靠補貼,優先者只要少量的補貼甚至只要依賴自己客戶增益的優勢,就能保持優勢還能消耗對手的資金導致對手垮臺),所以米聊在對手達到規模臨界點,就快速失去自己已有的市場份額,就像來往,燒錢補貼,最後補貼一停(春節紅包一停)使用者駐留如潮水一般退去。所以拍拍當年不管怎麼補貼怎麼燒錢,淘寶是絲毫不懼。因為騰訊對拍拍的流量或資金補貼,能勉強守住份額就不錯,補貼一停,對手的客戶增益優勢就讓自己立刻掉下懸崖。

    但是反觀滴滴,客戶互相之間的增益幾乎沒有。你需要滴滴出行的時候,你會真的像淘寶一樣去選擇一個高評價的車主來乘坐麼?不會,夏天太陽這麼大,能來一個即使是三星評價的車,你也會毫不猶豫的坐到車裡。你今天坐過車的行為,除了給車主好處,讓車主更願意上街之外,你的資料行為幾乎不能給其他乘客帶來好處。所以,這時候,競爭對手就也很容易依賴補貼進入這個市場。因為補貼就能讓車主願意上街,讓乘客願意下APP願意去選擇後者。所以神州和易道進一步還做出充100送xx元的模式,在補貼中甚至把客戶固化下來,你真充了500元到神州那正常還是要慢慢用掉吧。還有用車的地域特點也讓補貼更容易操作,bat很難透過地域進行專門的補貼,所以一打補貼就是全國大戰,但用車不是,Uber(中國)可以只要在部分城市做的風生水起就能讓滴滴覺得臥榻之側的隱痛。

    最後乘用車市場成為一個大資金的市場。你足夠有錢,你就能進來成為一個有份量的玩家,這個護城河變成資金護城河而不是使用者增益護城河了。這也是為什麼騰訊燒錢做搜尋,阿里燒錢做來玩,百度燒錢做電商,他們之間互相寄望透過燒錢燒到對方的核心腹地,最後結果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錢燒了無數,連水花都不響,對方几乎不痛不癢。但出行市場就不一樣,只要燒錢就能進入到對方核心腹地,而且對方會如芒在背,而且只要對手燒錢不止,自己就會痛苦不止,所以雙方要合併。

    所以在網際網路上,客戶增益帶來的護城河穩固遠遠強於資金護城河的穩固。所以,對於滴滴來說,要想解決“靠合併來解決問題”這個問題。就需要找到一條真正能帶來客戶增益的模式。

    8月5日更新:為什麼滴滴使用者多不能形成車多候車時間更短這個增益的解釋。

    候車時間短,在同密度區域內,有時候不僅僅是車多候車時間短,乘客少也能做到。更主要的原因,對手一補貼(如果僅僅是一方補貼),司機會超級快速的從滴滴跳到對手陣營去。當年計程車就是雙槍甚至n搶,同時是滴滴的人也是快的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去提高自媒體文章內容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