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兩娃媽媽陶小桃

    從嬰兒身心發展來說,如果媽媽能親自帶,最好是親自養育。

    寶媽您是否觀察過,當你對寶寶笑,寶寶也跟著笑,當你表情憤怒悲傷,寶寶也跟著表情產生變化,這是因為我們人類大腦有個“映象神經元”,它能感知身體的動作、面部表情以及情緒,並讓大腦準備好重複它所“看到”的。

    映象神經元幫助你的孩子搞清楚怎麼樣去模仿你。同樣,當你生氣、興奮或焦慮時,他的映象神經元就會“捕捉”到你的情感,並在孩子身上造成同樣的感受。它解釋了為什麼作為父母所做的事情(父母示範的行為)要比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說的話更有力量。

    上面這些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一、誰帶寶寶,寶寶就像誰。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現在寶媽你決定先把寶寶放外婆那,外婆是您最熟悉的,你自己評估下,外婆養育寶寶,除了衣食住行上的照料,在情緒情感上是否有足夠的正面力量來照顧寶寶,如果外婆是積極樂觀開心的,那傳遞給寶寶的自然也會是這些正面力量。

    這些需要您自己來評估外婆是否能給寶寶好的示範帶領。

    當然,寶媽也不用太過擔心,半年的時間對寶寶的身體和情感發育來說,並不算太長,寶寶不會真的因為這半年和媽媽的分離就缺乏安全感。

    每種選擇都是基於現有條件下的最優選擇,寶媽您自己放下恐懼和焦慮,寶寶會感受到媽媽的這份放鬆,他會健康快樂成長的。

  • 2 # 高媽育兒碎碎念

    我很理解媽媽的苦衷,如果能自己帶媽媽們誰也不放心把幼小的孩子交到其他人的手上。如果肯定要出去上班的話,那就幫孩子選一個好的領路人。孩子跟著誰,就會像誰,行為舉止上孩子會不分好壞的進行模仿,所以言傳身教很重要。

    選一個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人來幫你照看孩子,你也能安心上班。放下你的焦慮和不安,快樂的工作,有空就去看看寶寶,寶寶看到一個開心的媽媽,他也會開心的!

  • 3 # 奶香滾滾撒霜糖

    看題目可以。看內容不行。如果必須要上班,建議讓老人過來,把寶寶帶在身邊,下班的時候和週末自己帶。長時間寶寶不見父母容易影響心理健康,也容易跟祖父母形成不太合適的生活習慣。三歲以前巨重要巨重要。

  • 4 # 心靈密友APP

    影響肯定是有的,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從小教育好,後面也不擔心!記住,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 5 # 宅出新高度

    如果你本人特別喜歡小孩子。對教育孩子方面特別感興趣。一心想是把自己的寶寶教育好,而且你的家庭條件也還可以,老公,公公婆婆都支援的話,那陪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未嘗不是件好事。

    如果,你選擇在家帶孩子,但是你沒有做好全職的準備,你沒有耐心去面對一個孩子,在他調皮搗蛋的時候經常去打罵他。有時,甚至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那麼,哪怕是你作為他的媽媽,你同樣也不適合帶他。如果你的公公婆婆不那麼溺愛孩子。又或者,他們能夠聽你的,按照你的教育方法去對待孩子。那麼你可以選擇就近上班,有自己的朋友圈。下班了多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也沒什麼影響的。

    如果,你的公公婆婆是那種特別難纏,又特別溺愛孩子的,那你還是自己帶著吧。畢竟,生了就得對孩子負責。你要想著,孩子教育好了,也是一種投資。他好你以後的生活才能過的好。不然以後的日子有你受的。

    總之,父母還是不要離自己的孩子很遠。條件不好,必須上班的話就找個近點的工作,哪怕工作前景不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別人對他再好,也有血緣關係在召喚著。血緣關係決定了孩子對你的依賴和信任。

  • 6 # Fanny媽媽談育兒

    你是說你出去打工,寶寶留守嗎?最好不這樣。寶寶三歲前,陪伴最多的人,一定是最親近的,而且老人懂科學帶孩子的太少。犧牲三年,換來寶寶一生的好性格,還是很重要的。

  • 7 # 自信媽媽最可愛

    首先說說我的經歷,我在孩子出生前1個月取得了碩士學位,出生後第3個月重返職場,孩子1歲我取得了國內某985高校的法律自考本科學歷和學位,孩子4歲我晉升副教授,同時考上某211高校的在職博士。孩子現在讀小學,我並沒有覺得我的工作、學習經歷影響了我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愛,我們親子關係非常好,孩子現在獨立能力也很強,也很有學習意識。當然,期間我父母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感謝他們!

    再來說說我對孩子幾歲再工作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陪伴孩子很重要,但自身發展也是必須,時間安排很關鍵。上班、學習讓我保持獨立,和社會發展同步。這也是在前夫出軌以後我能以乾淨利落地方式三個月解決戰鬥並調整好自己的原因,我不需要靠誰養活,也有相對強大的內心。上班時間是我父母幫我帶著孩子,我在單位是連軸轉,下班全身心陪娃娃,晚上娃娃睡了以後加班或看書。週末只要不開會,我都會保證帶著孩子到戶外去活動或者到書店去看書。並且,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堅持不看手機,專注於孩子。

    二、身教大於言傳。很多父母都頭疼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之類,但是也請反思,自己下班回來以後在幹什麼呢?如果我們自己都在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又憑什麼要求孩子能認真學習呢?所以其實我覺得我每天在孩子休息以後,或在孩子大一點可以自己玩的時候的學習、看書,對孩子是個促進。

    三、雖然孩子頭三年很關鍵,但教育是終身的。所以在這個觀點下,陪伴和教育是個長期工程。高效的陪伴遠勝於24小時無縫對接地照顧。

  • 8 # Hello飛

    0-3歲寶寶的心理需求 

     嬰兒來到了人間,從落地的最初一刻就開始接受人類社會的教育,慢慢的,他將從一個“生物人”逐漸變為“社會人”,他會產生作為人所具有的各種心理活動。   0到3歲的寶寶除了在生理上滿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規律,環境清潔衛生以外,還要滿足心理上的需求。   那麼,這些年幼的寶寶在想些什麼?他們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來睜開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臉  2歲以後的寶寶可以和父母同桌進早餐,早晨這段時間雖然短暫,但寶寶卻能在與父母短暫的相處中感受到親切和歡快。  當爸爸媽媽離家去上班,要擁抱或親吻寶寶的臉,和他面板接觸,以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說上幾句鼓勵他的話,微笑著和寶寶說再見。清晨的這一段時間,父母的笑臉和關心會給寶寶的一天帶來新的氣息和良好的情緒。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只顧自己趕時間,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時間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緒不好,動作和語言難免粗魯甚至暴躁。  這樣的情景十分常見:爸爸媽媽慌慌張張地做事,嘴裡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點起床。”“怎麼這麼慢?快點吃飯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總是遲到”。  這樣慌張糟糕的開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親切,而是煩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臉,而是緊張厭煩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後,情緒消極,心理不安,這會影響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敏感期時間:從1歲半到3歲。   敏感期:孩子對小的物體特別感興趣,比如孩子面前同時有一支筆、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孩子會首先抓住小豆。因為孩子的視野和成人的視野不一樣,成人視野是開放的,孩子的視野是關注細枝末節的,哪個微小,孩子就關注哪個。   敏感期作用:孩子對細小物體的關注其實就是孩子觀察力的開始。成人不要打斷孩子的關注,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護他的興趣。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的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須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3.佈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干預。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媽媽一分鐘】

  • 9 # Betty190810634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更好的聚合,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更好的分離。雖然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媽媽的陪伴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家庭需要媽媽必須去上班,媽媽們也不用因為不能全身心陪伴寶寶太自責。家庭環境對寶寶的影響非常大,媽媽選擇去上班要麼因為經濟因素要麼因為媽媽的職業發展。試想如果家庭需要媽媽的收入做支撐,而媽媽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全職在家,那麼家庭的各種開銷無疑會給全家人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可能由此影響到夫妻關係,繼而影響到寶寶的成長。每一個媽媽首先應該是自己,其次才是孩子的媽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追求自己職業發展的媽媽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管是全職還是在職媽媽,都應該認識到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媽媽,在無法完美地平衡工作和育兒時,只要做到不要讓工作影響到親子陪伴的質量就好了。相信以下情形大家並不陌生,或許也是你們的一個寫照:地鐵上,一個五歲的男孩問坐在身邊的媽媽地鐵站的站名念什麼字,沉浸在手機遊戲裡的媽媽當作沒聽見。雨後,一個兩歲的小女孩正專注著玩著手中的泥土,旁邊的媽媽卻大聲呵斥道,把手都弄髒了。

    所以,親子陪伴不在於能陪伴多久,而在於能都全身心。

  • 10 # 麥田小蘿蔔

    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所以說,如果有條件,建議孩子三歲以後再去上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三歲以前,我們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性格,安全感,意志力,習慣等方便有好的發展。

    那若是沒有條件,也儘量讓孩子在父母身邊成長,讓老人白天幫忙帶或者送合格有愛的託兒所。父母晚上也可以陪伴孩子,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唱睡眠曲。千萬不可完全的老人隔代去帶孩子,這樣容易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個人不建議那麼小孩子,父母脫離與孩子的親密互動。否則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有影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今年60了堅持跑步10年。最近體檢頸動脈有斑塊,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