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14830126965688
-
2 # 使用者1300891189642
公車上書其背景源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 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突然訊息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臺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
3 # 阿龍微聊
我認為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其中梁啟超受益最大和光緒帝。透過公車上書康有為和梁啟超受到了光緒帝的重視。從而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出現了一大批的保皇派各種著名的有梁啟超,張勳,各種勢力。我認為這是皇帝的收益還是很大的,從反弟帝變成了擁護帝制。梁啟超也從一個小學堂的教師變成了全國甚至世界聞名的大學者,改革家。從而是自己的身價大幅提高。也讓自己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
-
4 # 趣味學歷史
公車上書是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繼甲午中日戰爭後的一次集體上書事件。當時的知識分子深感民族危機空前深刻,遂以科舉考試為契機,在康有為的鼓動下發起上書運動。
公車上書的歷史意義主要是壯大了國內鼓吹改革的力量,為維新派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公車上書”標誌著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震動很大,康有為從此取得了維新運動的領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