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時空通訊

    你知道哪些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

    我知道很多,今天講一位為堅持真理被殘暴殺害的女數學家。

    這是一個1600年前的故事。

    這位數學家叫希帕蒂亞,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其父親泰昂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在亞歷山大博物館從事科研和講學。希帕蒂亞美麗聰慧好學,在父親的影響和教導下,從小就熱愛數學,並且顯示出超凡的天分和能力。不到20歲,希帕蒂亞通讀並熟知了最著名的《幾何原本》、《論球和圓柱》、《算術》、《圓錐曲線論》等數學書籍。

    為了得到更多的知識,她20歲後前往雅典留學深造,研習了哲學、數學、歷史等知識,留學回來後受聘為亞歷山大博物館任教,講授數學和哲學。在教學之餘,她還進行了廣泛的科學研究。

    她發現600年前的《幾何原本》有不少錯誤,便和父親一起進行了認真的修訂、編撰和評註,編印出一本新的《幾何原本》,這個《幾何原本》就是現今還在世界通用的《幾何原本》;她還獨立編撰了《丟番圖(算術)評註》,評註了《圓錐曲線論》;還和父親合著了《天文準則》、《天文學大成評註》等書籍。

    希帕蒂亞同時也是亞歷山大公認的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學派領袖,她是亞歷山大繆斯姆大學記載中,古代唯一傑出的著名女學者。

    美女嫁給了真理。

    希帕蒂亞是一個大美女,而且是才女,因此追求者眾。當時不但亞歷山大城,就是在她遊學過的南歐,也有許多大學者、貴族子弟紛紛上門求婚,都想擁有這樣一位聰慧美貌集一身的新娘。可是希帕蒂亞特立獨行,根本就沒想到尋找伴侶和過上安逸的貴族少婦生活,她對所有的求婚者都只有一句話:我只願嫁給一個人,他的名字叫真理。

    因此,人類的歷史上才多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數學家、哲學家,也為多了一個為了真理被迫害致死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同時也為黑暗宗教史創造了多釘一顆恥辱釘子的機會。

    那時候,基督教在鬥爭中崛起,公元392年被羅馬當局定位為國教。也曾在宗教鬥爭中受到屠戮的基督徒們,尤其是一些頭目,一朝得勢就忘記了自己過去的苦難,露出猙獰面孔。他們肆意的打壓迫害科學,因為科學的發現必然會不斷戳破他們神學的面紗。他們嚴禁基督徒“沾染希臘學術這個髒東西”,揚言“數學家應該被野獸撕碎或活埋”。在猙獰而殺氣騰騰的氛圍中,他們把仁慈寬厚的基督丟到了爪哇國裡去了。

    在這種恐怖的氛圍下,如果希帕蒂亞能夠退縮或改弦更張,或許歷史將會是另外一種記載。但美麗的希帕蒂亞堅定不移維護著”嫁給“的真理,被基督教徒們視為“頑冥不化”的‘異教徒”、“女巫”,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於是終於發生了那令人髮指的悲劇。

    一個野心勃勃的教長導演了一出出罪惡。

    當時亞歷山大里亞教長叫西里爾,此人野心勃勃,正在逐步篡奪當地行政長官的權利,其世俗權力之大,令埃及各地行政官員都感到畏懼或憤怒。西里爾對迫害被他認為異端的其他教派極為熱衷且肆無忌憚。他的狂熱造就了其如日中天的影響力,他一句話就可挑起民眾的憤怒,也可平息他們情緒。

    西里爾曾親自帶領暴民攻打各處猶太教堂,把手無寸鐵的猶太教民們打得落花流水,把他們祈禱用的聖堂全部夷為平地。他還唆使500名僧侶在街頭攻擊埃及行政長官奧列斯特,這些僧侶們一個個變得像沙漠怪獸,衛兵們為了保命只能逃之夭夭,而奧列斯特被打得頭破血流。

    在西里爾這種利慾薰心的宗教狂熱分子控制下,在他們任意殘殺的暴行中,無辜的民眾被罪犯裹挾,混雜在一起,本來就軟弱的政府管控名存實亡,整個亞歷山大城被弄得風聲鶴唳百業凋零,富有而勤奮的移民們紛紛逃離,原本一個富庶之地變得貧困不堪。

    西里爾做出這些惡行,根本不在乎褻瀆神靈之類的說法。當他看到希帕蒂亞這位女神般的數學家,拒絕男女之情,只向求知向學的人們敞開大門,而且無論富貴和貧窮。西里爾看到密匝匝的馬車和奴隸擁擠在學院的大門,期待著聽到希帕蒂亞的講課,他的心中感到難以遏制的嫉妒和憤怒。他認為希帕蒂亞是“異教徒”、“女巫”,藐視了他的控制權,終於按耐不住的開始針對希帕蒂亞的罪惡陰謀。

    歷史上最黑暗一天之一。

    歷史上有許多最黑暗的一天,但這一天必須是人們要記住的其中之一。公元415年3月某一天,希帕蒂亞在去博物院講課的路上,當乘坐的馬車經過一個教堂門口時,早就守候在那裡的一群暴徒攔截下馬車,把希帕蒂亞拉扯下來拖進教堂,這群禽獸在牧師的指揮下,撕碎並剝光了希帕蒂亞的衣服,一根一根拔光了她美麗的秀髮,然後用鋒利的蚌殼在她鮮活的身體上,將肉一片一縷割撕下來,把殘留的肉從骨頭上刮下來。

    面對奄奄一息的希帕蒂亞,惡魔們問道:“你是要數學,還是要命?”他們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只聽到從希帕蒂亞嘴裡輕輕吐出的兩個字:“數學”。這聲音雖然很輕,但猶如霹靂驚雷讓惡魔們倍感恐懼,他們氣急敗壞地把希帕利亞尚在顫動的肉體肢解,投進熊熊的烈火中。

    這幕罪行就是在教堂中基督雕像畫像注目下進行的,這與他那寬厚慈祥的眼光多麼格格不入啊。一位才華橫溢美麗如花的女數學家就這樣被摧殘了,這一年,希帕蒂亞才45歲,正是事業和研究如日中天的黃金時期。

    對於希帕利亞的死,教會通過送禮行賄阻止了公正的調查定罪,並且極力掩蓋真相。西里爾們儘管用權勢和卑劣手段掩蓋了罪行,當時逃脫了懲罰,但終究逃脫不了被釘上歷史恥辱柱,遺臭萬年。

    人類文明程序付出了多少慘重代價,悲劇還會重演嗎?

    希帕蒂亞的隕落,人類文明的損失有多大?誰能衡量?而歷史上被這種黑暗宗教謀殺的科學家還有多少?人們能夠記住嗎?(上圖為西班牙拍攝的電影《城市廣場》裡面的希帕蒂亞)

    我們不要忘記這些光明與黑暗的鬥爭過程,才能夠更加珍惜科學帶給我們的幸福。科學家們經歷過多少痛苦和犧牲,才把光明帶給了人間。在如今享受著科學帶來的好處時,不要忘記科學曾經的遍體鱗傷。

  • 2 # 天文歷史愛好者

    人類的發展史上,很多科學家的發明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可以說每一位科學家都是值得尊敬的,下面簡單列舉了五位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科學家,排名不分先後。

    (1)、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4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2)、路易斯斯洛汀

    路易斯·亞歷山大·斯洛廷,加拿大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曾參與曼哈頓計劃。斯洛廷於1942年獲邀參加曼哈頓計劃。在曼哈頓計劃中,他負責測量鈾及鈽核心的臨界質量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斯洛廷繼續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於1946年5月21日,斯洛廷意外地啟動了一次裂變反應,當中釋放出一股硬性輻射。斯洛廷被緊急送院,並於九天後的5月30日逝世,成為史上第二名臨界事故的遇難者。

    (3)、托馬斯·米基利

    托馬斯·米基利是一位美國機械工程師和化學家,因發明和應用四乙基鉛和氟利昂而聞名於世。

    雖然米基利在世時得到了很多讚譽,他所發明的產品也因實用性而被廣泛使用,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兩種物質對環境的巨大破壞作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並逐漸被停用或限制使用。米基利本人也因此被稱為“地球歷史上對大氣影響最大的個體生物”和“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1940年,51歲的米基利患上脊髓灰質炎而成為跛子以後,他自己設計了一套繩索滑輪系統以幫他在床上抬身或翻身。1944年,他被該裝置中的滑輪繩索纏住,窒息而死,終年55歲。

    (4)、博格丹諾夫

    博格丹諾夫是俄國醫師、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幻小說作家,同時也是一位革命家。在1918年,波丹諾夫成為莫斯科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擔任新建立的社會主義社會科學院的主任。在1924年,他開始進行輸血法的試驗,很可能是為了尋求保持年輕的方法,他在自己身上做了11次輸血試驗,聲稱他已經減緩了禿頂的速度並且視力也有了明顯提高。很不幸的是,在當時,輸血法還是一項相當年輕的科學, 博格丹諾夫在輸血的時候也並沒有測試fu液的質量或者獻血者的健康狀況。在1928年,博格丹諾夫接受了被瘧原蟲和結核桿菌感染的血液,因此不久之後便死去。

    (5)、伊麗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伊麗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1859-1905),在母親死後不久,伊麗莎白·阿夏姆嫁給了醫生伍爾夫。伍爾夫對威廉·倫琴的新發現X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妻子伊麗莎白對X光也很感興趣。伊麗莎白辭掉了她的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後開始從事電子科學的研究。她買來了一臺X光機,放置在她丈夫的辦公室裡,這也是舊金山的第一臺X光機。伊麗莎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操作X光機。她不但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甚至有時候直接把X光對準自己。不幸的是她並沒有意識到長期暴露在X光下的後果。1905年,伊麗莎白死於嚴重的癌症,癌細胞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全身。

  • 3 # 海港健康

    (1)居里夫人

           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國籍波蘭科學家。她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鐳和釙。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裡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科學事業。

                                                               

     (2)路易斯·斯洛汀

            路易斯·斯洛汀出生於加拿大的斯洛汀,是加拿大的物理家和化學家。1936年,他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作為一個研究助理參加了一個研究專案的工作,主要幫助設計一個迴旋加速器。1942年,他應邀參加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研製世界上第一顆核彈)。1946年5月21日,在試驗中,他不小心將一塊半球狀的鈹掉落到另外一塊之上,並迅速引發了臨界反應(球體的核心是鈽)。與他處於同一間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目睹了空氣電離所發出的“藍色光輝”並感到一陣“熱浪”襲來。斯洛汀迅速地做出了反應,然後衝出了實驗室。他急忙住進醫院,但無濟於事,他還是在9天之後死去。在意外發生的那一刻,斯洛汀所遭受的輻射相當於距原子彈爆炸中心4800英尺處的輻射量。在這次意外之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馬上停止了所有的手動裝配工作。

                                                                

    (3)托馬斯.米基利

            托馬斯.米基利是一位美國化學家,發明了加鉛汽油和氯氟烴。雖然在世時也得到了很多讚譽,但真正使米基利成名的是由於他的發明他被稱為“地球歷史上對大氣影響最大的個體生物”以及“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他後來染上了脊髓灰質炎和鉛中毒癱瘓在床。為此,他發明了一套繩索滑輪系統以便於起床。後來在他55歲的時候,被滑輪繩索纏住,窒息而死。他的滑輪發明和含鉛汽油都促成了他的死亡,稱得上自己“玩”死的典型。

                                                                  

    (4)博格丹諾夫

           博格丹諾夫是俄國醫師、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幻小說作家,同時也是一位革命家。在1904年—1906年,他出版了三冊的哲學論文:經驗批評主義。在1909年 ,他出版了一本尖刻的評書,題為唯物主義和經驗批評主義。從1913年到1922年 ,他沉浸在一個漫長的哲學論文的寫作中——組織形態學,包括世界組織科學預期的許多基本理念、系統的分析、控制論的探討。在1918年,波丹諾夫成為莫斯科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擔任新建立的社會主義社會科學院的主任。在1924年,他開始進行輸血法的試驗,很可能是為了尋求保持年輕的方法,他在自己身上做了11次輸血試驗,聲稱他已經減緩了禿頂的速度並且視力也有了明顯提高。很不幸的是,在當時,輸血法還是一項相當年輕的科學,博格丹諾夫在輸血的時候也並沒有測試血液的質量或者獻血者的健康狀況。在1928年,博格丹諾夫接受了被瘧原蟲和結核桿菌感染的血液,因此不久之後便死去。

                                                      

    (5)伊麗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伊麗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在母親死後不久,便嫁給了醫生伍爾夫。伍爾夫對威廉·倫琴的新發現X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妻子伊麗莎白對X光也很感興趣。伊麗莎白辭掉了她的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後開始從事電子科學的研究。她買來了一臺X光機,放置在她丈夫的辦公室裡――這也是舊金山的第一臺X光機。伊麗莎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操作X光機。她不但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甚至有時候直接把X光對準自己。不幸的是她並沒有意識到長期暴露在X光下的後果。1905年,伊麗莎白死於嚴重的癌症,癌細胞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全身。

    (6)帕裡·托馬斯

            帕裡·托馬斯是一個威爾士賽車手和工程師,他一直夢想著打破馬爾柯姆·坎貝爾創下的速度紀錄,於是他開始嘗試造一部汽車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汽車造了出來,他給汽車取名芭布斯,這輛汽車托馬斯做了很多改進,他將連線輪子和發動機的鏈子露在汽車的外面。1926年4月27日,帕裡·托馬斯打破了馬爾柯姆·坎貝爾創下的速度紀錄,在第二天他又把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時170千米。這個紀錄到第二年又被馬爾柯姆·坎貝爾打破。帕裡·托馬斯在重新奪回紀錄時車鏈突然斷開,其中一部分擊中了他自己,致使他當場死亡。

                                                                   

    (7) 漢弗萊·戴維  

            漢弗萊·戴維是美國化學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美國一個貧窮的家庭裡。他的父親早逝,母親靠父親生前的一個小小的農莊,無法養活5個孩子,於是賣掉農莊,全家搬到彭贊斯,在母親的養父湯金的幫助下生活。漢弗萊·戴維一生在化學上最大的貢獻就是開闢了用電解法制取金屬元素的新途徑:也就是用伏打電池來研究電的化學效應,電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苛性鹼,製得了鉀和鈉,後來又製得了鋇、鎂、鈣、鍶等鹼土金屬。之後他用強還原性的鉀製取了硼;對氣體,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氣”氧化亞氮,這種物質對科學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實驗證明了氯是一種化學元素,提出酸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氫,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錫的“酸裡必須含氧”的觀點,他發明了煤礦安全燈,造福於礦下工作者。當他深入化學領域時,他有一個習慣,吸入各種氣體。這個壞習慣,直接導致他發現麻醉效能的一氧化二氮。但不幸的是,這相同的習慣,導致他幾乎自殺在許多場合,這期間一個三氯化氮爆炸使他永久損壞了眼睛。頻繁中毒最終留給他一個無效的20年生命。

                                               

    (8)李林塔爾

            李林塔爾為德國工程師和滑翔Aviator,世界航空先驅者之一。他最早設計和製造出實用的滑翔機,人稱“滑翔機之父”。很多國家的報紙和雜誌都刊登過李林塔爾的滑翔照片,他使人類長期以來發明一種飛翔工具的夢想成真。但探索總是要付出代價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爾操縱他的滑翔機時遇一股強勁的風,滑翔機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機摔毀了,李林塔爾也受了致命的重傷——脊椎斷裂,第二天死亡。在彌留之際,他對弟弟古斯塔夫說:“總是要有人犧牲的。”

                                   

     (9)卡爾·威爾海姆·舍勒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學家,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例如:氧(雖然約瑟夫·普萊斯利在他之前發表了這一發現)、鉬、鎢、錳和氯。他也發現了一種與巴氏消毒法很相似的消毒方法。舍勒1775年當選為瑞典科學院成員,他的工作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他一生盡瘁於化學事業,他認為化學“這種尊貴的學問,乃是奮鬥的目標”。舍勒有一個奇怪的習慣,他會親自“品嚐”一下他所發現的化學元素。令人慶幸的是他沒有死於氰化氫中毒。可他不會總有這麼好的運氣:從他死亡的症狀來看,他似乎死於汞中毒。舍勒逝世後,瑞典人們十分懷念他,在他150和200週年誕辰時,人們給他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會,這種會議也成了化學家們進行學術交流的場所。舍勒的遺作,大部分都整理出版了。在科平城和斯得哥爾摩都為他建立了紀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塊樸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擎著一把燃燒的火炬。

                                               

    (10)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

            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是法國的物理和化學老師。1781年12月11日,他在巴黎的馬萊季開設了一家博物館。1783年,他目睹了世界上一次熱氣球飛行,這次經歷使他燃起了飛行的熱望。1783年9月19日,他曾用羊、雞和鴨子做過飛行試驗。在試驗成功之後讓·弗朗索瓦進行了他第一次載人熱氣球飛行,他乘熱氣球飛到了海拔3000英尺的高空中。讓·弗朗索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計劃了一次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飛行,但不幸的是,這成為了他最後的一次飛行。當熱氣球上升到海拔1500米的高空時,氣球開始漏氣並快速墜落,最終導致了讓·弗朗索瓦的死亡。在他死後的第八天,他的未婚妻也死了,很可能是自殺。

                                                               

  • 4 # 逐夢半仙

    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的主宰者是科學家。古今中外,都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其中有很多都為了科學畢其一生,獻身科學。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首先,牛頓無疑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科學史上名氣最大,最長壽的‘’資深‘’單身漢。但在個人生活方面,牛頓卻是個可憐人。

    牛頓在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讀書時,寄宿在當地的一位藥劑師家裡,與其女兒安妮斯托勒訂婚。之後,因牛頓過於專注他的研究而‘’冷落佳人‘’。導致未婚妻另嫁他人。除了這段感情史外,縱觀牛頓一生,再也沒有過婚戀。

    再者,居里夫人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她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了一系列新的元素,包括鐳和釙。幾十年來,居里夫人因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得她的血液慢慢的受到了破壞,患上了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比她的生命健康重要。她曾經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的進行科學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病床上,仍一心想著科學實驗,直至死亡。

    還有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被稱為‘’兩彈元勳‘’。為了中國研究原子彈,在一次實驗失敗的時候,冒著被輻射的危險,只做了簡單的防護措施,然後親自抱著原子彈的部分碎片,使得我們得到了寶貴的實驗資料。

    但是一個星期之後,他的身體就出現了多種癌細胞,最後在病魔的折磨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科學家畢其一生,為了科學事業的進步,為了人類的向前發展,放棄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理應為我們世人永遠銘記!

  • 5 # 流行的雲

    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有大發現、大功績的科學家都為了科學或多或少的做出了犧牲,小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到自己的生命。我下面提到的幾位都是為了科學而犧牲生命的科學家。

    路易斯·亞歷山大·斯洛廷(Louis Alexander Slotin,1910年12月1日-1946年5月30日),加拿大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曾參與曼哈頓計劃。斯洛廷生於加拿大緬尼託巴省溫尼伯市北區,並在那裡長大,在馬尼托巴大學取得理學學士及理學碩士學位之後,轉到倫敦國王學院學習,並於1936年在該校取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之後,他以研究員的身份加入芝加哥大學,並協助設計了一套迴旋加速器。斯洛廷於1942年獲邀參加曼哈頓計劃。在曼哈頓計劃中,他負責測量鈾及鈽核心的臨界質量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斯洛廷繼續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於1946年5月21日,斯洛廷意外地啟動了一次裂變反應,當中釋放出一股硬性輻射。斯洛廷被緊急送院,並於九天後的5月30日逝世,成為史上第二名臨界事故的遇難者。斯洛廷在事發後迅速作出反應,成功防止同事死亡,故被美國政府譽為英雄。

    博格丹諾夫是俄國醫師、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幻小說作家,同時也是一位革命家。在1924年,他開始進行輸血法的試驗,很可能是為了尋求保持年輕的方法。他在自己身上做了11次輸血試驗,聲稱他已經減緩了禿頂的速度並且視力也有了明顯提高。很不幸的是,在當時,輸血法還是一項相當年輕的科學,博格丹諾夫在輸血的時候也並沒有測試血液的質量或者獻血者的健康狀況。在1928年,博格丹諾夫接受了被瘧原蟲和結核桿菌感染的血液,因此不久之後便死去。

    這一位雖然有一定的爭議,但他對輸血技術,以及其他領域的貢獻值得人們的肯定。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1742年12月19日——1786年5月21日),瑞典化學家,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例如氧、鉬、鎢、錳和氯。他也發現了一種與巴氏消毒法很相似的消毒方法。他對多種有機酸進行了研究,從柑橘中提取出了檸檬酸。舍勒1775年當選為瑞典科學院成員,舍勒習慣親自“品嚐”一下發現的化學元素。從他死亡的症狀來看,他似乎死於汞中毒。

    結語

    還有很多比較著名的科學家例如居里夫人,布魯諾,鄧稼先等等。

    他們雖然分屬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國籍,但他們對於整個人類所做出的貢獻,他們為追求真理所做的巨大付出,值得後人的尊敬。

  • 6 # 耿老師在種草

    沙眼防治的最高榮譽終於屬於湯飛凡,可是IOAT不知道,這世上早已沒有湯飛凡。 他在“拔(資產階級)白旗運動”中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早已於以身試毒的第二年,1958年9月30日清晨自殺。

  • 7 # 吉象谷隕石與地外生命

    為科學而獻身的科學家有:

    匡廷雲、朱兆祥、林俊德、布魯諾、明安圖、哥白尼、彭佳木、塞爾維特、鄧稼先、居里夫人、李四光、錢三強、諾貝爾…

  • 8 # 怪羅科普

    圖為:斯科特·納珀本尊和學生們

    鼻屎如何增強抵抗力

    斯科特·納珀認為自然促使我們做不同的事情,吃不同型別的食物對我們有好處。我們也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比如小孩子會去摳鼻子,然後毫不猶豫的放進嘴裡。

    鼻涕可以困住細菌,阻止它們進入我們的身體,但是如果我們食用了這些黏液,它可以通過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接觸細菌來幫助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接下來要幹嘛呢?那必須是要驗證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咯!

    他找不到人幫忙

    斯科特·納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它的學生,當然作為一個大學生很難成為這樣的自願者。

    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並要求用他的兩個女兒做測試,但是並沒有得到他妻子的同意。

    好吧,找不到人沒事啊,自己不也是一個人嗎,說幹就幹,於是他自己測試了起來。

    我不知道故事的結局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吃鼻屎到底對身體有沒有益處。

    最後

    不管實驗結果怎麼樣,這樣的課題讓科學變得更幽默、更有趣,也更能讓學生們保持興趣和投入學習。

    以前我們總認為挖鼻屎是一個不雅的動作,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吃鼻屎會有好處,去質疑某些事情不正是科學研究的前提嗎。

  • 9 # xf天涯浪人

    科學家是偉大的,他們用知識促進了科技文明與發展,他們的發明創造改變了世界,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給人類和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價值。他們為科學奉獻了一生,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那讓我們列舉幾位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科學家。

    瑪麗·居里,世稱“居里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對放射性的研究和發現化學元素釙、鐳從而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喬爾丹諾·布魯諾,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鄧稼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勳”。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逝世。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他參與了中國的全部45次核試驗。因長期勞累和核輻射工作,晚年患癌症於2012年逝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吸著氧氣,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走向辦公桌辦公。

    為科學而獻身的科學家還有很多很多,我僅僅列舉了幾位,我相信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

  • 10 # 弘農氏6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有:

    居里夫人

    路易斯·斯洛汀

    托馬斯.米基利

    布魯諾

    博格丹諾夫

    伊麗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薛定諤

    帕裡·托馬斯

    漢弗萊·戴維

    李林塔爾

    居里 皮埃爾

    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

    李四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飯時,手指甲縫裡插進去一點紅蘿蔔,特別疼,當時拔出來後,沒管他,現在一週了,還是一碰就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