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38734670027112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宋代:蘇軾 原文: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背景:要想欣賞蘇軾的這一首《八聲甘州》,首先我們先要對蘇軾當年寫作此詞之時代背景和心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九《長短句》,謂“東坡別參寥長短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云云,其詞石刻後,東坡自題雲‘元祐六年三月六日’。餘以東坡年譜考之,元祐四年知杭州,六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則長短句蓋此時作也”。蘇軾一生仕途偃蹇,歷經遷貶,他先後曾有兩次出官於杭州。 第一次是在神宗熙寧四年。當時神宗正在信用王安石,變行新法。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屢次上書言事,為新黨所忌,遂於熙寧四年六月以太常博士直史館外出通判杭州。當時蘇軾三十六歲。第二次則是在哲宗已經即位數年,太皇太后用事,起用舊黨之人,蘇軾也早於舊黨用事時被召還朝,而又因其論事忠直,與舊黨亦不能盡合,復加以當時朝廷之內更有洛黨、蜀黨、朔黨之爭,遂復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當時蘇軾已有五十四歲。兩年後蘇軾又以翰林學士承旨被召還朝,就是他在元祐六年被召還朝時所作。

    參寥子:蘇軾平生交誼甚深的一位方外友人。 查慎行《蘇詩補註》卷十六於《次韻僧潛見贈》一詩下,曾引《鹹淳臨安志》雲“道潛,於潛浮溪村人,字參寥”。又補錄引《施注蘇詩》有關參寥事蹟雲“東坡守吳興,會於松江。坡既謫居,不遠二千里相從於齊安,留期年,遇移汝海,同遊廬山。有次韻留別詩。坡守錢塘,卜智果精舍居之。人院分韻賦詩,又作《參寥泉銘》。坡南遷,遂欲轉海訪之。以書為戒,勿萌此意,自揣餘生必須相見。當路亦捃其詩語,謂有刺譏,得罪,反初服。建中靖國初,曾子開在翰苑,言其非罪,詔復薙髮”。從這些記述來看,則蘇軾與參寥交誼之深可以概見。

    以上可以說是我們對於蘇軾這一首《八聲甘州》寫作時間與寫贈物件的簡單介紹。 下面我們再看看蘇軾之性格與其詞之風格: 蓋蘇軾天性中原具有儒家用世之志意與道家超曠之精神這兩種不同之特質。前者可以說是他欲有所作為時用以立身之正途,後者則是當他不能有所作為時用以自慰之妙理。而蘇軾之致力於小詞之寫作,則正是當他用世之志意受到挫折,第一次出官杭州通判以後才開始的,所以蘇詞之終於發展成為一種以超曠為主的風格。可以說正是他平生仕途受到挫折後,因之在欲以曠達自慰之情況下,所形成的自然之結果。 胡寅在其《酒邊詞序》中,即曾謂“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這正是一般人之所共見的蘇軾詞之一般的風格,不過我們也不可忘記,蘇軾之稟賦中既原來也還有一種用世之志意,所以在蘇詞中,雖以超曠為其主調,然而卻時時也隱現一種志意未成的挫傷的悲慨。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即曾謂詞至東坡“寄慨無端,別有天地”。近人夏敬觀更曾將蘇軾詞分為兩類,謂“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慨,陳無己所謂‘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者’,乃其第二乘也”。而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這首《八聲甘州》,則可以說正是蘇詞中“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的一首代表作。

    賞析: 此詞開端之“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二句,寫萬里之風濤,氣象開闊,筆力矯健。蓋真有所謂“登高望遠、舉首高歌”之慨,初觀之固極為超舉。然而仔細吟味,則在其“有情”與“無情”,及“潮來”“與“潮歸”之間,卻實在也隱含有無限感慨蒼涼之意。表面雖然似乎是隻寫風潮來去,而卻在暗中隱寓了許多人世間之盛衰離合的無常之悲慨。而蘇軾一生兩度出仕杭州之政海波瀾變化,亦復盡在言外。 所以其下乃繼以“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所謂“幾度斜暉”者,實在已將蘇軾初次通判杭州,及再次出知杭州,迄今又復將離去的數十年之滄桑往事,盡皆納入其中矣。而以上數句卻全從大自然之“風”“潮”“江”“浦”及“斜暉”之種種外在物象著筆,未及人事之一字。 直到下面的“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二句,才點出人事之感慨。是真所謂在“天風海濤之曲”中,表現有“幽咽怨斷之音”者也。但蘇軾卻在此二句人事感慨以後,當下就承以“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二句,立即飛揚超越而出。這實在是蘇詞中最為獨到的一種境界。 以上是此詞之前半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自制狗食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