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新搜神記,用科學和歷史打通神話的任督二脈。

    說點不一樣的,《西遊記》本來就是本超現實主義的神話小說。

    對於神話的定義,很多人停留在認為它是人類天真的想象上,認為作用是解釋萬物的由來並且塑造英雄。很多人說神話要反映現實,但卻忘記,神話的本身就是超越現實的。

    人只能活百年,神可以活千年。人只能背起石頭,神可以背起山海。人會老會死,神超越生命。

    而這就是神話的魅力,而《西遊記》是神話。

    既然是神話,就註定不可能與現實一一對應。現實中,唐太宗只在位二十三年,《西遊記》中他在位應有三十年。貞觀十三年,胡國公秦叔寶於該年病逝,而《西遊記》中,他還能宮門鎮鬼。唐僧取經在歷史上路上只走了三年,往返十七年。而《西遊記》裡,唐僧在路上單線就走了十四年,沒有停留,一天就返回大唐。

    小時間節點都不對應,想在五百年上的宏觀時間上對應那根本就是緣木求魚。更何況“五百年”本來就只是一個概數。就象“龍生九子”,一樣,沒精確度的。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你肯定他不會多一里或者少幾里?都說商朝六百年,周朝八百年,清朝三百年,但你真細翻書,分別是554年,790年,276年都有誤差。

    但如果站在神話角度看這事,情況就不一樣了。

    如果在神話世界,很可能兩界山就已經不是人間了。

    按照神話的宇宙觀,我們所在的人間只是很小一部份。在《西遊記》中,世界上有三十六天,下有十八地獄,中有四大部洲,海外還有無數仙島。這些世界的時間流速是不一樣的。

    天界是天上一天,世上一年,大家都知道。

    但在獅駝國,佛界的時間流速則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比天界還要慢得多。

    說明不同的世界,時間流速就有區別。天界、靈山是高維度時間,人間是低維度時間。

    但他們忽略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高低維度的區別不光是在時間上,還在效率上。與時間形成反比的是做事的效率。如果忽略這一點,認為在高維度空間內做一件事和在低維度空間內花的時間是一樣的話,那麼在天界就會很吃虧。

    比如是修煉千年。如果在天界和人間是等值的話,那天界的神仙要修煉人間的三十六萬五千年才有千年法力,那還不如在人間修煉呢。

    現在來說說兩界山的維度問題。原著說它是大唐與韃靼的分界,這就是穿越了。因為那時沒有韃靼,只有突厥。而“鞏州府”這些,也是明朝以後才有的地名。而唐僧在這遇到第一批妖魔,即寅將軍和特處士。事實上這兩位是中唐之後才出名。

    可能你會說“作者不是這樣想的”。

    那才是大錯特錯。

    首先,《西遊記》的作者很可能不是吳承恩,它是本“天書”,是取經故事從唐到明在民間生長髮展的結果。既使成為小說也不能抑制它的生命力。比如現在《西遊記》愛好者耳熟能詳的“猴哥”、“俺老孫”都是電視劇帶來的發展,原著中是沒有的。

    而所以我們會把“原著”捧到一個相當的高度,是受了西方文化觀的影響。西方的文學作品很多都是獨立創作完成的,所以很注重原創性。而《西遊記》要古老得多,在它的時代華人並不看重這個。而正因為此,《紅樓夢》才被一些學者捧為四大名著之首。因為它在原創性方面是最接近西方小說的。

    所以作者的一些構想本來就不是《西遊記》的關鍵要素,而且百回本的作者未必沒有超越時空的那種構想。因為古人的時空觀與現代人本來就不一樣。你能相信百回本的作者不知道老子生活在周朝,李白生活在取經之後嗎?按照正統的解釋恐怕只有“姑妄聽之”或者“遊戲筆墨”吧。

    但事實上《西遊記》很多東西都是很嚴謹的。比如取經一共得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書,這正是“一藏之數”,也是豬八戒與沙僧兵器的重量。除於三百六十五日,約為13.8年,已經和十四年很接近了,如果考慮曆法變遷問題,這個數字還能更近。而在取經中遇上完整的遇到妖怪事件,一共是三十五次。而加上第八十一難,就是三十六次。而經書共有三十五部,加上烏巢禪師傳授的《心經》就是三十六部。這些數字都能如此精確,那麼“五百年”會是漫不經心瞎寫的?它應該還是經過考量的結果,雖然未必是某些朋友說那樣“微言大義”,但肯定有它的目的。但具體是什麼,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西遊記》有玄機的地方還有很多。有機會的話讓我們一起揭開。

  • 2 #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我的看法可能有點不一樣

    “五百年”是一個時間單位,就像我們平時說的“半年”“半個月”,比如我給你說“我半年前考了駕照”“半個月前去了一趟海南”,這裡的“半年”就不一定是正好六個月,“半個月”就不一定是十五天。由此可以說《西遊記》中的“五百年前”沒毛病。

  • 3 # 牛皮社

    先說結論:有這個問題,純粹屬於閒得慌、吃得撐和想得多了。

    神仙妖魔飛來飛去千變萬化移山倒海長生不老這麼多不合常理的事情,他都視而不見,沒覺得有什麼不合理,反倒糾結於時間問題,這不是想多了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時間差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這是虛構小說,沒必要完全遵循史實。其實不僅僅是這裡少了130年,唐太宗的在位時間也比歷史上的真實時間要長。當然,這個問題小說裡巧妙地處理過了,讓李世民先去了一趟地府,然後還陽,順便增加了陽壽。

    第二,500年說起來更加順口。“俺老孫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和“俺老孫是六百三十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自己多說幾遍咂摸咂摸,哪個更有氣勢?

    第三,500年是虛指。古人表示數量多的時候,都是用一個大數虛指一下,實際數量都比這個數字大。630年,用千年太大了,百年又太少了,五百年剛剛好。

    所以,這個跟吳承恩的歷史水平真的沒有關係。至於次元,你見過我們這個次元裡的猴子會說話嗎?

  • 4 # 生命史詩

    講的很清楚了,文中說的是先年間聽得老人家言。可以想見老人家還是聽老老人家言的,所以這裡年份只是概略估計,和王莽距離太宗年份無關。當然,以作者見過史書故事,不至於寫王莽毫無意義。

  • 5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古人在時間換算上本就存在著一些誤差,天庭1天等於人間1年,在天庭或許是極晝情況,會不會是在天庭以12小時算1天,人間卻以24小時算1天。

    原著寫《西遊記》似乎忘記把時間好好整理一下,到現在才出了這麼大的漏子,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天地萬物皆有殘缺,一部經典的名著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孫悟空早上和晚上進入五行山,在人間也是將一年的區別,那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換算,500年與600年在天庭也不過50O日與600日的誤差!

    而在人間有三年一閏的計算,也即逢三年就有一年十三個月,哪又怎麼算,即便是國曆也有365或366的差別,而在天庭是以什麼狀態推算一年等多少天?

    所以這裡差一點,那裡多一點,搜腸絞肚,這10O年的差別也能勉強地胡扯消除掉,所以建議還是注重原著精彩內容,不要在一些不緊要的時間換算去糾纏!我們是去看《西遊記》,不是去買日曆!再說不就一百年嗎?不就人生一輪迴嗎?現在人剛出生不懂事,到三十歲才知是該做些什麼,五十歲都在計算安享晚年,一輩子也是轉眼間的事,何必去追究這100年到哪裡去了?該問這一生自已在做這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木吟明昊最後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