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核心理
-
2 # 小樹逆風
一個男人結了三次婚,第一任妻子生了女兒,第二任妻子撫養了第一任妻子生的女兒,等到他女兒結婚的時候,男人卻不讓第一任妻子上婚禮臺,也不讓第二任妻子上,卻讓沒有生他女兒,也沒有撫養他女兒的第三任妻子上婚禮臺,氣的他女兒直接跟他斷絕關係。
這男人太自私了,只想著討好第三任妻子,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
3 # 簡知潛知
我們村一個女的,孩子打工帶回來一個女朋友,女的人也蠻漂亮,也給挑水乾家務什麼的,但是就因為幾萬塊錢,她家是石油退休工人,一個月退休工資就有8.9000呢那還是0幾年的時候,現在他兒子也取了一個女的還是我同學生了個孩子跑了,留下一個女孩沒有媽的孩子從小生理缺陷,每天抱著雞玩,她兒子呢,每天鬱鬱寡歡,沉默寡言,動不動坐在哪裡就好像睡著了一樣,腦子的病也看不好了,
我同事的兒子技校勉強畢業,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我同事說,“明天家裡不做飯,如果你想吃飯就自己去掙錢,我沒有義務養你了。”
於是,他兒子去盜竊了。
我同事是個玩字號,生了個兒子真是難為他了。他是那種對自己特別照顧,而不願意照顧別人的人,包括他兒子。
從他兒子上小學開始,他每天給兒子吃飯的錢,當然,如果家裡不開火,他才給錢,如果家裡做飯,兒子就自己從學校回家吃飯,吃完飯再去上學。他不會多給兒子一毛錢,但他可以打牌輸個幾百上千,他寧願把錢花在喝酒唱歌上面。
這讓他兒子總是無法從父母身上,從生活中得到滿足。
無法得到滿足的孩子大機率會形成一種補償心理,具體表現是:如果父母沒有滿足孩子的一些需求,他會自己想方設法地滿足自己。同事的兒子就是這樣,讀小學的時候就被父親在經濟上卡得死死的,導致他在學校偷同學的東西。
所以,這個同事的兒子,小時候就總是被請家長,今天這個老師說他兒子偷了同學的文具,明天那個老師說他兒子偷了同學的零錢。我同事呢,對待這種事情的態度也很簡單:到學校把孩子領回來,打一頓,然後此事翻篇。
在他家裡,教育是不存在的。
他兒子初中勉強畢業後,本來他想讓兒子出去打工,他不想管了。但這個年紀的孩子,沒有任何企業會收,年紀太小,上班就是童工。所以,萬般無奈之下,他“斥巨資”送兒子去讀技校。
最後,技校勉強讀完。
像他兒子這樣的孩子,本來就沒讀書的心思,家庭教導也不存在,上了社會就會懵逼,因為什麼也不會幹,沒學歷,沒技術,處處碰壁,所以他兒子技校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很正常,一方面是他兒子自身的問題,二方面是社會的就業環境嚴峻。
我同事忽略了一個事實:這是一個連博士都可能送外賣的社會。
同事的兒子無事可幹,就在家裡啃老。我同事哪裡能夠容忍這種行為,倒不是因為他兒子不求上進,而是他天性就不喜歡別人佔自己的便宜,包括他兒子。所以,當他兒子每天呆在家裡,他就下了“逐客令”,他跟兒子說,“明天家裡不做飯,如果你想吃飯就自己去掙錢,我沒有義務養你了。”
他兒子小時候沒少捱打,小時候沒反抗的能力,只能忍著,但是長大了就不一樣了。當我同事這麼一說,他兒子就搬出去了。
他兒子離家出走後,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估計就是幹些小偷小摸的事情,然後就被抓了,事情不大。警察局叫我同事去領人,毫無疑問,他領回兒子後,在家裡又是一頓痛罵,痛罵加侮辱,他兒子實在受不了,又離家出走了。
這次,他兒子學乖了,沒出去亂搞,在工地上打工,運氣不錯,認了一個師傅。他兒子被這個師傅帶著,在工地上幹了幾年,學了一些手藝,也賺了一些錢。
我這同事做了一件奇葩事,他知道兒子走上了正路,就喊兒子回家,但他兒子不回。結果,同事對兒子發狠話,說“不回就永遠不要回了。”這麼一鬧,他兒子可能念著父子之情,過一陣子就回家去了,給我同事買了幾條煙,還給了同事兩萬塊錢。
為什麼我說這同事叫兒子回家是件奇葩事呢?因為那陣子他打牌輸得只剩下褲衩了。我尋思他要兒子回來的目的,就是向兒子要錢。
果然,他兒子回家給了他兩萬塊錢,他頓時就滿血復活了,在家裡也不罵兒子了了,跟我們還唸叨兒子的好。
其實我就奇怪了,他一甩手掌櫃,啥時候把兒子掛嘴邊了?他兒子從小到大,我們可從來沒有見他把兒子掛在嘴邊的,他數落兒子,埋怨兒子的次數,遠遠大於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