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只要Sunny

    70歲的陳伯母,坐著小兒子的車回來了。剛一落地,就迫不及待向大門口走去,嘴裡喊著:“老頭子,老頭子……”躺在床上的陳伯頓時精神抖擻坐了起來,哽咽著說:“老伴啊,你可回來了,下次再也不許走了。”兩位分開3年的老伴,緊緊拉著彼此的手,完全不顧身後的目光。這一幕,讓兩個兒子無地自容,他們知道是自己愧對父母了。

    陳伯原來是一位機械廠的工人,後來由於政策問題回了農村。

    當初陳伯家裡窮,媒婆介紹了幾個都沒成功,後來在一次趕集的時候,陳伯與目不識丁的伯母相識,彼此一見鍾情,喜結連理。

    那時候每家每戶都種田,伯母雖然沒文化,但是她勤勞善良,性格很好,犁田種地樣樣在行,深得陳伯一家人的喜愛。

    女人結婚後生兒育女,為夫家開枝散葉,這是頭等大事。伯母連生兩個兒子,2年後又生下一個女兒。可是由於女兒早產,3天后夭折,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伯母鬱鬱寡歡,食慾不振。陳伯決定就不再讓伯母生了,就兩個兒子也滿足了。

    所以在那個時候,比起其他動不動就三四個,甚至五六個孩子的家庭相比,陳伯的兩個兒子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過著比同齡人舒服的日子。

    兩個兒子都成績平平,沒有考上高中,也沒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他們初中畢業後,像很多同齡人一樣,選擇出門打工。每次發工資了,也是各自花掉一大半,偶爾寄回家一點。

    正是因為子女不多,家庭負擔輕一點,伯父伯母並沒有嚴格要求兩個兒子勤儉節約。孩子們在外掙多少用多少,花錢大手大腳。以至於結婚的時候,幾千塊錢的彩禮錢都得向農民父母伸手要。

    這也正是伯父這幾十年來垂足頓胸的一件憾事,說是因為他疏於管教,伯母又沒文化太縱容,導致兩個兒子一事無成。

    陳伯老兩口年過六旬後,伯母的身體就開始不太好,總是腰痠背痛,家裡的田地也就沒有再種。

    兩個兒子還算明事理,表示父母年紀大了,就不要太勞累了,他們一定用心工作賺錢養家。

    大兒子結婚後生下一兒一女,由陳伯老兩口在家帶著,小兩口出門打工掙錢了,陳伯要求他們每個月寄1200塊錢伙食費回來,奶粉錢另外算。

    大兒媳剛開始不太樂意:“公公明明有1000多元退休金,卻緊緊攥在手裡,把賬算得那麼分明,要求我們每個月寄那麼多錢。”

    大兒子倒覺得是應該的:“父親的錢該怎麼用是他自己的事,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幫我們帶孩子已經減輕我們的負擔,就算給點伙食費也是用到孩子身上了。”

    這樣一說,大兒媳也坦然接受,不再有意見。

    沒多久小兒子也結婚了,連生兩個女兒,又指望著老人帶孩子。

    自從兩個兒媳婦都生了孩子後,家裡就有了分歧,老兩口的日子也亂了。

    小兒媳不願意在公婆家生活,就在她孃家附近起了一塊地皮,理由是孃家那邊靠近縣城,發展各方面都比老家好。

    這一點大家都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小兩口努力之餘,又靠著孃家人的幫襯建起了房子。等房子建好住進去以後就把孩子接出去了,還要求老人家也去城裡給她帶孩子。

    這下問題就來了,兩個兒子的孩子都還小需要老人帶。

    小兒媳希望公公去給她帶孩子,讓婆婆留在老家帶大兒子的孩子,理由是婆婆不識字,去了城裡找不著北,麻煩事多。

    不知是不是因為公公有退休金的緣故,大兒媳當場不答應,畢竟公婆是先幫著她帶孩子的。說如果要分,那隻能是讓婆婆去幫妯娌帶孩子。

    陳伯說:“我們哪裡都不想去,就在老家,你們願意把孩子留在老家,那我們就願意帶。我們老兩口從結婚後幾十年來沒分開過,現在老了叫我們分開,讓我們怎麼活?”

    伯母本來心疼自己的小兒子太辛苦,毛遂自薦去城裡帶孩子替年輕人分擔,哪知道被小兒媳嫌棄。說實話心裡也不是滋味!

    不過一家人終歸是一家人,作為老人,最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能幫則幫,只有這樣才能讓年輕人安心工作,才能掙更多的錢。

    後來經過商量,為求家和萬事興,就這麼決定了:陳伯繼續在老家幫大兒子看孩子,伯母去城裡小兒子家看孩子。

    兩位老人終究還是分開了。臨走的時候,陳伯老兩口淚眼婆娑相對,久久不願撒手。

    伯母說:“老頭子,我去城裡了,你有時間要多打電話給我,我怕找不到你的電話號碼。”

    陳伯說:“你別太委屈,如果他們敢對你橫眉豎眼,你就告訴我,我拿錢請車都要載你回來。”

    伯母一步一回頭,去了城裡。她要做家務,要接送上幼兒園的兩個孫女。

    可是做得再好,小兒媳還是對婆婆不太滿意:“誰誰誰家的老人多能幹,又能做家務還能掙錢;誰誰誰家的婆婆退休金有好幾千,給孫女一個紅包就是500元1000元。”

    言外之意就是嫌棄伯母沒能力,帶孩子帶不好,普通話也不會說,還會迷路。

    因為在有一次接送孫女的過程中,伯母確實是迷路往反方向走了。後來是好心人打電話給警察,幾經週轉才聯絡到小兒子接回去的。

    由此小兒媳還對小兒子大鬧:“你這沒本事的東西,你父親有錢就只會補貼大兒子家,你的母親說來我家幫忙,總是幫倒忙……”

    每當這時,伯母是非常難過的。她本就在城裡待不習慣,又要遭兒媳婦數落,還要看著自己的兒子對老婆唯唯諾諾。

    好在小兒子還算孝順母親,如果老婆說話實在過分,他會義正言辭站在母親這一邊,還常常安慰母親說:“媽媽,委屈你了,再過兩三年,等我的生活稍有改 善,您就回老家和父親一起生活吧。我知道您心裡的想法,你不習慣,捨不得父親。”

    有一個星期天,伯母摔了一跤住院了,小兒子不得不請假照顧她。

    剛從醫院回來,小兒媳就開始算賬:“醫藥費用了1300塊,你小兒子請假5天,扣工資800塊。這筆錢應該讓大伯哥出一半。”

    “我母親在幫我們帶孩子時摔跤,憑什麼讓我的哥哥出錢?你別鬧了。何況我父親帶大哥的孩子,每個月給父親伙食費的,你呢?你給母親錢了嗎?”小兒子急了。

    伯母一句話都沒多說,她打電話給陳伯說:“老頭子,你轉2000元給你小兒子,我連累他了。”

    第二天,陳伯真就把錢打過來了,他知道老伴的難處,不想她太憋屈。

    小兒子不收,對父親說:“母親年紀那麼大還能幫我帶孩子,我已經感激不盡,她生病我出錢出力照顧,也是應該的。我不能反過來用您老人家的錢。怪只怪自己年輕時不自愛,不珍惜錢財,現在我體會到了難處,從現在開始我會努力。”

    陳伯卻一直要求小兒子把錢收下:“只要你們年輕人不要整天吵吵鬧鬧,我們做老人的都會盡能力幫襯!收下吧,讓你的母親安心一些!”

    小兒子把錢收下了,兩位老人反而很欣慰。伯母更是沒有說一句小兒媳的不是。

    公婆的舉動,讓小兒媳看在眼裡,她開始反省自己。

    其實,小兒媳只是想公公來城裡帶孩子放心些,畢竟婆婆目不識丁,連路牌都看不清楚。

    婆婆來給她帶孩子以後,雖然做事反應比較慢一些,但是還是把孩子照顧得很好。而且婆婆明明待得不自在,卻從來沒說過兒子兒媳的一句不是。

    反而自己做兒媳的,老是對婆婆橫眉豎眼,感覺婆婆出了力不討好,實屬不應該。

    婆婆出院以後,小兒媳主動對婆婆噓寒問暖,儘量帶好自己的孩子,別讓婆婆太累著。

    過了一兩年,陳伯輕鬆了,因為大兒子的兩個孩子都讀小學了。學校又近,5分鐘距離,都不用接送。陳伯平時就負責煮飯給孩子吃。

    小兒子的孩子比較小,伯母就累得多了。陳伯無聊的時候就打電話給老伴來著,可每次說不了兩句就說忙要結束通話。陳伯在電話那頭一聲聲嘆息。

    又過了兩年,大兒子也在另一個城裡買了房,把孩子接出去了,也想把陳伯接到城裡生活。

    陳伯一揮手說:“打死我都不會去,我就在家等你母親回來一起養老,她不回來我就一個人過!”

    後來孩子放暑假了,小兒子對母親說:“媽媽,您是不是想父親了?乾脆您回老家和父親生活吧!”

    “怎麼?你還嫌棄我帶孩子不好啊?”伯母很詫異,又有些許不安。

    “不是的,現在兩個妞都上小學了,學校是早晚接送,中午留校的。孩子媽媽已經在學校附近找了工作方便接送和管教孩子。”

    “平時看您老是怏怏不樂的樣子,老父親一個人在家也唉聲嘆氣。還不如您也回老家和父親有個伴,這樣我們更放心,你們也可以修養身體。”

    小兒子實話實說。

    “說實話我在這裡待了幾年,還真是無法適應,天天就想著和你父親在家的日子。你們要我回,我真巴不得。”

    就這樣,陳伯的兄弟倆商量,讓父母一起生活有個伴。

    兄弟倆還約好同一天回家,帶上孩子和父母團聚一下。

    當伯母坐上小兒子的車,回到闊別已久的家。車子剛停下,伯母就迫不及待喊著:“老頭子,老頭子……”

    躺在床上的陳伯聽到聲音,馬上坐起來精神抖擻,拉著伯母的手哽咽著說:“老伴呀,終於把你盼回來了。真怕再也見不到你了!”

    身後的兩個兒子面面相視,滿懷歉意。父母一輩子沒分開過,老了還要天各一方,翹首以盼,確實是自己太自私了。

    兄弟倆商量,每個月各給父母1000元,讓年邁的父母相伴到老。再也不能把小家庭的重擔強加到父母身上了。

    總結:

    怎樣對待老去的父母,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

    陪伴還是給錢?

    我認為讓老人快樂健康、安心順心、衣食無憂,都缺一不可!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多的家庭,迫於生計,把帶孩子的任務分攤給父母,甚至強迫年邁的父母分開。

    父母生活了一輩子,到年老的時候卻還要和相濡以沫的老伴分開,甚至天各一方,難得相見。

    這樣做,老人肯定是不開心的。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年老了更害怕孤獨,更需要老伴!

    但是作為父母,子女需要幫襯的時候是毫不猶豫的,寧願有苦自己咽的。

    希望兒女們保障父母有足夠的物質生活,也不要忽視父母的精神食糧。力所能及給父母陪伴和照顧的同時,也要儘量順著父母的意願,讓老人活得順心,過得寬心,讓子女放心!

    因為,孝敬父母是每一個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養大我們,我們關愛父母到老。不要為難父母,給父母想要的關心和陪伴,出外報喜不報憂,讓父母安心養老,是子女應該做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街邊撿垃圾的老年人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