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2975573186541

    1、七步成詩

    哥哥曹丕繼位以後,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藉機懲罰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

    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為難自己,但曹丕現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

    一時,他吟下四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慚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2、鹿死誰手

    一年仲秋,曹操率曹植(公元 192—232 年)和五位寵將到狩獵場打獵。 秋高氣爽,衰草如蓋,滿山紅遍,北方的狩獵場呈現出一派雄麗、悲壯的情調。曹操喜持長鬚,興致勃勃。

    一聲令下,隨行計程車兵手持長矛,聒噪叫嚷, 一隻臥姿安閒、色彩斑斕的梅花鹿被他們從樹叢裡趕出來,它似乎已經感覺 到災難的降臨,驚悸地在空曠的獵場上狂跑。

    眾將軍張弩搭箭,縱馬追逐, “嗖嗖??” 梅花鹿慘叫幾聲倒在血泊之中。曹操驅馬趕來,見除了一枝箭 直穿鹿喉外,其餘四枝箭全部落空。他決定重賞射中的將軍,並封其為“神 射手”。

    隨行人員從鹿喉上拔出箭桿,呈給了曹操。曹操仔細看了看箭桿上刻的 姓名,微微點頭。想:“眼下正是用人之時,吞吳蜀,包舉宇內,非但要有衝鋒陷陣、驍勇善戰的強將勇士。

    更需要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賢 臣。何不趁此機會考考曹植和眾將軍的智謀呢? ”於是問道:“剛才,五箭 併發,卻只有一個將軍射中了鹿喉,你們猜猜看,他是誰?

    趙將軍說:“是孫將軍射中的。” 錢將軍說:“不應該是孫將軍射中的。” 孫將軍說:“是我射中的!” 鄭將軍說:“總之孫將軍和我都沒有射中。”

    王將軍說:“是孫將軍和鄭將軍中的一個人射中的。曹操聽了笑著說:“你們當中只有三個人猜中了,其中有王將軍,諸位將軍,現在心中可有數? ”

    眾將軍仍是抓耳撓腮,難解答案。剛才孫將軍還一口咬定自己射中的,經曹操這般隱晦曲折的提示,也像喝了迷魂湯似的難以肯定了。

    這時曹植鎮靜自若地說:“這個神射手,就是孫將軍。” 曹操不由暢懷笑道:“植兒說得對!孫將軍,寡人特封你為神射手,賞金一千兩。

    孫將軍連忙叩首謝封:“謝丞相大人。” 此時,其他四位將軍仍然疑惑不解,一齊問道:“曹公子,不知有何根據?曹植答道:“諸位將軍注意沒有?

    既然我父講王將軍的說法是對的,而王將軍說的或是孫將軍或是鄭將軍。那麼,先假設是鄭將軍射中的,五人說 法中,趙將軍、錢將軍、鄭將軍、孫將軍都錯了。

    只有王將軍說對,那四錯 一對,這不符合我父所說的條件,顯然這個假設是錯的。那肯定不是鄭將軍 射中的。既然鄭將軍、孫將軍二人中有一人射中。

    鄭將軍已排除,當然非孫 將軍莫屬了。眾將軍聽完曹植一番分析,都佩服曹植才智過人。曹操又持著長髯,點頭微笑,從心裡越發喜歡曹植了。

    3、洛神悲歌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詩歌創作。三國時候,戰爭連綿不斷,社會凋敝,身為貴公子的曹植卻用詩歌表達了對無家可歸的百姓的深切關切和同情,而亂世慘景也激發了他的報國熱情。

    在一首詩中他寫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千古名句。儘管曹植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這樣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

    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滿曲折。他在作品中表達這種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卻又不能寫得太直白,因此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

    象《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託自己的情懷。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賦》。

    洛水是魏國首都洛陽附近的一條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為題材,刻畫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子,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悵。

    儘管是虛擬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洛神的美麗姿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篇文章上千年來一直為人稱頌。

    天才詩人曹植僅活了41歲,但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很大。現在,“七步成詩”作為一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能很高。

    4、梵唄泰斗

    中國本土讚唄之起源,相傳為曹魏陳思王曹植游魚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境)時,聞空中天樂梵唄之聲,美妙絕倫,意境深遠,感悟甚深,於是將其音節紀錄下來。

    結合《太子瑞應本起經》,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頌》和《菩薩子頌》,遂成合漢曲梵音而製作梵唄之始。梁《高僧傳》卷十三: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音經音。

    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瑞應本起, 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四十二契當指四十二個曲章)

    《法華玄贊》卷四:陳思王登魚山,聞巖岫誦經,清婉道亮,遠俗流響,遂擬其聲,而制梵唄。《法苑珠林·唄讚篇》卷三十六:魏時陳思王曹植……每讀佛經輒流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也。

    遂制轉贊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人諷誦,鹹憲章焉。嘗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而侍御皆聞。植深感神理,彌寤法應,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

    纂文制音,傳為後式。 梵聲顯世,始於此焉。其所傳唄,凡有六契。由於曹植創制梵唄,意義深遠,貢獻巨大,所以近人釋永悟有詞(《東阿王贊》)贊其功德。

    東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宮,雲高Teana連竺中,魚山接長空。瑞應本起得刪治,七步詩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唄源真宗。

    5、憂生之嗟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

    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但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

    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

    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 2 # 沮水漁夫

    曹操死後,曹植的哥哥曹丕繼位作為魏國的皇帝,而曹植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這樣就招致已經成為皇帝的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滿曲折。

    曹植被曹丕封為陳王,有一次在朝堂之上,曹丕坐在龍椅上,對著恭敬的站在大殿中央的曹植說:“子建,你的文章一直寫得很好,文名傳播得很遠,大家都誇你是文曲星轉世。今天,滿朝文武都在,我就考考你是否如人們說的那樣才思敏捷!”

    曹植沒有辦法,只得應聲稱諾。

    曹丕見曹植答應作詩,便接著說:“既然你起點高,那麼我們就不能用一般人作詩的標準來要求你,這樣豈不小看了你?”

    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為難自己,但曹丕現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從,他回答說:“不知道皇帝想有什麼樣的要求?”

    曹丕說:“你從小被稱為天才,父皇也最中意你的才學,那麼,今天你就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吧!”

    曹植感到有些為難,他回答說:“臣弟只有淺薄的才學,怎麼能有七步成詩的天才呢?”

    曹丕見曹植委婉託詞,臉色變得難看,他沉著聲音說:“那你就是以文名欺世,欺君,論罪當斬!”

    曹植哪裡不知道曹丕是打算藉機懲罰他,於是一時悲痛不已,他踏出兩步,吟下一首詩:“煮豆持作羹,漉(lù)豉(chǐ)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沉痛的看著龍椅上威嚴的兄長,用詩歌告訴他:你我本是同父共母的親兄弟,就像這豆子和豆萁一樣,是同根而生的。而今天,你卻想用豆萁煮豆子,做出親哥哥殘害親弟弟的事,是多麼讓人悲痛啊。

    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慚愧,便決定不加害於他,而是將曹植封為陳王,幽拘在陳地。這使得天才詩人曹植鬱鬱寡歡,僅活了41歲就離開了,但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很大。現在,“七步成詩”作為一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能很高。

  • 3 # 手寫的從前

    曹植

    漢末三國詩人

    代表作《七哀詩》

    曹操的兒子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 4 # 樑子760424

    曹植哥哥曹丕繼位以後,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藉機懲罰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

    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為難自己,但曹丕現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

    一時,他吟下四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慚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lay淡斑小白瓶和歐萊雅注白瓶哪個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