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愚叟說痴話
-
2 # 小村多故事
在80年代以前農忙假是常有的,特別是七十年代更為普遍,那時在農村生活的人們不知道有暑假和寒假,只知道有麥假、秋假及年假。
每到麥收或秋收季節,學校就開始放假了,老師們便開始支農,走向田間幫農民收割莊稼,學生們也幫生產隊拾麥穗、掰棒子,幫助秋收秋種。農忙季節,農民們大多是生產隊送飯送水,吃在田間,為的是“虎口奪糧”。送的飯大都是煮地瓜、豆子糊糊,有時也送些菜類,大都是土豆燉豆角或土豆燉南瓜,秋收的時節,一般就是“一裹落”的全麥面卷子。學生們非常高興參加生產隊勞動,為的是能在外吃上麥子面卷子,也為了那種集體聚餐的快樂氣氛。特別是那煮透的地爪非常香甜,那個大的地瓜被煮的皮都爆開了,咬一口特爽,也有那一包乾面的的地瓜,面的讓人咽不下去,只能藉助糊糊的力量才能吞到腹中。
過去的農事假期,是當時社會的需要,也是社會幫農、支農的一個縮影,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情趣。
-
3 # sanmeimeimei
小學、初中、高中都有農忙假,麥假和秋假,麥假收小麥,秋假收玉米、大豆。好像都是2周的時間。
收麥子大概就是六一的時候,女人和孩子早起用鐮刀割小麥,男人負責將麥子運到場子裡,最後將麥子放到脫粒機裡脫粒。
脫粒的時候,大人小孩都是整夜都在幹活,根本不休息。
白天將麥子和秸稈一起揚起來,將麥子和秸稈分開。將乾淨的麥子裝進袋子裡,運回家放到平房上面曬乾。重新裝到袋子裡,放到倉庫裡儲存。
割麥子的時候,田地裡還可以發現野生的鵪鶉,蛇。小時候,最害怕遇到蛇了。
收玉米的時候,是國慶節,男人負責將玉米一顆顆砍下來,女人和孩子負責將玉米棒子掰下來,丟成一堆。最後用架子車將玉米棒子運回家。
回到家後,將玉米棒子外面的苞片全部去掉,將整穗的玉米棒子放到平房頂上,一邊曬,一邊剝,將玉米籽全部剝下來晾曬,剩下來的玉米芯當柴火燒。
農忙的時候,10歲的孩子都要負責在家裡做飯。
10歲時,第一次煮麵條,我將麵條放到燒開的水裡,感覺很稀,繼續加麵條,繼續加麵條。最後做出的湯麵條,變成了一大鍋乾麵條,一點水都沒有了。
大人們也沒有埋怨,只是說,第一次做飯,根本不知道該放多少麵條。
那時候真是苦,早上沒有睡醒,就被大人叫起來割麥子,因為麥子割得晚了,麥子就直接掉到地上了。
-
4 # 淡泊平凡鄧
農忙假,就是農忙的時候放假,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有過。現在有很多人對農忙放假都不理解。對於70、80後在農村生活過的,大多知道是什麼原因農忙放假。
農忙放假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原由,放假日期也是根據當地情況而定。
我是80後,家鄉在南方農村。上小學是在九十年代,就在村裡上學,離家不遠,學校校長和老師也是村裡人。
農忙假在我們學校一年兩次,在春、秋兩季各一次,春季忙著去插秧,秋季收稻穀忙。
可能有人會不理解,就算老師是村裡人,就來個農忙放假吧。
這話還真對了。我們那裡是山區農村比較缺老師,就算學校有老師,還沒有編制,是代課老師,工資比較低。
就連代課老師,他們的學歷也不高。用當年的教學制來說,他們的學歷是高小學歷,就這樣還缺老師。
村裡小學就四個老師,還包括校長在內,四個老師管五個年級(學前班、一、二、三、四年級)。
學校老師少,工資低,工作量還大。老師也是人,也要吃飯,也要養家,還要交公糧。
在那時候,要是不種些田,一樣要餓肚子。在春、秋農忙時,老師也要顧家,去幫忙幹農活插秧、收稻穀。
農忙是不能等的,都是緊著時間來,該插秧了就放假去插秧,要收稻穀了就放假收稻穀。
網路圖片
-
5 # 盧貴平207
我上小學的時侯有過,那是七幾年的事了,只要到了麥孰季節,學校就開始放麥假,大人用鐮刀割麥子,我們孩童負責拾麥穗,有時候生產隊長鼓勵我們,看看那個朋友拾得多,我給拾麥穗多的小朋友買糖果吃,為了能吃到糖果,我們拾麥穗時更買力氣了,現在想起兒時候的故事,也挺樂觀開心的。
-
6 # 隨心隨意隨理
說說小時候的農忙假
那年,讀三年級,暑假快放假了。
老師跟我們全班同學說:每位同學都必需參加生產隊集體的勞動,聽從生產隊的安排。能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許偷懶。下學期開學,除交學費外另交一斤稻。這一斤稻穀是你們的鉛筆和本子的費用。同時,檢查你們有沒有參加生產隊的勞動。
記得,那時的我,才十一歲。
放假後,就幫生產隊勞動(其實是幫父母親或自己及兄弟姐妹),掙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
放牛,割魚草,撿狗屎,撥、挑秧苗,拾穗串…等。同時,還要為家裡:看弟妹,放鴨子,餵雞,挑水做飯。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都是從苦中從勞動中獲得收穫的快樂。
-
7 # 夕陽臥牛
農忙假只有農村學校學生才有的假期。城市學生很少有此機會感受。如今人口流動性大,學業重,此種現象即使在農村也不多見了。
-
8 # 海之平靜
農忙假,你有沒有過?等你訴說農忙假的故事?
答:農忙假,我們那個年代就經歷過的。
我們是北方農村,我們上小學、高小、初中時,也就是六、七十年代,我們這從沒有放過暑假,寒假因為過春節放假,
那時農忙假一年內有兩個,第一個農忙假也是麥秋假,農曆五月芒種時節,麥子熟了,人們要搶秋奪麥,把麥子收了之後,還要在地茬上種上後秋裡的農作物。麥秋假時間短,二十來天,在我上小學時的麥秋假,我們也去生產隊裡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隊長讓我們拾麥穗,地裡的麥子讓大人們弄到場裡去,那地裡還有剩下的麥穗,那時可珍惜糧食了,一粒糧食也不讓丟在地裡,我們就去拾丟下麥穗,拾回來交到生產隊裡的場裡。
上初中後,放麥秋假,我們和社員們一起起早拔麥子,到場裡打麥子,麥秋農民是很累的,天氣又熱,麥子熟了,要搶回來,怕老天下雨,天晴時趕緊收麥子。那時的學校放假都是根據農事來安排的,所以,我們這兒就有麥秋假。
農村沒有暑假,夏天下多大雨,刮多大風也要上學,因為不放假。我還記得1963年發大水,連續七天大雨,我們村與學校隔著一條河,那河水很大,我們過不去河,就耽誤了七天的課程,沒有去上學。
農村有大秋假,大秋假時間長,一個多月左右,秋分節氣就開始放假,大秋的莊稼不是一齊熟的,先收割穀子,再收玉米,刨花生,把種第二年過冬的麥子地先騰出來,好種過冬的小麥,都有季節的,誤了農時是不行的。到最後刨紅薯,將紅薯放入挖好的紅薯窖裡。在大秋假裡,小的時候,幫助隊裡恰穀穗,玉米地裡拾玉米。到了中學的時候,就參加農村三秋勞動,出工,幫助隊裡收玉米,刨花生摘花生,還摘棉花。種麥子是大人們乾的活,小時候沒有種過。……
那時也沒有寒假,有春節假,到了春節放二十天假,臘月裡放假,過了正月十五就開學了。
那時農村學校放假,是根據當地農村農事來決定放假的,沒有暑假和寒假。
-
9 # 大馮老師334
有過。那可是最激情,最難忘懷的歲月。假日裡過得非常有趣和浪費,那時候叫雙搶,什麼叫雙搶呢即搶收早稻,搶插晚稻,力爭取在立秋前插晚,這也是農民一年中最忙,最辛苦的季節,為了避開高溫,農民往往是起早,趟黑地趁涼幹,不過那個時候也覺得怎麼累,因為生產隊之間開展勞動競賽,看誰在立秋前勝利完成雙搶任務,大隊送綿旗,迭電影,那個年代,公社幹部,農機站,各機關團體都下到雙搶笫一線,田野裡到處洋意著緊張而又熱鬧的勞動氣氛,老人們送茶送水,小孩子們拾穗,收割聲,打穀機聲,拖垃機打田聲交織在起,彷彿是一場交響樂章。到如今一想來還回味無窮,難以尋味。
-
10 # 瘸所長老楊頭
這個是七八十年代的產物,現在孩子都沒聽說過,因為現在沒有農忙假了。那個年代,都是以農業為主,一切都為農業服務,所以國家出臺政策在農忙的時候讓學生放假幫助家裡或者是生產隊幹農活。那個年代沒有除草劑,都是靠人工除草,所以一到農忙的時候人手不夠用,所以小學生放假支援農民伯伯,我記得在我讀六年級的時候老師組織我們去農場薅草,給穀子除草,中午的時候農場管飯,燉的大豆腐和高粱米飯,那叫一個香啊!想想都是回憶。
回覆列表
我今年七十週歲了生長在山東北方的一個農村,小時候上學是有農忙假的!熟麥子的時候和秋季都放,可能是兩個星期右具體多少天記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