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過敏加重,研究顯示,隨著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
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
第三、腎結石增加,由於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
第四、外來傳染病爆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爆發。
第五、夏季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汙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
第六、藻類氾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汙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面板疾病。低碳生活,已成為人類急需建立的良好生活方式。
二氧化碳會使溫室效應加劇,但在通常條件下空氣質量預報中不報二氧化碳的濃度。此外,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50%的時候會引起窒息,所以應當避免到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地方去(例如儲藏蔬菜的地窖),在去這些地方前要先通風。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迄今面臨的最重大也是最為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
環境影響
(1) 氣候轉變: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程減慢(負反饋)。
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 (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這個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2) 地球上的原始病毒復活
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
美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由於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誌》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於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於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4塊年齡由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痺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症。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捲土重來的可能性。
(3) 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全球暖化南太小島即將沒頂
全球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層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導致5600萬發展中國家人民淪為難民。而全球第一個被海水淹沒的有人居住島嶼即將產生——位於南太平洋國家巴巴新幾內亞的島嶼卡特瑞島,2015年島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農地也全變成爛泥巴地。
(4) 氣候反常,海嘯風暴增多
(5) 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6)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
第一、過敏加重,研究顯示,隨著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
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
第三、腎結石增加,由於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
第四、外來傳染病爆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爆發。
第五、夏季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汙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
第六、藻類氾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汙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面板疾病。低碳生活,已成為人類急需建立的良好生活方式。
二氧化碳會使溫室效應加劇,但在通常條件下空氣質量預報中不報二氧化碳的濃度。此外,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50%的時候會引起窒息,所以應當避免到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地方去(例如儲藏蔬菜的地窖),在去這些地方前要先通風。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迄今面臨的最重大也是最為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
環境影響
(1) 氣候轉變: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程減慢(負反饋)。
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 (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這個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2) 地球上的原始病毒復活
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
美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由於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誌》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於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於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4塊年齡由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痺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症。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捲土重來的可能性。
(3) 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全球暖化南太小島即將沒頂
全球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層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導致5600萬發展中國家人民淪為難民。而全球第一個被海水淹沒的有人居住島嶼即將產生——位於南太平洋國家巴巴新幾內亞的島嶼卡特瑞島,2015年島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農地也全變成爛泥巴地。
(4) 氣候反常,海嘯風暴增多
(5) 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6)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