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詠
-
2 # 紅粉飛霏
俄國的工業革命,始於19世紀30-40年代。
1861年以前俄國形成3個工業中心:①烏拉爾。1860年生鐵產量佔全國76%,生鐵運到中部工業區製成最後產品。②中部工業區。包括莫斯科周圍9省,棉、麻、絲紡織業都集中在這裡,生鐵產量也佔全國16%,其南緣有新興的甜菜製糖工業。③波羅的海沿岸工業區。以聖彼得堡和納爾瓦為中心,用英國運來的煤和瑞典的鐵礦石冶鐵,用英國棉紗織布,外國資本和技術經由本區進入俄國。1861年以前,工業對全國影響甚小,7400萬人口中只有76萬工人,但頗為集中。
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大批被解放的農民成了大工廠的僱傭勞動者,解決了勞動力和市場的制約,有力地推進了工業革命的歷程。
60-80年代,近代化機器工廠在輕工業中迅速普及,貝氏鍊鋼法和平爐鍊鋼法在冶金業中得到推廣,鐵路、航運交通加快了發展。1866-1880年間,新修鐵路達1.85萬俄裡,國內大河出現了汽船航班。在產業結構上,輕重工業和交通運輸發展不協調。俄國工業革命也從棉紡業採用機器開始,此後輕紡工業和消費品生產發展比較迅速,但重工業和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緩慢,交通運輸還比較落後,全國鐵路網直至90年代末才基本形成。農業機械製造業基本為空白,金屬加工業極為薄弱。在一些地區和行業中,還存在手工工場和機器工廠並存現象。整個工業化程序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俄國工業革命中 ,鐵路在各個階段都起到帶動作用。 19世紀60-70年代,俄國經濟處轉型時期。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激活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全俄市場的形成,勞動的地域分工,生產力配置和工業生產佈局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鐵路從莫斯科輻射出去,連結中部9省主要城市,溝通烏拉爾和烏克蘭。後者變成新的工業中心。英、法資本投資於採煤業、冶鐵業,生產供全國使用的鐵軌。最南邊則發展巴庫石油中心。
俄國的工業革命,80年代末基本完成。
1887年有鐵路30132千米。全國1.13億人中有132萬工人。1887年以後,工業發展速度加快。農村在19 世紀90 年代已成為工業品穩定的銷售市場。這時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道不僅增加對煤鐵的需求 ,還把工業引向東方 。1900 年有鐵路53350千米。
19世紀末 ,俄國的工業革命完成。
-
3 # 日出朝霞
俄國19世紀30~80年代發生的機器大工業生產代替手工業生產、工廠制度代替手工工場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亦稱俄國工業革命。俄中國產業革命的先鋒是棉紡織業。俄中國產業革命的特點是工業生產的技術裝置主要靠國外引進,本國沒有建成獨立的門類比較齊全的機器製造業;產業革命前期與農奴制相交織,後期與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階段相聯絡;在上層建築方面,並沒有形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俄中國產業革命是在沙皇封建專制的統治下進行和完成的。
回覆列表
俄國(蘇聯)工業化程序歷史:
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過程。
從1926年開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是1925年12月召開的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確定的。1926年,蘇聯的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到或接近於戰前最高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還是一個經濟上比較落後的國家,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很不發達,在技術方面大大落後於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鞏固國防和維護國家的獨立,為了以新的技術改造包括農業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要求在短時期內實現工業化,使蘇聯變成一個強大工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