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東晉·幹寶·搜神記

    傳說鮫人善織,可織龍綃,入水不溼。鮫人居南海外,人身魚尾,滴淚化珠。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典故出此。

    天下奇獸皆出山海經。鮫人傳說誕生了許多古老傳說,也生成了悽美物象。今天我們一起尋訪鮫人的神秘世界。

    1.神秘的鮫人傳說

    ①山海經人魚

    歐絲野國有人魚(鮫人),泣時能產生珍珠。

    ——山海經‧海外北經圖贊

    山海經對鮫人的記載簡單零碎,另有很多其他半人半魚怪物,赤鱬、氐人、陵魚、魚婦等。可見,鮫人是人魚,人魚遠不止鮫人。

    或為生殖崇拜之故,上古很多人魚生物(魚類生殖力很強)。鮫人是最有名的那個。

    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

    ——山海經·北山經

    北山經說,決決水發源於此(龍侯山),東流入黃河。水中多人魚,身生四足,叫聲如嬰啼,人食後不患痴疾(有點瘮人)。

    山海經載,陵魚居大海;據古籍,鮫人在河在海。這裡說人魚在黃河,應是鮫人?

    《搜神記》中的鮫人更形象化、人性化,會織綃,可泣珠,且溫良貌美,可以和人類交易和婚配。形象更偏人化而非怪魚,後成為定式,並演繹出鮫人文化和物象。

    ②鮫人的文學物象

    淚痕紅浥鮫綃透丨陸游·釵頭鳳

    浥(yì),為溼之意。

    鮫綃,就是傳說中鮫人所織的龍綃,極薄之紗(釵頭鳳裡指手帕),其一為白色。

    白綃如霜,滴淚凝珠,胭脂紅,桃花落,一片傷寂在池閣。濃情無言,浪漫悽美,顆顆相思淚,沾了紅胭,染了綃紗,何止珍珠之貴?或許這是陸游和李商隱鍾情鮫人典故的原因。

    龍綃明珠本是貴雅物,自然深受文人追捧。曹植《洛神賦》"踐遠遊之⽂履,曳霧綃之輕裾";宋葛長庚有句"撲落梅梢穿度竹,恐是鮫人訴泣";《紅樓夢》湘雲聯詩也有句"海市失鮫綃"。以上都是同是鮫人典故。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史記也提到鮫人形象,說鮫人的膏油很神奇,一滴可燃數日,多則萬年不熄。傳說秦皇陵中的長明燈即為鮫人膏製成。

    這事不用費神考證,一看便是誇張的傳聞,或許暗指始皇滅掉了所有鮫人。

    2.鮫人的傳說故事

    南海出鮫紗,泉室潛織,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南朝·述異記

    《述異記》這段專門提到龍紗。龍紗鮫人織,入水不溼,其價金貴。其實在不遠的西晉已有了"鮫人賣綃贈珠"的故事。

    ①鮫人報恩

    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而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西晉·博物志

    故事說,有鮫人從南海來到陸地,並借住民家多日,日常從事鮫綃生意。臨別,鮫人讓主人取來一器皿,捧著就是一頓哭泣,一顆顆淚滴大珠小珠落瓦罐,以此報恩。顆顆珍珠有情又有價,可比房租賺大了。

    當然最有名的要數《聊齋志異·羅剎海市》鮫人的故事,情節非常細緻完整。

    ②蒲松齡筆下的"海中市"

    《羅剎海市》是聊齋名篇,其中描寫了一個"海中市"的故事,即關於鮫人的。

    故事說馬驥年少倜儻,出海經商誤入羅剎國一小村(羅剎國以醜為美),後經村人指引去見國王。馬驥把臉畫得跟鬼似的,果然受到封賞,回去後把珠寶分給了村人。出於感恩,村人又帶他去了神秘的"海中市"。

    村人說,海市是四海蛟人趕大集賣珠寶的地方,遍是珍貴稀罕的鮫綃和價值連城的珠寶,我們可以拿東西跟他們交換。馬驥走狗屎運,又被海市龍王相中,併成了駙馬。貌美心善的鮫人公主還給他生了一雙兒女。

    蒲松齡藉故事把古人對鮫人的想象演繹了一番。人們意識裡,鮫人成了寶物的化身。

    蒲松齡刻畫細緻,並提到鮫人宮殿,"玳瑁為梁,魴鱗作瓦,四壁晶明,鑑影炫目"。這些呼應了傳說中鮫人的形象和生活環境。

    3.鮫人到底是什麼生物?

    ①一說鮫人為大鯢(娃娃魚)

    北山經說鮫人四足,聲如嬰兒。大鯢音似嬰啼,圓墩的頭部,粗扁的四肢,粗長的尾巴,俗稱就是"娃娃魚",又是兩棲生物,可以上岸。這些難免讓古人產生人魚的錯覺。

    前面說"歐絲野國有鮫人"。海外北經載,"歐絲之野在大踵(國)東"。這片應該是淡水區,也就可能棲有大鯢(淡水生物)。

    東晉《搜神記》說"南海之外有鮫人"。這裡"南海"指先秦"南海郡",即現在廣東大部分地區。"南海之外"當指南海,但也不盡然。

    不過隨著時代推進,鮫人在海之說變多。

    鮫人會不會是這賤賤的模樣?

    海人魚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無不具足……

    ——宋代·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說鮫人生得人身魚尾,非常美麗,這裡卻說棲息在東海。

    可見,早期記錄裡,鮫人生活在淡水域,比較符合大鯢形象;晉以後演繹變多,鮫人走向大海,尤其蒲松齡描繪得最清楚。

    山海經另有人魚"魚婦(偏枯魚)",說"魚婦"可死後重生。大鯢冬眠醒來,或許在古人看來就是死後復生。

    或許山海經裡大多數半人半魚的怪物是以大鯢為原型,只是後期越演變越凌亂。

    ②魚鱗紋身的部落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鬱水南丨山海經·海內南經

    雕題,黥涅其面,畫體為鱗彩,即鮫人也丨郭璞注山海經

    郭璞說,"雕題國"族人即鮫人。

    ☞刺青和紋身

    ☞額頭之意

    ☞刺字或刻圖(或並染墨)

    ☞以墨塗物或染黑

    在面部、身體和四肢上刺青和紋飾,並塗抹色彩,看起來或像魚鱗,或像錦衣。郭璞說這種滿身劃拉的花裡胡哨的人就是鮫人。

    《異物志》也有描述"雕題國,畫其麵皮,身刻其肌而靑之,或若錦衣,或若魚鱗。"

    山海經說雕題(郭璞言鮫人)在"鬱水南"。鬱水為古稱水系,其南當為今天廣西鬱江之南。

    海南島古老居民黎族,有幾個分支就有紋身文化,黎族生活環境、古老歷史、"雕題黥涅"的紋身特徵,貌似和郭璞所言吻合。畢竟,"離耳國(佩戴大耳飾)"貌似在東南亞也能找到原型,比如婆羅洲島上的達雅族婦女。

    至於雕題華人,其紋身習俗和生活環境與鮫人相關;島國以貝殼、珍珠類為貨幣,也契合"鮫人泣珠";上岸交易、婚配也是自然。

    看似凌亂,但並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山海經提到的人魚多達十幾種。要知道,有傳鮫人是美女(生殖崇拜),又傳相貌醜陋。世界太大、太陌生,上古認知零碎而感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理石餐桌環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