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3946577685309

    營老爺

      “老爺”在潮汕地區是指一個鎮或村的守護神,潮汕各地的大老爺名目眾多。其中有進入朝廷規定把典的神明,如城隍、關爺、媽祖等等;有佛道諸神,如南極大帝、玄天上帝、呂祖等等;更多的是民間創設奉祀的雜神,如三山國王、安濟聖王、雙忠聖王、雨仙爺、水仙爺、龍尾爺、珍珠娘等等。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在一個鎮內每日一村各村輪流“鬧熱”(相當於北方的廟會)並且營老爺。

      “營老爺”是一個祭祀活動,在晚上進行,村裡的青壯年會抬著八抬大轎,抬著老爺走遍村裡的大路和小巷,遊行隊伍龐大,隊伍包括標手(扛標旗),牌手(舉牌),轎伕,樂手組成。“營老爺”是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全村平安。營老爺時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爺,相傳可以帶來好運氣並且保一年平安。

      營大老爺是由鄉閭的伯公祭祀發展而來的。

      鄉間社神的祭祀,本來只是一種宗教儀式,後來,由於在祭祀過程出現了某種社會組織形式,社祭本身也就開始有了其他的功能,這種發展,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荊楚歲時記》說:   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飧其昨。

      可知梁朝時候,社祭之日,鄰里合會醵錢買辦牲酒祭品,先祭過土神,然後大家一起聚餐。社祭除了酬神之外,顯然也有了增進鄰里團結、加強鄉村治理的作用。於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在社群的整合與擴充套件的過程,產生了社祭和廟祀的混和,即在一個擴大了的社群中,由某一座神廟承擔起社壇的功能。這座神廟所供奉的某一位神明也就成為這個社群的社神,潮汕人將它稱做“大老爺”。

      潮汕各地的大老爺名目眾多。其中有進入朝廷規定把典的神明,如城隍、關爺、媽祖等等;有佛道諸神,如南極大帝、玄天上帝、呂祖等等;更多的是民間創設奉祀的雜神,如三山國王、安濟聖王、雙忠聖工、雨仙爺、水仙爺、龍尾爺、珍珠娘等等。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社群裡,各色名目的老爺按照其祭祀範圍的大小,被組織在一個有等級的系統之中。在鄉村,里社各有所祀的伯公,全村有共祀的大老爺;有些地方,相鄰的幾個村子由於行政上或者經濟上的原因而有了密切的關係,也有數村共祀的大老爺。在城鎮,街巷各有所祀的伯公,各坊有共祀的大老爺,而其上又有全城鎮共祀的大老爺。這些伯公、老爺的祭祀,還保留著上古上神春祈的遺風,時間集中在農曆年初,故潮汕有“營神正、二月”的俗諺?

      營神的營,是潮汕方言詞,在這個短語裡,它保留著迴繞(《漢書顏注》)和畛域(《文選薛注》)的古義。上神的祭杞而稱作“營大老爺”,是因為祭祀過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儀式。照潮汕人通常的說法,營老爺分文營和武營兩種。在最基層的社群,文營的做法,是在祭祀儀式過後。將老爺請上神轎,由選定的丁壯抬著,儀仗鼓樂前導,巡遍社群的每一條巷子,再繞社群的邊界遊行一圈, 回到神廠。武營的做法,一般只有鄉村社群才採用。祭祀儀式過後,要先用紅布將神像捆緊在神轎上,做好疾跑的準備。營神開始,各條巷子的巷頭都燃起篝火。丁壯們抬起神像,飛奔來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舉到頭上,縱身跳過火堆,跑過小巷。跑完村裡的巷子,又跑出田洋,抬著老爺巡遊村界,回到神廠。潮汕人把這種做法叫做“走老爺”——潮州話的走,是跑的意思,這也是一個保留著古義的方言詞。不管是文營還是武營,其原始意義,都在淨土驅邪。不過,這一宗教儀式對於每個社群,實際上又有著整頓社群秩序、強化社群治理的功能。

      在營大老爺的日子,要演戲酬神。老爺出巡的儀仗隊伍,由標旗、彩景、醒獅、歌舞、大鑼鼓、潮樂隊各個並不固定的部分組成,儘管由於社群具體情況不同,儀仗隊的規模可能差別甚大,但都充分展示了觀賞和娛樂的性質。於是,坊鄉的這種土神之祭,毫無疑義地成為一個社群性的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保卡還有餘額能去藥店買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