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63691808298548

    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

    唐代進士及第後有隆重的慶典。活動之一便是在杏花園舉行探花宴。事先選擇同榜進士中最年輕且英俊的兩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沿途採摘鮮花。然後在瓊林苑賦詩,並用鮮花迎接狀元。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也記載:“進士及第後,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由此可見“探花”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最初是指及第慶典活動中的兩位年輕進士。所以說,當時所謂“探花郎”,主要含義並不是專指第三名。例如:翁承贊是唐晚期即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崔諤榜進士第四人。(見孫映奎《唐才子傳校注》及〔宋〕王邁《癯軒集》)仍然被選為“探花使”,沿襲著從進士中挑選年輕貌美的人為沿街探花郎的傳統。他在《擢探花使三首》詩中寫道:“洪崖差遣探花來,檢點芳叢飲數杯。深紫濃香三百朵,明朝為我一時開。”“探花時節日偏長,恬淡春風稱意忙。每到黃昏醉歸去,?衣惹得牡丹香。”流露出了自己當選探花郎的喜悅。“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科舉制度在宋朝趨於完備。宋朝在“探花”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據江西豐城黃氏家譜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黃彥正為進士第三人。他六兄弟中有三兄弟榮登同榜進士。宋徽宗對其家人大加讚賞。曾賜詩一首:“黃河曾見幾番清,未見人間有此榮。千里朱旗迎五馬,一門黃榜佔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闕,皂蓋今朝擁玉京。勝似狀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北宋徽宗宣和三年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只有六年。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晚期,“探花”一詞已開始專指第三人。

  • 2 # OK裡咯不餓

    因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科舉的機會少 但是人數眾多 ,因此 允許有額外的附加條件可以選擇

    其次是人類的愛美心理 ,誰不喜歡長得好看 順眼一點的 ?

    最後是中國傳統的面相學 ,雖然長得好笨 好面相不一定掛鉤

    但是面相學中有許多特徵都是好看的外貌 ,比如要求鼻樑挺拔 面色紅潤 神情飽滿 眼睛有神等等

  • 3 # 瘋狂的一丁

    古代科舉中探花不一定要長得好看,只要周正就可以了。

    古代科舉考試最高的層級是殿試,殿試中的第一等共三名,稱為進士及第,探花則是進士及第的第3名。

    進士及第的如果本人同意的話是肯定能進翰林院的。進翰林院就意味著將來有做內閣首輔的資格。內閣首府代表著國體,體無殘疾,相貌周正是起碼的要求。

  • 4 # hcxwxhlyzm

    因為你電視劇看多了。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中央政府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性質類似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

    既然是為了選拔官員,當然對考生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在參加鄉試時,地方都會對考生的身份進行嚴格的審查,對於那些品德不好、家風不好的考生是禁止他們參加考試的。鄉試放榜後,當地學官還會對上榜者進行面試,面貌醜陋或身有殘疾者是不允許參加會試的,因為這會有損官員的威嚴。

    另外自宋代開始,為了保證公平公正的選拔人才,杜絕徇私舞弊,開始實行了糊名考試。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考試方法,就是將考生的試卷上的名字和籍貫都封住,等考官批改完試卷評定名次,之後再公佈名字。

    所以,古代科舉中的探花雖然沒有醜八怪,但也並不一定是帥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嬌生慣養的女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