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通小哥
-
2 # 性情中人7899
孔孟之道的主要來源應該是《易經》。《易經》無愧“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孔孟弘揚的德道,是我們為人之本,也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石!
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
-
3 # 極客伊夫琳0H
孔孟之道的思想是: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
擴充套件資料: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4 # 熱情明鏡2s
(1)針對周代制度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提出以“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主張以“禮”來規範人們的言行,穩定社會的秩序。戰國時代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學說,認為“仁”出自人的天性,主張人性本善。
(2)戰國時期法家占主導地位,到秦朝時由於焚書坑儒,儒家學派面臨災難;西漢初年統治者推崇道家;東漢後期以來,由於社會動盪和連年戰爭,加之本土的道教和外來的佛教抬頭,儒家的正統地位面臨危機。
(3)從董仲舒吸收法、道、陰陽提出“天人感應”適應中央集權,成為官方哲學到唐宋時期振興儒學,特別是朱熹“理學”體系進行說明。
(4)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發揚光大等。
(1)孔孟之道是中國古代長達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為封建統治者所竭力提倡的佔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思想,其本質和主流是為鞏固封建統治服務的。
(2)從封建統治者的角度來講,鞏固封建統治,實現天下太平,莫過於平民百姓人人老老實實,循規蹈矩。
(3)孔孟之道提倡“禮”治,正是適應了封建統治的需要。
(4)與諸子百家中其它學派相比,孔孟之道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倡導封建“禮”教。所謂“仁”政,“愛人”之類,其它許多學派都有此主張,不過具體言詞表述有所不同罷了。
(5),所謂“仁”,不過是從下層平民角度考慮,對統治者提出的一些不切實際的祈望,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從來沒來沒有成為事實。
從以上五個方面來看,筆者認為,孔孟之道的核心就在於提倡封建“禮”教。
最後,再說一句話,孔孟之道,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已如上所述,是適應封建統治需要的,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其總的趨勢是逐漸退隱江湖,進入中國歷史博物館當展品。現在一些學校成立國學院,一些學者嚷嚷振興國學,其實不過是孔孟之道的輝光返照罷了,絕不能算作“孔孟是批不倒的”的論據。觀察時勢要看社會民眾的基本生活方式,要看社會全體的演化,不能只盯在幾個學者身上,看他們作秀。
回覆列表
孔孟之道的精髓是: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所謂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
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孟之道之所以稱為雞湯理淪,是因為它看上去讀起來都很華麗,但做人無法達到更無法在社會中施行,所以儒者只好借了她豔麗的外表來包裹本性的醜惡。不知道的可以學習瞭解,不能全盤否定,幾千年的人學習的東西總有其合理性,幾千年有多少聰明人,孔孟之道就是思想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