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漢壹周
-
2 # 大玩家吳某
美食是什麼?是“我正好想吃的東西”,難道不是嗎?恕我直言,王志安,聞所未聞,但能有這種論調的,估計也是不學無術之輩,崇洋媚外之流,既然如此我就用些國外的例子來說說。
記得《深夜食堂》裡的黃油拌飯嗎
熱騰騰的米飯中放入一塊黃油讓它慢慢融化,再澆上一些日本特有的醬油,我從來不覺得這樣一碗黃油拌飯的藝術性比煎餅果子更高,更別提“精緻性”了,但似乎也沒人指責它是一碗窮人才吃的飯吧?所以王志安不是崇洋媚外是什麼?同樣的例子還有《深夜食堂》中的“貓飯”,定義美食的標準就是“我吃到了我想吃的東西”。
胡辣湯和冬陰功有啥區別?
以上兩圖,一張是胡辣湯,一張是泰國名菜冬陰功,告訴我,有幾個人能分清?烹飪技巧其實很相似,而且在泰國首都曼谷2018年最新上榜的米其林餐廳中,有一半是泰國本地菜,相信如果在胡辣湯中加入一些海鮮和高檔食材,它照樣能夠上了得檯面,說胡辣湯是窮人菜,只能說明王志安不懂河南人民的智慧。
工藝繁雜的煎餅果子
要說工藝,世上真的沒幾樣食物比煎餅果子更復雜,首先你得準備雜糧,還得全磨成粉,然後和水調漿,準備一個餅撐子,準備雞蛋,準備蔥花,準備香菜,調製甜麵醬和辣醬,準備一口大鍋炸薄脆油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一項獨立的工藝,都是可以拿來賺飯吃的一門手藝,所以你要說煎餅果子是窮人吃的食物,那我只能說王志安可能從來沒吃過煎餅果子。
中華美食之所有能享譽世界,並不是靠兜售情懷的,而是實打實的烹飪技巧和幾千年傳承下來對美味極盡苛刻和追求,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
3 # sharon7285
果腹為人之基本需求,喜歡吃就是好吃的,不喜歡龍肉不一定待見!這個喜好可不是金錢衡量的,據說臭豆腐還是朱元璋發明的,朱元璋當皇帝后還吃呢,他窮嘛?嗯他出身窮,那哪個敢說自己的祖宗絕對是富?你把煎餅果子胡辣湯包裝下放五星級大飯店賣還說是窮人吃的嗎?說白了就是自我優越感,有點小錢就不認識自己是誰了,大富豪喜歡吃地攤飯的多了,這個窮人是怎麼劃分的呢?
-
4 # 康嘉寧白
有句俗語"飽了肉也嫌,餓了糠也甜",美食就是把所蒐集到食材儘量做到美味。煎餅果子和胡辣湯應該是中原到北方大多數城市的早餐內容,無論窮富。當然,王志安所言,我以為更多的是譁眾取寵!
-
5 # 前程257946283
說這話的人不知道他是哪個城市的高檔人,據我所知道的1959年前後受自然災害和前蘇聯逼債影響,華人餓了三年。連土都吃了。真正吃上飽飯基本是79年改革開放以後的事了。才吃了幾天飽飯就放出這樣的混賬屁了。裝個什麼呢?新中國成立也就上海,武漢等幾個城市跟現在的5線城市的規模,其它地方都被小日本打得只剩褲衩子了。才吃了幾次洋餐,就開始得大城市病了。
-
6 # 威蛤
真的不敢苟同某些所謂資深媒體人或者專家的言論,有時候也是為了博人眼球,譁眾取寵罷了。不可否認,煎餅果子和胡辣湯這種小吃物美價廉,廣泛適用於大眾階級,也確實包含了大部分的窮人階層,但不代表它是窮人才吃的東西,這是兩個概念。這種小吃有它獨特的美味,有它獨特的文化。它不僅僅是我們兒時的記憶,更是融入我們骨髓的大眾文化。
你可以隨便到河南,陝西等西北城市的大街上走走,到處都是煎餅果子攤和胡辣湯早餐店,這已經是一種獨特的地域飲食文化。我們不能說我們有錢了就不吃這些東西了,如果整天鮑魚海參海吃海喝你吃的消嗎?恐怕打小吃過這些東西的人,只恨自己沒時間或身在異鄉,為吃不上這些美食而時常悔恨追憶豔羨吧?
時下為什麼很多達官貴人城市白領經常跑到鄉間野外找所謂的特色小吃?說白了,好吃的吃多了誰也厭煩,大魚大肉吃慣了,你敢說外婆菜不好吃嗎?你敢說有錢人就不吃白饃饃不吃小青菜了嗎?你敢說鹹菜泡菜也是窮人階級的特有飲食嗎?那南韓人第一個出來不答應,哈哈!顯然,你不敢,因為對於吃是沒有絕對的評價標準的,簡單的未必不好吃,粗魯的未必不講究做工,質樸的未必沒有獨特文化!
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大音無聲。煎餅果子胡辣湯看似身在鬧市的下里巴人,實則是以美味普度眾生的無量聖傑!
最後我想起關於專家的一個笑話,分享給大家。說母牛看見公牛瘋狂的像自己跑來,問公牛怎麼了?公牛說專家來了,專家最愛扯蛋,我得趕緊跑,母牛聽了也渾身哆嗦,跟著公牛跑起來,公牛問你跑什麼啊?母牛哭著說,你不曉得啊,專家最愛吹牛逼了,哈哈!
-
7 # 最浪漫的事
“煎餅果子和胡辣湯是窮人才吃的東西”?
所以,你覺得是撕蔥沒錢呢?還是你比他還有錢呢?
還有就是,你也姓王,別人也姓王,你沒人有錢,你房子沒人大,你女票沒人多。。。沒錢你好意思姓王,你憑什麼姓王?活在這世上都多餘。
食物有什麼貴賤呢?
你要是把煎餅,放上幾根你認為高貴的培根,撒上些你認為高貴的松露,裝在精緻的餐盤裡,再放上銀質的刀叉,旁邊再來個拉琴的,圍上你的圍兜,夠不夠精緻,夠不夠藝術?事實上你TM吃的還是煎餅果子!
要裝逼就說裝逼的事!
食物就是食物,不同的是人的環境和心態,你把魚翅裝在要飯的盆子裡,把粉絲裝在精緻的餐具裡,來!告訴我,大聲的告訴我,你要吃哪個?哪個高貴,哪個低賤?
劉寶瑞有個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如果光聽名字,是不是很高大上,其實它的本名叫刷鍋水加糊飯嘎噠,因為皇帝吃了,它就可以高貴,因為皇帝吃了,它就可以藝術,因為皇帝吃了,它就可以不是刷鍋水加糊飯嘎噠了?
食物就是:能吃不能吃,好吃不好吃,喜歡吃不喜歡吃!
其他都是扯淡,不服!餓上三天再來談!
-
8 # 輕語慢讀書
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第二,近年來無論是媒體還是自媒體,都發展的風起雲湧。但王志安好久沒成績了。
他問了幾個高人,決定,先重回大眾視野再說。
如何重回大眾視野,當然是秀智商的下限,做一次人格的裸奔了。招罵越多效果越好。
-
9 # lxdwly
王志安說的沒錯,許多人不願意聽實話,許多食物始於哪裡,在哪個地方和階層先流行起來,還是有比較明顯的特徵的。比如重慶火鍋北京滷煮等等都是最基層的力工們的吃食,煎餅果子肯定也不是大戶人家坐在餐桌前細嚼慢嚥的美食,是匆匆忙忙趕工的普通百姓順手買來邊走邊吃來果腹的東西。胡辣湯本就不是什麼高階食物,馬路邊喝一碗就走的,就不是富人吃法,以前北方農村喜宴的湯麵條裡,菜多面少還被說是小氣捨不得多放麵條,更別說胡辣湯這種東西,這跟歷史上不同時期對食物的理解不同有關,至於好吃不好吃完全是習慣問題。
不同時期人們對食物的理解不同,不能以現代人的認知去評判歷史中的現象,現代人講究多吃菜少吃米麵、適當肉食和雜糧,過去就不同,從“吃糠咽菜”“飯飽酒足”這種描述裡大概可以看出來曾經人們眼中“飯與菜”的屬性,吃糠咽菜的菜不單指野菜。是以糧為主,佐之以菜,俗語中的“下飯菜”,有好菜能吃更多的飯。只有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才以大量菜來充飢果腹,比如過去北方農村的菜糰子,湯麵裡大量的南瓜紅薯豆角少許幾根麵條,等等。飯飽酒足,吃飽飯才是高階狀態。豆麵做的煎餅果子顯然是雜糧細作,加雞蛋的高階吃法是後來者這近二三十年才升級的。幾十年前一般家庭平時還都吃二面饅頭雜麵麵條窩頭髮糕等,過年過節喜事待客才用純細糧。現代人吃飯就不一樣了,菜多飯少,吃粗糧雜糧也不是因為大米白麵不夠吃。
-
10 # 凹凸囧1
這話很佔地方。胡辣湯煎餅果子,不但是讓很多人果腹的食品,而且吃起來可以讓人心情愉悅。這貨一個階級論,讓人覺得心塞,破壞了心情。把這貨趕出中國,好讓我們愉快的喝胡辣湯吃煎餅果子。
回覆列表
壹周君淺薄,其實並不太知道王志安是誰,只偶爾在新聞上聽見他喜歡區分所謂窮人和富人的論調。
認真讀他說的這段話,“其實像胡辣湯、煎餅果子之類的小吃,很難說得上好吃,這些都是窮人果腹度日的食物,根本沒那麼講究”,這話聽起來的確是有點刺耳,還說“精緻性根本談不上,藝術性嘛,就更沒有了。”
對他的論調,雖然極盡“挑撥”的言語,但他說的“其實大多數窮困地區的食物多如此,味道有特點,也有共同的文化記憶。”這句話我是認同的。而且我認為,從以前到現在,的確國家在一步步地在富裕了,所以我們才有了消費升級這樣的概念,如果放到這樣視野看大環境,所有的傳統小吃其實都是窮困地區的產物。
都說英雄不問出身,為什麼我們又要歧視那些傳統小吃呢,況且它們真的就那麼妥帖地幾十年來,安撫著我們的胃。
大家都知道,美食家蔡瀾最愛的是豬油飯。豬油飯真的也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窮人飯。
“在窮困年代,那碗東西是我們的山珍海味。”一碗豬油拌飯加上一小碟的豬油渣,蔡瀾將之列為“死前必吃”。豬油醬油拌飯這種不起眼的吃法,真的是以前窮人家吃不起肉才想出來的法子,但其實因為單純不做作,它才呈現飯的本身的美味。
回到煎餅果子和胡辣湯,所謂食物的味道,某種層面上,跟富人或者窮人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跟每個人童年和環境有關。
都說在天津,每個煎餅果子攤都是雞蛋較量的修羅場,每個攤煎餅果子的手藝人,也是自帶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手藝。
當我看到人們自帶雞蛋來買煎餅果子的畫面時候,其實是有被感動:這種接地氣,讓人感慨無論時光如何流逝,無論身邊環境有怎樣的變化,但不變的,還是那顆眷戀兒時味道的心,特別溫暖,也特別安心。
胡辣湯更是一種承載鄉情鄉味的美食,人在他鄉,某種時候,能安慰、支撐堅持打拼的心,就靠著一碗家鄉美食來助力。我就不信,許家印成了富豪後就不喝胡辣湯了——作為食物,精不精緻,是否藝術,真的在情感之外才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