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以載道MZS
-
2 # 味哎兒
華人記載自人群歷史的是由譜系記錄的。從而與帝王的家族史並列成為兩大歷史。
譜系記錄著每一代人的姓名和職業或者是特長。但是沒滿18歲和沒有生育的不記在譜內。
華人的譜系一共有:族譜,祖譜,宗譜,家族譜,家譜。
到現在族譜,幾乎已經消失了,所以最頂級的是祖譜,但是族譜也很稀少,絕大多數是宗譜,更多的是家族譜,然後就是本家家譜。
族譜,指的是黃種人種中的不同的種族,第1個祖先是誰,以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都是誰。
祖譜,指的是同一個種族內不同的民族,第1個祖先是誰,以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都是誰。
宗譜,指的是同一個民族內不同的氏族,第1個祖先是誰,以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都是誰。
家族譜,指的是同一個氏族內不同的姓族,第1個祖先是誰,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都是誰。
在中國最廣泛使用姓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因此春秋戰國以前的狀況就沒辦法追溯了。所以就把炎黃定為華人的祖先。
因此到現在為止,中國最早的譜系只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可以從春秋戰國時期追索出自己家姓來歷的,沒有幾家。唯一可以有據可查的是孔子家和孟子家。還有人說是姜子牙家。
因而,嚴格的講,中國現在可以看到的譜系都是春秋戰國以後,現編的譜系。並且絕大多數比這個時間段還晚很多。最多的應該是在宋朝以後編的譜系,甚至就是明朝以後編的譜系。
從而真正的現在看到的譜系,都是以姓為第1祖的譜系。
華人譜系的編撰,都是以祖為第一記載,第1次分家的就是宗。所以華人共拜祖先的時候是祖廟和宗祠。
編撰譜系的格式是,祖,宗,爺,父,吾,子,孫,重孫,玄孫,重玄孫。共10代。稱為一記。也就是這些輩分連續的記在一個序列內。
但是到了第10代的重玄孫,就可以另立譜系開始新的記譜了。即換一個序列,重玄孫成為祖了,然後繼續往下續。
因此一個記,是10代人。但是第10個又重新開始記譜,所以實際記載的只有9代人。
這樣罵祖宗十八代,就是罵了兩記譜系上的人。
現實中:
五輩人同居一處,說成是,五世同堂。五世同堂就是可以看到玄孫了。
四輩人同居一處,稱為四世同堂。四世同堂就是可以看到重孫了。
三輩人同居一處,叫祖孫三代。祖孫三代就可以看到孫子了。
如果從18歲結婚生子的話,五世同堂就看到了第9代人,那麼就有162年的時間了。四世同堂就是可以看到8代人,就有144年時間了。其他就以此類推。這就是譜系上的年齡時間。實際上一般用的是20年出生一代人,體現譜系上的年頭的。然而現實中有16歲就可以生子的,甚至12歲就可以生子了。
因此長久居住在一個地方的人,就會出現小孩是老頭的爺爺輩兒。這就是因為老頭是家庭,孩子出生早了人家。小孩是家庭出生孩子晚的人家造成的。
比方說親兄弟倆人,一個16歲就生孩子了,一個36歲才生孩子。這樣兩個孩子就相差了20歲。再下一代仍然是這樣,那麼孫子就相差了40歲。在下一代仍然是這樣,那麼重孫代就相差了60歲。
所以在村莊裡輩分大的家庭人丁不旺,輩分小的人家庭人丁就興旺。
現在華人說的五世同堂,指的是太爺的宗,可以看到重孫子了。也就是可以看到七代人。但是條件是15歲就生孩子了,並且要活到105歲。然而如果13歲生孩子,到91歲,就可以看到7代人了。
但是小說和電影電視裡面說的四世同堂,僅僅是爺爺,看到了兒子,孫子,重孫子,這樣的4代人了。
中國的譜系以生孩子為標準,沒有生育的就空格,僅記下這個人的名字,沒有繼續往下記載的可能了。老百姓說為斷枝了。罵人的時候就說是絕戶了。
-
3 # 使用者楊緒成
上九代:父親,祖父,曾祖,高祖,鼻祖,目祖,微祖,洪祖,始祖。
下九代:兒子,孫兒,曾孫,玄孫,來孫,昆孫,仍孫,雲孫,耳孫。
回覆列表
確實是,可能每天罵咧咧的人粗口罵人祖宗十八代的人,都不知道祖宗十八代到底是什麼。今天筆者給梳理梳理一下這到底是指的什麼?
其實這就是一脈相承的十八代人的稱謂,代表著血脈的傳承。祖宗十八代,在中國,是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通常我們知道祖孫三代的稱呼,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等!
那古人是如何稱謂祖宗十八代的呢?這個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而有文字記載的是在東漢時期的字典《爾雅》上,這個詞被定義下來,說的是自己上九代、下九代的稱呼。
上九代是指: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即:生己者為父,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下九代是指: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即: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ū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這就是祖宗十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