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u吳金泉
-
2 # 幸福話吧
俗語講,嚴師出高徒。
老師管教孩子是理所應當的,也是家長所希望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接受教育的。
沒有師德的教師畢竟是極少數的,大部分教師管教孩子都是善意的!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家長必須謹記:嚴師愛、松師害、不管不顧孩子要變壞。作為家長,應該萬分感謝耐心管教孩子的老師。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自然“生態食物鏈”中的生命群體之間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高階、低階之分。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透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主動勞動創造已經成為人類與其它自然生命區別開來的根本標誌。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那麼,為什麼說老師不管的孩子,廢材料達80%以上呢?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玉不琢,不成器、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人類社會經驗告訴我們,教育引導孩子學習不可放任其自由成長。因為,生活經驗是人類管控個人主動勞動創造的源動力,未成年的孩子則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參照,他們只會以最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指導自己的言行。
餓了找東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悶了找同伴戲耍......人類一切主動勞動創造都以滿足群體生存需求為基本核心。由此可見,研習人類業已形成的文明社會生存禮法並不在個人基本生理消費需求之列,學習抽象人類社會文明智慧&禮法並也不能給孩子們任何愉悅的感官體驗。故而,從古至今尚未有一個孩子能在沒有任何外部力量監督的情況下好好學習,也沒有人真能自學成才。
泥土固定根系、Sunny指引成長方向,植物生命不會胡亂生長,至少不會把根伸向相對更貧瘠、乾旱的土地,至少不會把枝葉伸向不見Sunny的黑暗之處;植物是動物生命的養料源泉,幾乎所有動物生命都會主動逐水草而居。作為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的高的動物群體,人類社群的綜合智慧生存能力並不具備生理遺傳特質。因此,每個人類孩子出生之後,都必須在長輩的帶領下逐步研習文明生存智慧,人類文明生存智慧的宗旨便是——什麼可以幹、什麼不能幹。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老師,傳授道義、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傳授道義、教授學業就是老師根據人類社會既有文明智慧要求,主動擔負起對孩子學習成長的教化工作;解答疑難問題則是老師根據自身掌握的人類社會文明生存智慧解答學生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所遇見的成長困惑。也就是說人類教育工作分兩部分,基礎部分由老師主導,將被人類社會公認的正確智慧知識教授給孩子們;極少部分由學生主動提出成長困惑,老師根據既有社會認知經驗作解答。
什麼時間進校園、什麼時間上課&課堂上應該幹什麼、什麼時間休息&休息時間可以幹什麼、課堂之外應該完成什麼練習......這學校教育的基礎不就是紀律管理嗎?的確如此!現代人類社會主動勞動分工協作的基礎就是遵守紀律,也就是按約定到什麼點幹什麼活兒,學校教育就是現代人類社會協同勞動創造的前站。於是,當前被公認的名校,除可呼叫綜合教育資源佔優之外、紀律管理嚴格便是學校自身最顯著的特徵。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於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 :“驥足以責。” 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故怒之。”耕柱子悟。
譯文:
墨子對耕柱子(他的門生)感到生氣。耕柱子說:“我沒有比別人好的地方嗎?”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是要鞭策馬還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說:“我當然將鞭策好馬了。”墨子說:“為什麼要鞭策好馬而不鞭策牛呢?”耕柱子說:“好馬才值得鞭策。”墨子說:“我也認為你值得鞭策,所以才對(你)感到生氣。”耕柱子醒悟了 。
俗話說:“嚴師愛、松師害、不管不顧要變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工作的物件能夠表現優異,老師亦希望自己所教的每個孩子成才。如果老師認為某個孩子是可塑之才,那他必定會盡心竭力地耐心管教;如果老師預設某個孩子為“朽木”,老師自然不會在他身上耗費太多精力。所以,家長必須謹記:嚴師愛、松師害、不管不顧孩子要變壞。
回覆列表
我不反對老師管教孩子。相反我倒希望老師能從嚴管教孩子。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還應育人。三觀及德育教育應與知識文化教育並行同步。大多數家庭由於長輩對自家孩子的溺愛,有的孩子從小嬌慣得對父母長輩沒有怕氣,有的父親的嚴苛可能被其母阻撓,對長輩的嚴要求自然會打折扣。天生註定有些嚴苛只能由他人來代行才能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