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早起赴前程,有時鄰雞尚未鳴
現如今,中小學生們的辛苦不僅體現在功課負擔方面,早起更是一項長期的挑戰。大部分學校規定8點上課,但之前要有很多準備工作,有的學校要求學生7:20前必須坐在課桌前。家離學校遠的同學五六點鐘起床是常事。
如果說前段時間的居家網課有什麼優點,最明顯的就是學生睡眠時間比以前大為延長。但目前很多學校已經復課,學生作息已逐步恢復常態。
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指出,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每日學習時間(包括自習),小學不超過六小時,中學不超過八小時,大學不超過十小時。
此前,針對社會上“中小學生上下學時間不合理、作業太多睡眠不足”等問題,教育部曾發出通知:2018年9月起,中小學上課不得早於8:00;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早於8:00到校,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
浙江省、黑龍江省已先行實施,其他省市也計劃實行。此舉目的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
對於延遲中小學生上學時間,大部分網友表示“舉雙手贊成!”
孩子的睡眠能得到充分保障,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放學時間與下班時間相接近,方便家長接孩子;
雖說延遲上學看上去是拉長了學生在校時間,但是3點半之後的課後服務或託管重在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但也有家長強烈反對:
上午課時縮短。有的家長認為上午本該有的4節課縮減為了3節,學生的上課時間大大減少,學習成績下降的風險大為增加;
與家長上班時間衝突。平時孩子們上學時間早,家長還可以先送孩子上學然後再去上班,現在推遲到8.30,家長沒有時間去送孩子上學。
真是眾口難調。
總體看來,學校作息時間的調整,影響最大的是家長而非學生。學生們都是全日制學習,放學回家還有各種作業或補習班、培訓班。大部分學生的生活節奏是單調的,一天之中除了吃飯、休息,就是學習。
在這種連軸轉的負荷下,早晨上學推遲半小時與否,就不顯得那麼重要了。如果想早晨多睡一會,住在學校附近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俗話說“家近是個寶”。伴隨擇校熱興起的不僅有學區購房,也有學區租房,最大限度地節省耽擱在路上的時間。
德國學生:一日之計在於晨,但下午的休閒更重要
德國的大多數鄰國,延遲上課很普遍,比如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小學校上課開始時間大多為上午8.30到上午9點。
德國的學校型別、學制型別本身就很複雜,但在上學時間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學校的做法是“早起鳥”,普遍在7:30到8點之間開始上課,在某些特殊日期(比如學校活動),上課時間更為提前。
無論課程幾點開始,學生都要提前5-10分鐘到校做相應準備(也不能到得太早,否則校門不開)。
即便是前一段時間的疫情閉校期間,很多學校並沒有單設課程表,學生們依然按照原來的課時安排,早晨第一節課從7:30開始。
德華人也曾經做了個調查:上課應該在上午8點以後開始嗎?約有74%的兒童青少年希望在上午8.30到上午8.50之間上學。
然而,希望歸希望,很多學生並不覺得改變現在的上學時間有多麼急迫。因為:
延遲上課,課程將不得不在下午持續更長的時間,會與他們的休閒活動相沖突。目前德國很多中小學仍是半日制的,他們大多下午1:30分放學。學生們習慣了下午的閒暇安排。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下午是神聖的。這與德國學生早晨起床時的消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德國學生更喜歡在下午追求自己的愛好,這是他們嚮往的生活亮點所在。
下午學習效率較低。德國的教師們認為上午是學習的黃金時段,他們普遍擔心午餐休息後孩子們不會再集中注意力。即便那些在學校託管的學生,下午的安排也以興趣社團、運動、娛樂等專案為主,學生完成作業後即可以自行參加喜歡的活動。無論是熱衷於求知的學霸,還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渣,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案。
看來,與中國學生對延遲上課的“無所謂”相比,德國學生更看重自己對於時間的支配權利。
睡得少,危害大
小孩們早起的普遍表現是:
l 起床困難,無法應聲而起或自動醒來;
l 脾氣暴躁,也就是所謂的起床氣,易怒;
l 沒有食慾,疲憊;
l 頭腦不清,反應遲鈍,思考緩慢;
l 不專心,第一節課的效果較差;
在德國,長時間睡眠仍然被視為懶惰的證據。俗語說:“早晨的嘴裡含金”,就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是自律的標誌,早起鳥也會比別人贏得更多的學習和工作時間。
但醫生和睡眠研究人員都贊成推遲上課時間。兒童青年少應該每天睡足8小時。那些需要8.5至9個小時的睡眠但必須在6或7個小時後起床的青少年白天的精神效率並不高。
德國青少年睡眠研究和睡眠醫學學會表示,睡眠不足對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僅僅半小時的睡眠不足就可以導致30%的學習效能下降。
認真的德華人自2013年以來,每年對14個聯邦州的10,000名五年級學生進行睡眠行為調查。該研究結果表明,睡得太少的兒童和青少年不僅沒有集中注意力,受傷的風險還更高,在學校裡容易磕傷、碰傷。
早睡為什麼難執行
既然睡眠這麼重要,為了保證睡足8小時,在只能早起的情況下,早睡不就能輕鬆解決問題了?
早睡早起是養生學家經常提倡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常常規勸孩子們的肺腑之言。但很多情況下,早睡早起無法實現,晚睡早起反而成為一種不健康的主流。
除了功課任務、考前突擊等原因,根據德國專家的分析,這裡面主要還有幾個因素。
l 學生本身的喜好。父母總是嘗試讓學生們早點上床睡覺,但他們常常不喜歡這樣,尤其是當自己喜愛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斷,他們的心情會很不爽。
l 身體節律的影響。大約在13歲到14歲,青春期少年的生物節律會向後移一到兩個小時。如果他們在晚上10點上床而無法入睡,反而容易失眠,因此他們只能在更晚的時候再考慮睡覺這件事。
l 父母晚睡的帶動。由於工作或家務的原因,很多父母有晚睡的習慣,而且睡眠時長不足。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的作息習慣。
總之,對於中小學生們來說,在儘量滿足睡眠時長的前提下,吃苦自律的第一條就是要學會早起,迎接每一天的新體驗。
中國學生:早起赴前程,有時鄰雞尚未鳴
現如今,中小學生們的辛苦不僅體現在功課負擔方面,早起更是一項長期的挑戰。大部分學校規定8點上課,但之前要有很多準備工作,有的學校要求學生7:20前必須坐在課桌前。家離學校遠的同學五六點鐘起床是常事。
如果說前段時間的居家網課有什麼優點,最明顯的就是學生睡眠時間比以前大為延長。但目前很多學校已經復課,學生作息已逐步恢復常態。
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指出,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每日學習時間(包括自習),小學不超過六小時,中學不超過八小時,大學不超過十小時。
此前,針對社會上“中小學生上下學時間不合理、作業太多睡眠不足”等問題,教育部曾發出通知:2018年9月起,中小學上課不得早於8:00;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早於8:00到校,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
浙江省、黑龍江省已先行實施,其他省市也計劃實行。此舉目的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
對於延遲中小學生上學時間,大部分網友表示“舉雙手贊成!”
孩子的睡眠能得到充分保障,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放學時間與下班時間相接近,方便家長接孩子;
雖說延遲上學看上去是拉長了學生在校時間,但是3點半之後的課後服務或託管重在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但也有家長強烈反對:
上午課時縮短。有的家長認為上午本該有的4節課縮減為了3節,學生的上課時間大大減少,學習成績下降的風險大為增加;
與家長上班時間衝突。平時孩子們上學時間早,家長還可以先送孩子上學然後再去上班,現在推遲到8.30,家長沒有時間去送孩子上學。
真是眾口難調。
總體看來,學校作息時間的調整,影響最大的是家長而非學生。學生們都是全日制學習,放學回家還有各種作業或補習班、培訓班。大部分學生的生活節奏是單調的,一天之中除了吃飯、休息,就是學習。
在這種連軸轉的負荷下,早晨上學推遲半小時與否,就不顯得那麼重要了。如果想早晨多睡一會,住在學校附近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俗話說“家近是個寶”。伴隨擇校熱興起的不僅有學區購房,也有學區租房,最大限度地節省耽擱在路上的時間。
德國學生:一日之計在於晨,但下午的休閒更重要
德國的大多數鄰國,延遲上課很普遍,比如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小學校上課開始時間大多為上午8.30到上午9點。
德國的學校型別、學制型別本身就很複雜,但在上學時間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學校的做法是“早起鳥”,普遍在7:30到8點之間開始上課,在某些特殊日期(比如學校活動),上課時間更為提前。
無論課程幾點開始,學生都要提前5-10分鐘到校做相應準備(也不能到得太早,否則校門不開)。
即便是前一段時間的疫情閉校期間,很多學校並沒有單設課程表,學生們依然按照原來的課時安排,早晨第一節課從7:30開始。
德華人也曾經做了個調查:上課應該在上午8點以後開始嗎?約有74%的兒童青少年希望在上午8.30到上午8.50之間上學。
然而,希望歸希望,很多學生並不覺得改變現在的上學時間有多麼急迫。因為:
延遲上課,課程將不得不在下午持續更長的時間,會與他們的休閒活動相沖突。目前德國很多中小學仍是半日制的,他們大多下午1:30分放學。學生們習慣了下午的閒暇安排。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下午是神聖的。這與德國學生早晨起床時的消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德國學生更喜歡在下午追求自己的愛好,這是他們嚮往的生活亮點所在。
下午學習效率較低。德國的教師們認為上午是學習的黃金時段,他們普遍擔心午餐休息後孩子們不會再集中注意力。即便那些在學校託管的學生,下午的安排也以興趣社團、運動、娛樂等專案為主,學生完成作業後即可以自行參加喜歡的活動。無論是熱衷於求知的學霸,還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渣,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案。
看來,與中國學生對延遲上課的“無所謂”相比,德國學生更看重自己對於時間的支配權利。
睡得少,危害大
小孩們早起的普遍表現是:
l 起床困難,無法應聲而起或自動醒來;
l 脾氣暴躁,也就是所謂的起床氣,易怒;
l 沒有食慾,疲憊;
l 頭腦不清,反應遲鈍,思考緩慢;
l 不專心,第一節課的效果較差;
在德國,長時間睡眠仍然被視為懶惰的證據。俗語說:“早晨的嘴裡含金”,就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是自律的標誌,早起鳥也會比別人贏得更多的學習和工作時間。
但醫生和睡眠研究人員都贊成推遲上課時間。兒童青年少應該每天睡足8小時。那些需要8.5至9個小時的睡眠但必須在6或7個小時後起床的青少年白天的精神效率並不高。
德國青少年睡眠研究和睡眠醫學學會表示,睡眠不足對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僅僅半小時的睡眠不足就可以導致30%的學習效能下降。
認真的德華人自2013年以來,每年對14個聯邦州的10,000名五年級學生進行睡眠行為調查。該研究結果表明,睡得太少的兒童和青少年不僅沒有集中注意力,受傷的風險還更高,在學校裡容易磕傷、碰傷。
早睡為什麼難執行
既然睡眠這麼重要,為了保證睡足8小時,在只能早起的情況下,早睡不就能輕鬆解決問題了?
早睡早起是養生學家經常提倡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常常規勸孩子們的肺腑之言。但很多情況下,早睡早起無法實現,晚睡早起反而成為一種不健康的主流。
除了功課任務、考前突擊等原因,根據德國專家的分析,這裡面主要還有幾個因素。
l 學生本身的喜好。父母總是嘗試讓學生們早點上床睡覺,但他們常常不喜歡這樣,尤其是當自己喜愛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斷,他們的心情會很不爽。
l 身體節律的影響。大約在13歲到14歲,青春期少年的生物節律會向後移一到兩個小時。如果他們在晚上10點上床而無法入睡,反而容易失眠,因此他們只能在更晚的時候再考慮睡覺這件事。
l 父母晚睡的帶動。由於工作或家務的原因,很多父母有晚睡的習慣,而且睡眠時長不足。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的作息習慣。
總之,對於中小學生們來說,在儘量滿足睡眠時長的前提下,吃苦自律的第一條就是要學會早起,迎接每一天的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