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範落日

    遴選這件事,是給不滿現狀的基層公務員一次翻身的機會。沒有人求著考不說,還有部分人不希望你考,尤其是本身是材料崗的,不誇張的說,就“材料崗”這三個字競爭對手心都得顫一顫。

    話說回來就算你想考,還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

    遴選的門檻極高,限制工作年限,對工作經歷有要求,報名的時候就要求單位蓋章;專業還有限制,百分之80的人淪落到競爭三不限崗位,報錄比可想而知;考核標準有限定,不在是應試優先,考試內容上有崗位匹配度原則,錄取原則上有差額錄取。

    綜上要不要考,不是拼

    一腔熱血,多方衡量,綜合考慮才是明智之舉,像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考慮到孩子受教育問題,我別無他法只能考,說個最現實的“你的數學是語文老師教的吧”看似是玩笑都是有出處的!

    我的最終選擇是考,比較幸運的是孩子有婆婆帶,丈夫也鼎力支援(他在市區上班每天開車來回),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備考。我的遴選路還算順利,一次上岸成功,現在生活在市區過我們的小生活。

    每個人的備考時間、狀態和學習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直接談備考規劃有些不具備普適性,但是無論哪種考試一定會有一些不合時宜的現象,必須規避掉,分享一下我遴選備考中發現的現象:

    臨時抱佛腳

    遴選考試報名公告一般在考前一個月左右會在網站上釋出出來,如果是省市直遴選就會在地區網站上釋出出來,中央遴選一般會在國家公務員局上釋出,這種情況下,從公告發布到筆試,最多隻有一個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報名之後才開始準備考試根本就是走不通的,上面也提到了遴選考試從考試內容、錄取形勢、報錄比……都不簡單,其實最主要的一點是考試的人群,肚子裡那都是純的不能再純的墨水。

    作為遴選公務員的考試相較於普通公務員考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想透過短短几周的備考在眾多水平相當、工作經驗相似的競爭對手脫穎而出,高分進面只是妄想經驗之談是留足聽潘戰、整理筆記的時間

    我決定參加遴選是孩子會走路之後,大概是七八月份,距離考試公告發布當時還有五六個月,我還是立馬著手準備了,先問了問參加過遴選的前輩,瞭解完意向單位的情況後,覺得自己現有的工作經歷和單位挺符合,心裡有譜之後,就買了各種資料,真題、網課。

    整個備考時先從看潘戰開始的,一是覺得先基本掌握工作思路,再進行真題練習能夠節省不少時間,做題時也更有方向;二是人都是惰性的,太久不學習,一下子進入學習狀態有點難,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可以更好的調整。事實證明這個方法也比較適合我。

    聽課做題時一部分,前期的話我是花一個月的時間全部放到公文寫作的練習上,公文寫作實在太重要了,但是這個部分只能從細節入手,我把《黨政機關公文寫作9》上各種文種的適用範圍和格式規範掌握之後,開始慢慢積累素材填充內容。

    我說我的見解,他說他的看法。

    男性和女性思考內容的腦回路是不太一樣的,有很多情況下我對一個新聞事件看不清本質的時候,都是他及時幫我補充。我自己再去看人民時評和求是網的時候說個一二三完全不成問題。

    說了這麼多總歸還是一句話,臨時抱佛腳只能夠分數不那麼難堪,但絕不足以支撐成功進面。

    但不可否認的是臨時抱佛腳是部分一線工作的真實寫照,平時本來資訊就比較閉塞,工作又比較繁忙,等到考試公告出來才急急忙忙到處求資料、求經驗。所以我身邊的一線工作的前輩都是兩三次才上岸。

    可人家擠時間學習,把功夫下在平時(遴選成功之後才知道這人考遴選了)。得到可以遴選的訊息,不說萬事俱備,那資料啥的最起碼過上一遍。所以短跑衝刺的速度是無法在遴選馬拉松比賽中獲勝。

    遴選馬拉松看似沒有盡頭,但如果把馬拉松劃分成若千個100米,一段一段攻克,不知不覺間就跑完了。這場比賽唯一一點就是:既然決定參加考試,就提高重視程度,提早備考,熟悉歷年考試試題及命題規律、認真查漏補缺、積極投入到備考狀態中去,知己知彼,方能制勝遴選。

    遴選不用刷真題

    遴選雖不是應試為王的考試,歸根到底還是卷面展示自己,只要是考試一定離不開真題,脫離真題的備考,做的都是無用功

    在真題中熟悉題型、瞭解出題人套路;體會工作崗位性質,把握答題思路;結合真題聯絡日常工作,真題中練習公文寫作,每一套真題都物用其極。

    很多人都把遴選當做申論備考,簡單的背各種時政素材,這樣大錯特錯,申論考查的是材料的表面,只需要看懂材料,找出來材料的關鍵點即可。遴選考察的是材料深層次的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其關鍵所在。

    遴選備考不能只是看看人民時評、求是網……背一背素材

    一定要好好看潘戰遴選全課,根據課中講的高層工作思路問題,分析一下材料背後的問題。

    以案例分析為例,考試給定的材料基本都是平時沒有見到的,如果平時背的是套話,這樣也能回答寫夠字數,但提出來的對策大多是有漏洞的,必須把潘戰講的高層工作思路掌握,不用背套話,自己站在正確的高度看問題,並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來全面的對策,這種才是能拿到高分上岸的。

    刷完先根據思路做真題,對照答案訂正,進行補充。最後用其他顏色的筆,在旁邊代入到我的日常工作再分析一下,我作為基層人員面對這樣問題是怎麼處理的,而我的領導是怎麼指導安排的。

    當然真題中的很多問題是我這基層的人接觸不到的,遇到這樣的我一般會先思考自己怎麼做,領導方面,第二天上班的時候跟聊八卦一樣給同事稍稍探討一下。

    整個備考期間,我真題反覆做了三遍,提醒一下千萬不要浪費真題,遴選的真題極其有限,多分析多總結是唯一要求。

    備考中“十萬個為什麼”常伴

    距離遴選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今年還沒準備,先放棄再學一年再考?

    遴選研究生有優勢,我先考個研究生再考如何?

    我一進入基層就開始備考,會不會磨滅考試熱情?

    我領導不同意報考怎麼辦?

    ……

    說好聽點就是焦慮,說難聽點就是矯情,找一堆藉口。

    要知道遴選考試是有年齡限制的,35之後想考也沒辦法,所以別內耗自己了,踏踏實實準備考試。就算是踏實準備也沒多少次上岸的機會。

    粗略的算一下,先看最理想的情況,比如,一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入職公務員時22歲(比較普遍吧),一般遴選要求2年以上工作經歷,那24歲可以報考,35歲是主任科員以下的檻兒,中央、省、市每年一共3次機會,那麼(35—24)*3=33。33次,是不是看起來很多?

    的確不少,但是彆著急,接著算。

    有地區服務期內不讓參加遴選,至少要減去9次機會;上學晚的,考了2年才考上,減3—6次機會;有點市裡好幾年不遴選,那算2年遴選一次,那又少了5、6次機會。

    看到這個數字是不是心拔涼拔涼的,所以有一絲絲想法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準備考試,哪怕只是看看文章,動手寫一寫常規的材料。朝著考試的方向做努力,拒絕臨時抱佛腳浪費遴選的機會。

    希望寄託在培訓機構

    你報班,機構老師開心,業績和收入雙雙提高;

    你報班,機構老闆開心,離上市又進一步;

    你報班,競爭對手開心,又誕生一個拉低平均分的“隊友”;

    ……

    別信什麼包過協議、不過退全款,這都是營銷手段,可以直接理解為短期的眾籌。不可否認的是機構中確實有那麼幾個名師存在,但這樣的大神老師少的可憐,中彩票的機率都比這大,所以別藉助培訓機構給自己心理安慰了。

    遇到好老師的這事三分靠money,七分靠運氣。現在的機構更多是全面撒網,合力撈魚,一個機構三線小城市能有幾家分校,對外宣傳自己機構大,名師多。事實上只是總校有那麼一兩個正兒八經體制內出來的老師,還因“分蛋糕不均”自立門戶了。

    多數的老師,都是流水線生產的產品,經過統一的培訓,一套完整的教材直接講臺照著念,有的還沒有經歷過幾次遴選考試的考生經驗多。給的答案更是不能細細琢磨。

    價效比低的離譜。備考的時候瞭解過某遴選團隊,中央遴選課程收費是7-8萬,地方遴選的也要5-6萬,看到這直接驚呆了,搶錢呢這是。雖說報班可以省去部分查資訊的時間、有一定強制性學習的好處,但也不至於天價學費吧。

    況且每個人的學習節奏,適應能力不一樣,班課協調也是一回事。不管跟不跟得上老師的進度都是往前趕,教學內容也是一步一步推進,環環相扣的。前面基礎不打牢,後面跟上就很費勁,所以學習的收穫和付出的金錢嚴重不協調。

    說了這麼多核心只有一句“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有機會、有時間考的話為自己努力一把,再說考不上最差不還是公務員,繼續按部就班的生活!最後祝願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都可以心想事成。

  • 2 # 文學的故鄉

    參加遴選的基本都是30左右不上不下的大齡公務員,說青年吧,顯得自己太嫩說中年吧,還沒那麼老。

    這時候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有機會待在更高層次的地方,九成的人都會往上走。

    除非家在縣城或者鄉鎮,後續的打算也是一輩子待在裡面,才會對遴選這事不置之不理。

    為什麼會有五年服務期,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很多人考上了縣城和鄉鎮之後,因為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又會直接走人。這五年一是為了讓你安心工作,二是為了讓你對環境有一個充分的瞭解。

    很多時候人們費勁考上了一個單位,剛去的時候發現跟自己想要的不同,結果後面過的鬱鬱寡歡,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換來個好的結果。可慢慢工作了好幾年後,發現工作其實還行,自己也慢慢適應了環境,找到了崗位工作的意義。這其實也是一個留給人們充分了解環境的時間。

    對題主來說等到你五年服務期到的時候,今後發展上限也望到頭了,此時心裡也沒有安定下來,那直接去考遴選就行了。

    因為不同的地區和職級,對人的目光限制是不同的,通常來說職級越高,平臺越大,收入提高與否是一方面,但在高平臺眼界是一定會得到提升。

    爬到半山腰時,與雲同高,風景甚美,抬頭看之間山頂一片陡峭,遂覺得此處恰是好地方,決定到此為止。但是沒爬上山頂,就不會知道守得雲開見日出的感覺,就沒有一覽眾山小的感慨。

    在山腰停下當然沒有錯,心定了,終點便可以定在此。但如果有向上的念頭,心還未定,就不要停滯腳步,山頂是怎樣,先爬了再說。

    所以沒到更高級別的單位和平臺,你的眼界就只會停在這個縣城,你只能看到已經看到的東西。五年過去了,今後在縣城生活你肯定會很舒服,但如果遴選考上了省會,你的生活好不好不知道,但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變化。

    現在基層有很多人才,可由於層級、環境的限制,導致他們很多人都被埋沒了。在基層時間長了之後,常常發生的情況就是漸漸都捨不得當下的這個飯碗,即使有心氣想拼一把,但也會因為種種顧慮而打消,到最後把人的心氣都磨沒了,也就慢慢變成單位的老油條了。

    所以遴選還是先考了再多,到了更高的層級,好處肯定是比壞處要多的,三十歲正是體制內的黃金年齡,趁著還年輕,去更廣的天地看一看吧。

    當然現在想那麼多其實也都是空想罷了,別忘了遴選可是比公務員考試更難,不是說隨隨便便就能考上的。現在既然有了遴選這個念頭,就先準備考試吧,畢竟當下心裡是一種想法和考慮,而等你考上了之後,那時就會有新的想法和考慮也說不定。

    因為我之前是參加了中央遴選岸了部委,所以對遴選這塊也算是有些小小的經驗,接下來就簡單分享下遴選應該如何準備。

    ----------------------------------------------------------------

    關於遴選筆試的備考經驗

    有了遴選的打算,其實從當下就已經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了。遴選不是一個能短期突擊的考試,瞭解好自己想考的的單位,隨時注意公告發布,剩下的就是堅持日常學習就行了。

    關於筆試這塊簡單說下來就三步,但每一步都要做到細緻、全面、充分。

    1、跟著網課學習

    對基層的公務員來說,備考遴選最頭疼的地方就是如何拔高自己的思維水平,讓自身素質能夠與目標單位相匹配。這方面除了靠日常工作積累,剩下的就是要靠跟著老師專門進行學習。

    網課是提高思維水平、把握遴選要點的高效率備考資料。平常對材料接觸不多的朋友,備考期間最好是跟著網課進行系統化地學習,這塊不需要聽太多課,跟著潘戰遴選全課去聽去學就足夠了。

    首先潘戰課裡的思路非常貼合遴選的實際考內容,老師會從實際工作角度來分析問題,從高階機關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我跟著聽的時候,思維下意識地就跟著老師一起走,深入分析題目中問題的背景、原因、影響等等,從決策角度全面考慮問題,從工作角度實際解決問題,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擴充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以此達到提高自己思維水平的目的。

    其實我最開始看的是中公的網課,一輪下來之後發現效果並不是很好,老師講的東西比較書面化模板化,不太能體現出遴選對思維和素質的考察。

    所以後來我就又看了潘戰,感覺相比之下潘戰老師講的東西深入淺出,而且非常貼合實際工作,在思維上是由淺到深,能引領我開啟思維,深入分析問題。後期再遇到問題時,下意識地轉換身份,從實際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單純對技巧生搬硬套。

    2、擅於日常積累

    遴選對政策理論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除了跟著網課練好思維水平,其次就是要擅於日常積累,不能只會做表面功夫,個人有了深厚的知識儲備,答案才會更加彰顯水平。

    關於積累這方面,能看的東西不少,包括: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半月談、求是網,裡面都是可以用來積累的好文章。

    其中對於近年時政熱點、會議精神、政策檔案的分析和解讀,都是積累的重點所在,因為遴選題目的時效性還是挺強的,每年的題目都會結合不少時事熱點,如果瞭解不多,那麼肯定很難寫出一番見解。

    總之積累這個事說起來很簡單,平時就看看文章什麼,人民日報、求是網、半月談這些大家都很熟悉,可能之前備考申論時就看過不少。但仔細想想,除了備考期間,大家有誰平時會去看這些東西。

    可恰巧寫作水平就是觀點和表達的體現,這些都離不開日常積累,想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就需要長時間、大量地看裡面的文章。透過大量閱讀,模仿、總結,自己的寫作水平才能有實實在在的提高,在遴選中才能答出有水平的內容,從而再筆試中拿到高分。

    3、大量真題訓練

    學了理論,練了思維,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做題上,只有多練真題才能更好地體會高階機關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所以找到自己目標地區的歷年遴選真題後,拿著狂刷就完事了。

    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真題卷的訓練一定要建立在自己有了穩定的基礎之上,否則大量的真題就被白白浪費了,到最後花了時間還收穫不到相應的效果,那隻會是事倍功半。

    這裡推薦幾份我用過的真題資料:粉筆遴選決戰100題、華圖遴選歷年真題精編、中公遴選公務員考試案例分析300題。

    這些真題我之前是全部刷完了,後續又找了許多真題套捲來刷,遴選筆試三小時,考場上想把題目寫完,並且要保證字型工整、觀點鮮明、邏輯清晰,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平時一定要練到足夠多的真題,到了考場上才能把握好時間,並保證好答案的質量。

    二、關於遴選面試的備考經驗

    說完了筆試,接下來說說面試,相比於最初的公務員面試,遴選面試我覺得其實是更難一些的。

    之前參加的公務員面試的現場我還歷歷在目,當時在考場上其實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只要一個人外貌整潔、形象良好、答題時流暢不卡殼、聲音洪亮有自信,那麼其實分數就不會低。至於實際內容都說了些什麼,考官有時候並不會詳細聽,只要說的不偏題不跑題就行了,偶爾有人說得有水平一些,或者是有亮點一些,分數直接就飆高上去了。

    但遴選的面試卻不是這樣,遴選的面試更注重內容,形式和內容方面我覺得是四六開。

    因為本身大家都已經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了,所以形式方面相對來說就沒那麼重要,大家基本上都能做到,面試核心關注的還是內容,也就是看你實際都說了些什麼,內容有沒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以及宏觀視角,有沒有發散的思維。

    其次遴選面試考察的核心是人崗匹配,也就是說面試作答一定要回歸到本質工作,以及自己報考的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上,這才是正確的作答方向。

    這方面其實不太好把握,所以我當時是報了個班,除了過去練練表達之外,核心目的就是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學如何答出高水平內容。因為遴選報班的人不多,當時報的某公的班裡就只有寥寥數幾人,所以平時老師都是輪著單獨輔導,幫我熟悉面試流程,抓各種面試細節,並且教我如何運用發散思維,答題答出個人風格和水平。

    後來的時間就是大量練真題了,每天跟班裡的考友對練,對著老師單獨練習,以及晚上下課後自己一個人加班練習。面試的核心其實就是開口說,儘管備考期間學了一大堆理論和細節,腦子裡的確裝了不少東西,但最後還是要落實到答題上,開口要能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當時除了機構給的真題,我自己也另外買了兩套,總之每天幾乎就是從早練到晚,那段時間又讓我想起了最初公考面試的時候,兩次面試報班是如此的相似,但

    如今我面試的水平可以說是碾壓了當年幾個檔次。

    除了培訓,面試期間要做的就是堅持積累,筆試期間看的人民日報、半月談啥的我依舊在看,同時潘戰的高階機關工作思路我也是經常拿來重溫,以此結合自己的面試答題,重點和細節兩手抓。

    等到後來上了面試考場,我的發揮還是挺不錯的,比平時就緊張了一點,但也成功按捺下去了,所以說面試一定要進行充分練習,這樣到了考場才能穩定發揮。

    ----------------------------------------------------------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都不是衝著遴選來的,不少人說公考要一步到位,其實考入基層的人應該都有體會。

    最初進體制的時候,大部分人想的只是上岸就行了,因為現在公考競爭這麼嚴重,能有個編制崗就不錯了,但等到實際工作後,才會發現各種各樣的不滿意,於是才有了遴選的念頭。

    其實但凡當初下功夫考個好的單位,後面也不用再費功夫遴選,但有些事就是無法預知,既然當下還有心氣,還沒有想著一個單位待到退休,那不如就遴選衝一把,畢竟到了更高的平臺,才能看到不同的事物,體會到不同的觀點和感受。

    相比於縣城,市區或者省城肯定是更好的選擇,有時候顧慮太多不是壞事,但會成為制約自己的枷鎖。

    所以還是先考了再說,就算到時候真不想走了那也就算了,畢竟只有考上了才有資格想這些事,所以如今的這些顧慮還是先往後放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動機分裝線的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