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寶趣談

    兄弟在困境中患難與共的史書上不少,可一旦成為君臣,兄弟之間感情像四爺和十三爺這樣好的有的有始有終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歷史上真實的的四爺胤禛和十三爺胤祥關係好到比《雍正王朝》中的關係還要好,看了《雍正王朝》的觀眾給胤祥起了個外號叫“常務副皇帝”。

    歷史上尤其是雍正繼位後,老十三除了皇帝的位置,其他沒有什麼事是他不能過問的,還是雍正特意要求國家大事全部要讓胤祥知道。大臣們把奏摺交給雍正御批的時候,雍正都要問一句王知道嗎?

    雍正在給某位臣子回覆硃批時寫到“怡王變色,朕不得已就範”。

    從雍正和怡親王的關係可以看出雍正並非無情之人,相反還是一個愛憎分明,既有雷霆手段,又有情有義的漢子。

    清代沿襲漢族的輩分關係,如果誰當皇帝必定有名字重複字的避諱!雍正名胤禛,其他兄弟胤字輩的全部改為允!唯獨十三爺!康熙帝時期名胤祥,死後神道碑依舊提名胤祥!其他王爺無一例外全部允字提名!縱觀清史也是空前更是絕後!

    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原本只是康熙帝的庶妃(和答應差不多),去世後康熙看在胤祥份上追封為敏妃並葬入了康熙帝景陵的妃園寢。

    雍正皇帝繼位,還違反祖製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康熙六十一年,剛剛即位便下旨追晉“皇考敏妃”章佳氏為皇貴妃、諡“敬敏”,並違反祖制下令將章佳氏的棺槨從景陵妃園寢遷出,葬入了康熙帝景陵的地宮之中。

    康熙地宮裡以前只有皇后和追封的皇后才有資格入住帝陵地宮。給出的理由更是直白:“朕做這一切,就是為了吾弟允祥!”

    一、幼年經歷遭遇相似,同病相憐。

    雍正皇帝生於1678年12月13日,胤祥生於1686年11月16日,相差8歲。

    雍正帝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從小撫養,孝懿仁皇后於1689年8月24日薨逝,當時胤禛不滿11歲,回到生母烏雅氏身邊,而生母把全部的關愛都給了不滿兩歲的老十四胤禵(1688年2月10日),胤禛因為有了嫡子的名分,生母對他生疏而淡漠。

    胤祥13歲喪母,因為生母身份卑微,從小雖然頗受康熙帝寵愛,但由於母妃出身低賤,皇宮那麼大,康熙帝又政務繁忙,誰都可以作賤幼小的胤祥,《雍正王朝》中有一段,胤祥說:四哥,要不是你,我早被他們折磨死了,記得有一年替太子背鍋(太子背書沒有完成,師傅懲罰,我捱了板子),又被大阿哥胤褆罰跪在三九天的毒太陽下,我中暑暈倒,人事不醒,……

    我(胤祥)醒來已經是下半夜,看到你懷裡抱著我,在打瞌睡,就知道你救了我,害怕你走了奴才不經心,我高燒反覆,…要不是你救我,以他們歹毒的品效能讓我活到現在嗎?

    胤祥生母去世後,康熙皇帝把胤祥交給烏雅氏撫養,烏雅氏對於親生的胤禛都愛搭不理,別說寄養的胤祥了。

    雍正帝得不到生母的關愛,看到與自己同樣失去母親的十三爺胤祥,就覺得同病相憐,加上對十四爺胤禵受母親疼愛的嫉妒,所以與雍正帝和胤祥走得最近,而且對十三爺胤祥一直特別照顧。

    二、為兄弟時志趣相投,形影相隨。

    1730年,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去世後,雍正皇帝在祭文中寫道:

    他們從小一起練習書法,胤禛還親自教胤祥算數,每次分別,都書信往來。書信當中還有允祥創作的詩詞,胤禛特意收在了自己的詩文中,使得允祥的部分詩作流傳了下來。

    胤祥從小就很聰慧,文武全才。既會寫詩詞又能書會畫,騎射技藝也頗為精湛。康熙出巡經常帶在身邊。

    康熙喜歡帶他圍獵,有一次一隻猛虎突然跑了出來,其他人都離康熙皇帝較遠,身邊只有年少的胤祥,只見他不慌不忙,氣定神閒的操起大刀就猛砍,康熙欣慰的撩須讚歎,隨駕的朝臣也驚歎不已。

    自1698年夏13歲的十三阿哥胤祥第一次跟隨皇父去盛京謁陵後,直至1708年秋康熙皇帝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皇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十三阿哥胤祥帶往。如1705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胤礽外,隨行的皇子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康熙南巡,皇子中只有太子隨駕次數才能和他相比。尤其是第四次,康熙還讓他特意去祭拜過泰山,器重程度可見一斑。

    在大家的眼中,胤祥前途無量。

    可第一次廢太子後,突然來了大轉折。

    三、波詭雲譎的廢太子。

    廢太子事件中,歷史記載很少,只說皇長子胤褆行巫蠱之術,魘鎮太子,皇十三子也牽扯到此事中。也有說,胤禛也又牽扯其中,胤祥一力承擔了,因而被康熙囚禁在宗人府十幾年。

    官方史籍《清聖祖實錄》上,的確沒有記載允祥是何時被開釋的。

    《雍正王朝》中是康熙撞破太子和后妃有私情,太子調兵預謀反,被識破,康熙震怒,廢除了太子。

    但廢太子後,胤祥被圈禁確實是歷史史實。

    雖然胤祥被圈禁了,但兄弟情分卻更加緊密。

    四、九王奪嫡大戰,胤祥不嫌皇四子胤禛勢孤力薄獨自站隊胤禛。

    十三阿哥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同父異母弟,同父同母的十四阿哥都和八阿哥一黨,胤祥不嫌皇四子胤禛勢孤力薄,與他結成一黨,積極謀奪儲位,捲入黨爭漩渦。

    《雍正王朝》中,胤禛和胤祥從江南籌款賑災歸來,胤禛領了清理戶部虧空的差事,請求康熙皇帝和胤祥一起辦理,被康熙拒絕,希望胤禛做一個真正的孤臣。

    以我以前的分析,康熙已經基本默定繼承人為胤禛,皇帝自稱“孤家寡人”,這就是磨礪胤禛,讓他體悟為君之道。

    劇中,胤禛的謀士鄔思道也建議,胤禛多體悟康熙的帝王心術。

    康熙皇帝雖然沒有允准胤祥參與戶部虧空,可胤禩清理冤獄時,胤祥被派遣去協助胤禩,這是掣肘胤禩,擔心胤禩在清理冤獄時營私舞弊。

    康熙晚年過於寬仁,以致國庫空虛,吏治敗壞(宰白鴨事件),民生凋敝等社會矛盾突出,康熙歲數大了,精力不濟,因此用康熙的話,繼承人必須是堅剛不可奪志。符合這個人設的,年長皇子當時只有胤禛。

    1708年,康熙皇帝將皇太子胤礽廢黜後,懲處爭奪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十三阿哥胤祥與皇長子胤褆、廢太子胤礽同時被捕圈禁。

    為救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大包大攬,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使四阿哥胤禛得以開釋,擺脫干係。若不是捲入黨爭,尤其不成為鐵桿式人物,生性寬仁的康熙皇帝完全可能給他一個很不錯的政治前程。

    允祥的聰慧,為人厚道,與胤禛有著相同的喜好,又一心維護胤禛,使得兄弟二人的親情關係更加緊密。

    五,雍正繼位後,生前榮寵“前無古人”,是真正的常務副皇帝(最忙時,身兼九職)。

    胤祥一生的得失、喜怒哀樂、榮辱興衰,都與哥哥胤禛息息相關。

    胤祥文武全才,最多的一人身兼九職,照樣不辱使命,把各類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條,實屬罕見。不愧是胤禛讚揚的:柱石賢弟

    胤祥一生在許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例如軍事、司法刑獄、水利、用人等。

    1、胤祥在軍事上:

    雍正皇帝建立軍機處後,胤祥出任首席軍機大臣。

    雍正對胤祥評價:“少稱神勇,帷幄運籌,計周萬里”

    雍正繼位,八爺黨虎視眈眈,雍正採納鄔思道建議,用年羹堯換代替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胤祥出任總理王大臣,全權負責西北用兵,不僅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且“軍需皆出於庫帑,絲慄不以及民”。《清史稿》

    胤祥一方面大力發展軍事,同時還儘量來減輕國家在軍事方面的開銷,成為“挽輸數年,海內未嘗知有用兵之事”。

    在用兵方面,胤祥也有自己的見解,不因為雍正是皇帝,就阿諛奉承,當時雍正帝提出一個出兵西北的軍事構想,朝臣都說“陛下聖明”。但只有怡親王說:“此言不足恃”。雍正慈祥地看著滿目憔悴的允祥,就採納了胤祥的建議說:“朕深以王言為是。

    雍正在軍事上對胤祥的依賴程度,看他給嶽鍾琪的批示,就可見一斑。

    年羹堯壞事後,胤祥力排眾議推薦嶽鍾琪繼任撫遠大將軍,繼續對西北用兵。

    雍正六年七月,嶽鍾琪就軍需問題再次上折。雍正帝批示:“今日怡親王家中有點私事,待王行走時,將事情交與王后,下回奏摺來批”。其倚重之深可見一般。胤祥在雍正八年五月去世,雍正帝曾悲痛欲絕的說:“怡親王仙逝,朕方寸既亂”,由此便草草的結束了對西北的用兵。

    由此足以證明胤祥在軍需供應乃至軍事方面的巨大貢獻和特殊才能。對於那些不讀史書,胡亂戲說歷史的,請尊重歷史,竟然說胤祥不懂軍事,筆者都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得出的結論。

    2、在司法刑獄方面:

    《清實錄·世宗實錄》記載:

    “吾弟八年來,凡朕交王承審數十件繁難大案,皆以誠敬用心,以情理感格,罪犯自將事實招吐,諸案情罪無不允當。”

    胤祥去世後,雍正傷心欲絕,翻閱允祥審訊的案件卷宗,對允祥的評價。

    胤祥是個很務實的賢王,他在辦案中堅守:本懷總不欲使天下有一冤抑之人,使國家受濫刑之議。

    雍正皇帝覺得很有道理,命刑部,大理寺各地方將此言“刻成木榜堂署,時時省覽”,成為司法衙門的辦案鐵律。

    3、在財稅方面:

    康熙駕崩後,國庫只有800萬兩存銀,雍正繼位後,西北還在用兵,朋黨之爭,吏治腐敗,民生凋敝等爛攤子都考驗著新繼位的雍正和他的好助手允祥。

    經濟上“內外倉庫,不無虧空”不利情景,允祥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雖然胤禩也是總理王大臣,他不在裡面掣肘就不錯了,指望他黃花菜都涼了,他巴不得這兄弟(雍正和允祥)兩出事。

    允祥作為胤禛最為倚重的臂膀,義不容辭地挑起大梁。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允祥領戶部,管理三戶事,他以“國家休養生息,民康物阜”拉開了財賦改革的大幕。

    《清實錄·世宗實錄》記載了胤祥為了儘快恢復國庫存銀的有效辦法:

    錢糧除地方正項外,其軍需各省動用之項,具體到日,應準應駁。應駁之事定需送會考府檢視。針對不同情況,分給予查抄、給予凍結、給予期限三等區分。

    因此做到了寬嚴相濟,因人因地制宜。很快取得了成績。但也遭到了不少人抵制,比如郡王允裪,他仗著自己郡王的身份,對政令置若罔聞,允祥下令讓他變賣家產償還,後來還是雍正求情才免責。

    允祥做事公司嚴明,不徇私枉法,一心為國家出力,贏得了朝野讚譽,也為新朝開了好頭。正是有了允祥不畏艱險的殫精竭慮,雍正王朝岌岌可危的局面得一扭轉,財政困局一破,各項新政也就陸續開始推行。

    按照《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記載:

    上繼位之初,國庫只存銀八百萬兩,到雍正八年卻高達六千兩百多萬兩。

    允祥的財政改革,讓康熙晚年的民生凋敝,財政混亂有了強有力改變,緩和了社會矛盾,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大清王朝鼎盛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治水方面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三年八月,加俸銀萬。京畿被水,命往勘。十二月,令總理京畿水利。

    在財政改革初見成效後,允祥又被任命為“國之命脈”的水利治理,成為國家水利治理方面的“總理”人員。

    封建王朝更替許多與水患是分不開的,明朝末年先是發大洪水,後是旱災,李自成起義就是西北連年大旱,民不聊生,後來起義隊伍壯大,李自成佔領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明朝滅亡,大清在多爾袞帶領下趁機入關,一步一步定鼎中原。

    康熙屢次出巡都要考察水利,足見水利之重要。《雍正王朝》開篇就是黃河發大水,國庫空虛,胤禛和胤祥去江南籌錢修河。

    允祥領命後,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多次實地考察,拿出了有理有據,切實可行的治水方案,雍正皇帝評價:歷勘周祥,區劃得當。

    這兄弟兩配合的天衣無縫,雍正看到這麼祥盡的治水方略,很是激動,決定進一步放權,以便允祥治水。命令:所有州判以下等員,悉聽管轄。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

    四年二月,疏言直隸興修水利,請分諸河為四局,下吏、工諸部議,議以南運河與臧家橋以下之子牙河、苑家口以東之澱河為一局,令天津道領之;苑家口以西各澱池及畿南諸河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領之;永定河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領之;北運河為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領之:分隸專官管轄。

    允祥將治水機構權力集中,管理明細化,辦事效率明顯提高,從而解決了水患,為國家長足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清世宗御製文集》中,記載了一首雍正皇帝對治水有功之胤祥大加讚賞的御詩,足以證明胤祥在治水營田方面的巨大貢獻:

    經理度支需贊畫,

    疇諮水土奏豐穰。

    年年景福由天賜,

    長秉丹衷達九閶。

    4、不拘一格發掘人才

    《雍正王朝》劇中說李衛是雍正皇帝潛邸的奴才,他是雍正最信賴的臣子,其實真正的李衛並不是乞丐,是捐官出身。

    允祥總理朝政後,推薦李衛給雍正說“才品俱優,可當大任”。

    李衛也不負允祥期望,一直做到直隸總督,成為最能破案的能吏。

    《清實錄·世宗實錄·卷六十二》記載了雍正皇帝對於李衛的正面評價:

    嘉許之懷,筆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顧,安肯毅然直陳。

    雍正初期,雖然也為允禮安排了事務,但信任程度和允祥沒法比,還達不到絕對信任單獨辦差的程度。

    但胤祥對於胤禮的評價較高,並以胤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為由,向雍正皇帝舉薦,而事實則證明了胤祥的“慧眼獨具”。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了雍正皇帝對胤禮的正面評價和胤禮得到的巨大恩寵:

    諭曰:“果親王秉性忠直,皇考所信任。外間頗疑其嚴厲,令觀密奏,足見其存心寬厚,特以宣示九卿。”

    允禮體弱,上命在邸治事,越數日一入直。

    後來允禮成為雍正留給乾隆顧命王大臣。

    六,允祥人品高尚,自律謙恭

    康熙在位,允祥只是貝子爵位,雍正繼位第二天,直接封為怡親王。雖然老三和老八也封了親王爵位,但那待遇跟胤祥可是天壤之別。

    知道允祥手頭拮据,直接賞了二十三萬兩白銀,允祥多次退讓,最後雍正發火了,允祥才實際留用十三萬兩。

    這還不算,特准許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辭謝。

    雍正覺得對十三弟還是不夠好,又把原來只歸皇帝本人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十三爺王府屬下,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老十三已經不受,雍正不許。

    雍正三年(1725年),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雍正這是又在允祥母妃封皇貴妃外破了祖制封賞老十三,允祥堅辭不受,又下旨給他增加俸銀10000兩,以資嘉獎。

    雍正不僅在各個方面對胤祥極好還想著死後能與胤祥合葬,最初雍正清東陵選擇墓址,結果發現選好的九鳳朝陽山土質不好,容易產生積水,因此雍正廢棄了九鳳朝陽山的墓址,又派自己最信任的胤祥去幫自己選擇新的墓址。

    胤祥則在河北易縣永寧山幫雍正選好了墓址,也就是現今清西陵中的雍正泰陵所在地。對於胤祥選擇的墓址雍正十分滿意,因此雍正特意想讓胤祥與自己合葬在一起,嚇得胤祥趕緊跪地磕頭推辭。

    允祥病重的時候雍正再次又想把吉地給他,允祥跪地磕頭請求雍正收回成命,雍正擔心刺激允祥病情加重,雍正這才作罷。

    老十三從不恃寵而驕,進退有度,工作任勞任怨,為國事操碎了心。雍正誇他“柱石賢弟”。

    七,生前尊寵,死後哀榮,是真正的棠棣情深之“後無來者”。

    雍正八年允祥病逝,雍正雍正悲傷過度,悲慟異常,吃不下睡不著,還親自素服一月。

    老三因為參加允祥祭奠遲到,被雍正申飭,削爵並圈禁在景山永安亭。

    允祥死後,雍正悲痛欲絕,還親自將允祥的名字改了回來,為胤祥。這在清朝歷史上還是頭一遭。雍正為胤祥建祠堂後,親自下令說:“怡親王建祠後,或許會有人怨朕,但你們不能遷怒於怡親王。壞事都是我做的,後人不要妄自揣測,懷疑怡親王。朕萬年之後,十三弟是要流芳百世的,朕期待著那一天。”

    在雍正的心中,十三弟註定是要流芳百世的,至於他自己在後人心中的形象則無所謂好壞了。所以冷酷無情的雍正也有柔情的一面。

    後來,民間有百姓要為允祥建祠堂,雍正恩准後,還劃撥三十餘頃田地作為祭田。

    雍正曾如此稱讚胤祥:“王之年齒小朕八歲,不但賴王襄贊朕躬,且望王輔弼於將來,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業,使中國家受無疆之福。此實朕之本懷。”

    意思是,胤祥是值得託付的人,是國家的頂樑柱,如果我的後人,也能得到胤祥的輔佐,定然是周公輔成王一樣,是社稷之福。

    到了乾隆十九年,乾隆帝為追思胤祥當年的贊襄大功,特意下詔命怡親王的的人為“世襲罔替”親王。

  • 2 # yinyin1983

    雍正皇帝弄死了那麼多兄弟,不找一個兄弟對他好一點,不賞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他不徹底成混蛋了。雍正和怡親王胤祥的“兄弟情”,不管是不是雍正做給別人看的,反正縱觀清王朝296年的歷史,從沒有過。不正常中,有正常,也有不正常。

    清王朝沒有實行嫡長子即位制度,導致了歷代皇子之間,關係極不和睦。都有當皇帝的機會,客氣的總會被瞪眼珠子的淹沒。

    乾隆皇帝,是命運最好,即位最為順利的清朝皇帝,他對他僅剩的兩個弟弟弘晝、弘曕怎麼樣?不怎麼樣。金錢、府邸、爵位,乾隆很慷慨,這本也是天潢貴胄的特權。可這兄弟兩個除了經濟特權,只剩下混吃等死了。至於政治上,乾隆真是一點面子都沒給過。

    乾隆即位時,弘曕2歲,連皇帝都不知為何物的嬰幼兒哪來的機會爭奪儲位,哪來的機會招惹乾隆,他為何32歲便掛了?有一次,弘曕給太后請安,跪錯了地方,他跪在了乾隆應該下跪的地方。同時跪錯的還有弘晝。這兄弟倆怎麼了?偏愛往要命的地方擠?無非是平常也擠過,只不過時間段換了,他們的哥哥成了皇帝,成了一個政治上不允許親王宗室干政的皇帝。乾隆、嘉慶、道光三朝,120多年,軍機處裡沒有一個“愛新覺羅”參與。

    1999年上映的《雍正王朝》,弘晝上演過給活著的自己辦喪事,即“活出喪”。他為何如此荒唐?還不是讓乾隆刺激的。給太后下跪,跪錯了地方,乾隆借題發揮,弘晝被罰俸三年,弘曕被革去親王爵位、降為貝勒、永遠停俸。

    面對從來沒有和自己爭過皇位的弟弟,乾隆都如此小心謹慎。那對於玩命和自己爭過皇位的兄弟們,雍正做得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乾隆即位之初,還不瞭解他的父親為什麼沒有骨肉親情,以至於他恢復了很多被父親開除出宗籍的天潢貴胄們的身份和待遇,特別是困擾雍正即位不正的十四阿哥胤禵。後來,在十幾年的治國實踐中,乾隆明白了他的父親為什麼沒有骨肉親情,以至於他做得比他的父親還要過分。

    乾隆的父親雍正,很多時候是個性情中人,對人好的時候往死裡好,對人不好的時候往死裡整。為什麼有傳言說雍正弄死了康熙皇帝,因為後面的事兒他做得太不地道,不得不讓人聯想他前面是不是也做過。

    康熙能力強,兒子多,接替他皇位的鬥爭,在歷史上屬於“蠍子拉屎毒一份”的熱鬧。“九子奪嫡”,沒有一個等閒之輩,誰當了皇帝,清王朝都會在正常的軌道上行駛。

    雍正王朝,政績斐然。沒有雍正這個工作狂,根本談不上後來的乾隆盛世。但雍正最出名的卻不是他的政績,而是他操縱下的手足相殘。

    雍正王朝,皇帝的大哥、二哥被監禁至死;八弟、九弟被秘密處死;三哥、十四弟被永遠囚禁。其他宗室成員被殺,被關,被流放的更是不計其數。特別是“阿其那”、“塞思黑”這兩個詞彙,儼然已經成為愛新覺羅家族的恥辱印記。

    弄死一個兄弟的皇帝,滿大街都是。弄死兩個兄弟的皇帝,也可以成為李世民。弄死一群兄弟的皇帝,雍正肯定天天做噩夢。他多麼希望有一個兄弟能夠讓他愛護一下,以此來證明他不是個“混蛋”。於是清王朝親王諡號最長,陵寢最大,兼職最多,工作最玩命,被雍正稱為“柱石賢弟”的胤祥,輝煌在了雍正王朝的舞臺。

    雍正為何和胤祥有“棠棣情深”的兄弟情?第一點,兄弟倆工作比著玩命。第二點,兄弟倆比著抄家,比著得罪人。總之是清王朝的愛錢人士,即官僚集團,把這兄弟倆死死綁在了一起,共同進退,榮辱與共。

    胤祥,能文能詩,書畫俱佳,精於騎射,甚慰康熙的愛子之心。12歲的胤祥,從康熙三十七年開始,到太子胤礽被廢的十年間,只要康熙出京,不論幹什麼,一直把胤祥帶在身邊。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胤祥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能辦大事的人,心理素質必須過硬。從這點上看,胤祥的心理素質遠勝於常人。一般人突然遇到一隻耗子也會頭皮發麻,何況是老虎。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胤礽被廢的波及,表面上不再受康熙的喜愛,甚至可能被圈禁了一段時間,但絕不是十年。

    康熙五十年以後,胤祥得了鶴膝風,也就是膝關節結核的可能性極大。這個病,伴隨了他整整後半生。

    胤祥在康熙朝可謂大起大落。輝煌後的落寞,會把人推向兩個結局,一個是破罐子破摔,一個是飛黃騰達。從胤祥得了鶴膝風,能夠足足忍了一年,而且外人不知道來看,這位阿哥的心挺狠,和雍正有一拼。雍正和胤祥最成功的地方,是整頓吏治。中國古代的官僚集團,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到了清王朝的時候,對於利益的拿捏,已經爐火純青,不是一個狠皇帝,根本玩不過這幫只顧利益不顧社稷的專職腐敗集團。

    康雍乾三代,為何雍正王朝做好了承上啟下,因為雍正的吏治改革最成功。最成功的關鍵在於,雍正狠,胤祥也狠。君臣都是狠角色,官僚集團沒有多少見縫插針的機會。乾隆王朝為何前緊後松,最後演變成全國腐敗,因為總是乾隆在單打獨鬥,打了幾十年,誰人不累。

    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主要管理戶部和會考府。雍正即位之初,最缺的是錢。縱觀雍正王朝,幾乎所有的重要政策都是衝著錢去的。升官發財,流行了幾千年,錢上弄不好,談不上整頓吏治。

    雍正成立會考府,一是稽核怎麼用錢,二是把官員欠朝廷的錢拿回來。稽核怎麼用錢,容易,追討虧空,困難。借錢的是孫子,還錢的是爺爺,站著借錢,跪著要債,自古都是這樣,皇帝追債也不容易。雍正、胤祥的辦法很簡單,五個字:少扯沒用的。能還的還,不能還的抄家。

    雍正“抄家皇帝”的外號,胤祥居功至偉。胤祥這種辦事不留後路的方式,境界很高。沒有了後路,皇帝自會自願充當臣子的後路。沒有後路的臣子,更會一心一意替皇帝辦事。雍正很喜歡胤祥的這種方式,越喜歡越信任,越信任差事越多。最終,胤祥積勞而逝,年僅四十四歲。

    另外,胤祥辦事不留後路的方式,最為進入雍正意境的是,他不會結成朋黨。得罪那麼多人,誰跟你混。雍正一生最怕的就是朋黨,乾隆比他爹還要怕。父子對於朋黨,不惜變態勝變態,寧願千古第一“變”,也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雍正對胤祥,不光不擔心他結成朋黨,反而鼓勵一些臣子去結交胤祥。有些人擔心,怕雍正反覆無常,雍正說,不要怕,我弟弟我瞭解,你儘管去,朕不會找後賬的。除了胤祥,雍正不敢為任何人打包票。隆科多、年羹堯、鄂爾泰、張廷玉、李衛,哪個不是朋黨,哪個跳出了官僚本性,都沒有。

    胤祥死後,雍正把他名字的“允”改回了“胤”,意思是不是,兄弟共有天下,共治天下,共享殊榮,我雍正是一個及看重骨肉親情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你最發愁的是兒子的工作?還是兒子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