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榆木疙瘩牌慧根
-
2 # 劉導遊世界
只說一點,全球佛教弟子頌的《心經》,歷朝歷代翻譯的版本有6種,而大家公認的,頌得最多,最普遍的《心經》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版本。不僅是在大陸,甚至連日本,南韓佛教徒頌的也是玄奘法師譯版《心經》。
甚至連王菲用歌聲唱《心經》,表達虔誠。很多很多...
-
3 # 章箋
唯識一宗傳了一代半就亡,
根源在於中國的皇道大於天,沒有宗教性,上下全是實用以教發財去災之用。同時華人不講邏輯及科學研究,對唯識那種邏輯與思辨的東西根本不上心。
唯識一宗也就留下一些語錄,條規.概念,被後人套用忽悠,來嚇人裝大罷了。
-
4 # 周士淵A
向唐三藏法師玄奘三拜。取回經書後,豐富了大中華人民的智慧,提高了靈魂係數。使大中華走向了強盛。可以度人,可以消業,可以度革命先烈,功大矣。√√√
-
5 # 淡泊的明月a
《西遊記》是吳承恩先生根據玄奘西行的歷史事件,所作的藝術加工。
玄奘大師於公元627年,赴古印度尋求佛法,他西行5萬餘里,歷時十幾年,從古印度帶回大量佛經;回國後,窮其一生都在翻譯佛經,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幾位佛經翻譯大師之一,他也是著名的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不只在中國,在整個亞洲,乃至世界上,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印度,日本,南韓等地。
我們現在經常讀到的很多著名的佛經,都是玄奘大師當年翻譯的,如《心經》,《藥師經》等等,玄奘大師對佛教經典的傳承和佛教文化的傳播,作出了無法估量的巨大貢獻。但他的貢獻卻不僅侷限於佛教,他西行求法,契而不捨的精神,也成為一種精神座標,千百年來,影響激勵著很多人。
-
6 # 糖送八大家615
玄奘大師帶回來的經書,都是原版的梵文經書,意思更加準確。因為之前的經書很多都是透過中間幾種語言翻譯過來的,難免就會和經書本意出現偏差。再就是確立了大乘佛法在中國的發展,小乘渡己而大乘渡人,對後世漢傳佛教的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遺憾的是,玄奘大師開創的唯識宗理解難度太大,沒有傳承下來
-
7 # 王爺非皇
初果斷三結,其中就有疑!唐僧對當時流傳的現有佛法懷疑,就說明唐僧不是初果,所以去佛發源地去求真的佛法。那麼唐僧找到真佛法了嗎?沒有!同時代達摩的傳人已經在潛山發揚光大禪宗,傳到五祖了,奇怪的是,唐僧沒有去南方尋求而去印度?唐僧和五祖是同時代人,居然沒有交集,難道資訊閉塞?以唐僧的智慧,遇到五祖會是什麼情況?唐僧還有西行的必要嗎?
-
8 # 柏子禪
唐玄奘翻譯的經典著名的有:
1,《大般若經》,此經梵文原本20萬頌,翻譯成漢語600卷,因為文繁義約,其梵文原本又是後期版本,經人改的較多,內容反不及鳩摩羅什《大品般若》義理重點明朗完善,所以學般若者寧可以《大品般若》為學習為主,因為《大品》有龍樹《大智度論》註解,內容更正確不容易偏差。所以《大般若經》很難流通。
2、《瑜伽師地論》,此書是玄奘西遊求經的主要目標,因為此論是以《解深密經》為依據的,所以和《般若經》不合,而《般若經》是“大乘佛教”的根本,中國佛教界人習慣上最重視《般若經》,《法華》《維摩》《彌陀》等經,都是以《般若經》為教理根本的。所以,自唐以後此論就鮮有人研究了,直到民國才有韓清淨居士才又精研此論,此後,又歸於寂寞。
3,《般若心經》,因為譯文簡練,此經是唐玄奘譯作中流通最盛的,《心經》出自《大品般若經》中的(奉缽品)(習應品)等。對比(奉缽品),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容易讓人理解為“空空如也”的“斷滅空”。而“奉缽品”中還有“離色亦無空”的話,就是說萬法是“當體即空”的,並非斷滅後才是“空”。
唐玄奘翻譯的經典,之所以不太流通,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翻譯的名詞不如鳩摩羅什譯的明朗簡練,比如鳩摩羅什譯的觀世音,玄奘譯作觀自在。文殊師利,玄奘譯作“曼殊室利”等,當時就引起一些僧人的不滿,法藏、道宣等甚至離開了譯場,乃至後來武則天翻譯《華嚴經》時,仍然採用以前的譯法。
至於玄奘經書的作用,主要是產生了法相唯識學這一學派。
-
9 # 映月湖邀月閣
這個問題太深奧,我回答不了,我倒是想請教另一個問題,玄奘法師從取經到回國之後的譯經,語言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唐有那麼多人懂印度語?
-
10 # 尚書房主人
給當時的華人帶來了邏輯思維,可惜華人對此不感興趣,僅傳一代就失傳了。
回覆列表
神馬作用也沒得發揮。
不限於此,更可悲的在於唐僧——
全稱是唐朝玄奘三藏法師,
一手創立的唯識宗;
傳了三世及亡。
這個宗派很早就已經斷代了,
只有著作留下而沒有法師繼承衣缽,
所以就算學佛的也沒多少人知道這個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