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考特尼2G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創立,以羅傑斯為代表,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和其它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並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人本學派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人本主義最大的貢獻是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致性,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的心理。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1908~1970)和羅傑斯(1902~1987)。馬斯洛的主要觀點:對人類的基本需要進行了研究和分類,將之與動物的本能加以區別,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發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標和滿足物件的不同把人的各種需要從低到高安排在一個層次序列的系統中,最低階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這是人所感到要優先滿足的需要。羅傑斯的主要觀點:在心理治療實踐和心理學理論研究中發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論",並倡導了"患者中心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人類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即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力,它是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各種潛能的趨向。

    主要貢獻:1、把人的本性與價值提到心理學研究物件的首位。人本主義心理學把心理學看作是一門重要的人學,它在使心理學走上研究人或人性的科學道路上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布根塔爾指出:人本主義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史上的"一場重大的突破",也是"人關於自身知識的一個新紀元"。它在人類狀況方面會發生的變化,將同我們在過去那個世紀已看到的物理學方面的變化同樣深刻。

    2、突出人的動機系統與高階需要的重要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批判了傳統心理學把人獸性化、非人格化和無個性化的傾向,闡明瞭動機的巨大作用和層次理論,突出了人的高階需要所具有的更大的價值。

    3、提出實驗客觀正規化與經驗主觀正規化統合的新構想。人本主義心理學批判了傳統心理學中的方法論的僵化、二歧式思維和實驗主義,提出將實驗-客觀正規化(experimental-objective paradigm)和經驗-主觀正規化(esperimental-subjective paradigm)統合起來的新構想,突出了開放研究、整體分析和多學科式跨學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意義。

    主要理論:1、馬斯洛提出的需要階段和自我實現等理論。

    2、羅傑斯提出的個人中心治療和同理心等治療理論。

    Rogers的在人本主義的治療中特別重視治療師必須要有三個成分: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關懷與同理心。

    意義:1、相信兒童的潛能--自然人性論: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基於自然的人性論,認為有機體均有一定的內在傾向,以有助於維持和增強機體的方式來發展自我潛能;強調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潛能決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個人生來就是"佛",帶有"佛性",惡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環境造成的。

    2、注重兒童的需要--實現"各自"的自我:馬斯洛根據動機與需要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經典的需要層次理論,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安全、歸屬感和愛、尊重、認知、審美和自我實現的一般模式。

    3、兒童共同成長--知情統一的教學觀:羅傑斯(1963)認為,生活是一個使個體不斷成長並達到完美的程序,這個程序是實現傾向的,指向於個體的成長、自主、擺脫外部力量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環境(包括教育的因素)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人本主義思想的侷限性主要體現為:

    1、理論體系不夠嚴謹,缺乏對基本觀點的明確目標和充分論證,一些概念也描述得很模糊。

    2、過分強調自我實現和自我選擇,認為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傾向,忽視社會環境和後天教育對人成長的影響和制約。

    3、人格問題研究方法有其積極意義,但作為一種方法論體系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缺陷。排除整體分析和經驗描述,單純以自然科學的實驗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說明人的精神生活相互聯絡和因果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研究高質量親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