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秋月236
-
2 # 使用者小梨渦
1、名節重於泰山,利慾輕於鴻毛。
2、願竭力以守義兮,雖貧窮而不改。
3、為人善處事,常懷律己之心;為官慎用權,勤修為政之德。
4、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
5、無私無偏,王道蕩蕩。
6、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
7、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8、小利,大利之蛀;貪小利,則大利必亡。
9、民之治亂在於吏,國之安危在於政。
10、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11、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12、流水離開河道,定會氾濫成災;慾望失去控制,勢必釀造悲劇。
13、愛半文不值半文,莫謂世無知者;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
14、從來天下之患,無過官冗,人人能言其弊,而不能去其害。
15、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16、腦勤要多思,眼勤要多看,嘴勤要多問,耳勤要多聽,手勤要多記,腿勤要多跑。
17、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18、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19、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20、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
21、礪操行以修德業,當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貧,當自省;謀善舉以澤眾生,當自勵。
22、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23、處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誠,誠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2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25、非其路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知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
26、家庭應該是廉政的港灣,而不應該成為腐敗的漩渦。
27、根本是理想信念問題,而總開關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8、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29、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
30、至清廉平。路遺不受,請謁不聽,據法聽訟,無有所阿。
31、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2、廉潔愛人者厚其祿。
33、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少。
34、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
35、君子憂道不憂貧。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7、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飲,多則無益;米粟萬種,僅三餐裹腹,無慾為高。
38、心無私慾,自然會剛;人無邪念,自然公正。
39、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40、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
41、明事理而不妄取,尚名節而不苟取,畏法律而不敢取。
42、志不強者智不達。
4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4、其身正,不令而行。
45、官階有大小可大亦可小,人品有高低求高不就低。
46、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
47、賞善罰惡,不可偏廢。
48、尋丈之繆,實始毫釐;君子畜德,無忽細微。
4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表。
50、愛餌銜鉤,悔在鸞刀。
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2、貪利者害己,縱慾者戕生。
53、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54、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自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55、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效而後擇。
5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57、大節不可失,小節不可縱。
58、欲心難厭如溪壑,財物易盡若漏卮。
59、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60、清能律貪夫,淡可教君子。
61、人臣之欺君,必自其貪於貨賂也。
62、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63、為人要勤奮,為民要服務,為黨要貢獻,為官要廉政。
64、罰一人,則千恐;濫一罪,則百夫愁。
65、金竹千年不變節,雲松萬年不彎腰。
66、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67、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
68、清正儉素,門無私謁。
69、正以處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了處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70、位高者事不可以煩,民眾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難治也,法煩難行也。
點選展開全文
-
3 # 我愛毒雞湯
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
2、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3、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菜根譚·概論》
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篇》
回覆列表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2、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 名
3、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4、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5、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6、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9、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