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如初不遇ZZ

    人生感悟故事1


    守得安靜,才有精進


    91歲的葉嘉瑩女士曾表示:她喜歡多些安靜的時間,多讀些好書,多些靜思,多些與先哲的神交。百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守靜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錢鍾書在春節也一樣專注學問,面對前來拜年的客人只透過門縫寒暄幾句,沒有讓客人進屋,有些不近人情。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超常守靜的功力,才鑄成大美之作。


    “動靜等觀”。人的生命與動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動態美,但不能過,更不能變味。追求動態美更不能演變成:公共場所的喧囂,極盡顯露能事的誇張動作,聲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換盞,資訊的有量無質。這都屬於厚動薄靜,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靜能安。南韓的一項長期跟蹤實驗顯示:長期身處節奏過快、喧囂的環境,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疾患,成年人邏輯推理能力會弱化,主管短期愉悅的細胞會更活躍。美國的腦科學研究也證實:長期守靜有利於神經細胞軸突的延長,有利於資訊在腦細胞中的儲存、分辨、比較與聯絡,有利於提升記憶力、分析力、判斷力與決策力。這些恰恰應驗了“水靜極而形象明,心靜極而智慧生”“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等諸多中華古訓。


    守靜以削冗舉要。資訊爆炸的當今,削冗力、舉要力至關重要。此力不舉,個人就無法從雜亂的海量資訊中甄別出主資訊與有效資訊。此力足,主資訊得以甄別,有效資訊得以連結,創新性認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而削冗力、舉要力、甄別力、連結力的提升無一不需要守靜。萬萬不可因佔有資訊的過於求多而擠沒了“思”的時間,車多而不管理堵路,資訊多而不整理堵心,學而不思則罔。過多的資訊缺乏整理,帶來的只能是負效用。只有在“不窺牖,見天道”的守靜中方能帶來創新與突破。


    守靜以求“資訊一致”。神經生物學進一步證實,注重整理資訊使頭腦中資訊得以一致,不但有益於認知創新,而且有益於提升積極情緒佔比。楊絳百歲時感言: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誰得“內在資訊一致”之法,誰就得“真實幸福”之道。


    守靜而“無不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葉、楊兩位大師因守靜有了大為,並得人生之大樂。“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環境略顯喧囂時,多些靜,或許更好。

  • 2 # 多才辰星3y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感悟: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上門按摩火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