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29396351570312

    風隨意寫出的畫豐子愷漫畫欣賞   豐子愷說:‘漫畫二字,望文生義,漫,隨意也。

    風隨意寫出的畫,都不妨稱為漫畫,因為我作漫畫感覺同寫隨筆一樣。不過或用線條,或用文字,表現工具不同而已。’豐子愷的漫畫,簡潔樸素,隱含著出世的超然之意和入世的眷眷之心,是那種讓人感動的平凡,或是令人落淚的辛酸。  瑣事中找到感覺   豐子愷漫畫的誕生始於他從日本留學歸來後。那時的豐子愷正處於苦悶時期,因為他讀的書、看的畫多了,覺得‘師自然’的忠實寫畫法與他幼年時‘印’《芥子園畫譜》一樣都是依樣畫葫蘆,便產生了一種‘我想看看書再畫,但是越看越不會畫了’,正是在這段苦悶時期,一種新的畫風在他的思緒中形成了。可以說,豐子愷的漫畫風格正是他從瑣事中挖掘出來的。一次,春暉中學開校務會的時候,由於豐子愷對會議內容無頭緒,便觀看‘那垂頭拱手伏在議席上的同事的倦怠的姿態’。回家後用毛筆把他畫了出來,把它貼在家門的背面獨自欣賞。這幅畫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不斷地把一些瑣事一一描出。他認為‘初作的畫,那是由景而發,有不吐不快的感覺’,還‘把平時信口低吟的古詩句詞也試譯出來。’豐子愷沒有想到要把畫發表。有一次,這些畫被夏尊丐發現了,他連聲讚賞:‘好!再畫!再畫!’豐子愷深受鼓舞,以後就更大膽了。他畫了之後,讓朋友傳觀。  鄭振鐸慧眼識畫   豐子愷的第一幅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發表在朱自清等人在北京主辦的文藝期刊《我們的七月》上,被鄭振鐸發現,鄭便四處打聽豐子愷的下落,向他索畫,並把豐子愷的畫陸陸續續地發表在他主編的《文學週刊》上,並冠以‘漫畫’之名。1925年,鄭振鐸又把豐子愷的漫畫選了絕大部分用文學週刊的名義結集出版,仍以《子愷漫畫》為名。這次出版的畫集得到了朋友們的熱情支援,紛紛為之作序寫跋。1926年,《子愷漫畫》又以開明書店版本出版,並且多次再版。從這以後到1935年,豐子愷相繼出版了《子愷畫集》(1927開明版本)、《學生漫畫》(1932年兒童版)、《雲霞》(1935年天馬版)、《人間相》(1935年開明版)、《都會之音》(1935年天馬版)等畫集。豐子愷的畫曾受中國畫家陳師曾的啟發,再加上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受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畫風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西洋畫派中,19世紀的著名畫家米勒也給豐子愷的創造以直接影響。  多以毛筆繪成   ‘子愷漫畫’除早期少數鋼筆寫生畫(如《春晝》、《賣花女》)外,均以毛筆繪成。豐子愷對中國繪畫中的線,有深邃的見解,‘子愷漫畫’多系單線白描,即所謂‘無凹凸’的重線的藝術。豐子愷認為,線並非物象說明的手段,應是畫家感情的象徵、畫家感情波動的記錄。  ‘子愷漫畫’無疑最忠實、最生動地實踐了豐子愷關於‘線’的理論。試看《指冷玉笙寒》、《翠拂行人首》、《燕歸人未歸》等畫幅,豐子愷憑藉手中的一管筆,既勾勒著事物的形象,又‘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夢幻的世界’。那優美的‘荇菜’般題款乃至‘TK’的署名和‘緣緣堂畫箋’的邊款,無不成為畫家營造出的‘夢幻的世界’的組成要素,即便那歪斜的邊框,也透出神妙的鮮活的藝術氣息,雖是畫幅內容的界定,卻又並未障礙讀者的審美空間。  詩情畫意畫中尋   豐子愷漫畫創作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描寫古詩句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時代。初期古詩句時代的畫,朱自清稱之為‘詩詞句圖’,這樣的作品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翠拂行人首》、《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幾人相憶在江樓》、《野渡無人舟自橫》。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這幅畫於1924年發表後,立刻引起了鄭振鐸極大的興趣。他說:‘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捲上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野渡無人舟自橫》據說,曾經有人以錢起這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句徵求畫稿,結果,某人以舟子鎔臥船艄吹笛一圖獲勝,理由是真正體現了‘無人’的境界。但豐子愷卻是從‘自然有情化’的角度來演繹這詩句的。他認為,自然有情化,是藝術上很重要的一事。畫家與詩人的觀察自然,都取有情化的態度。‘畫家能與自然對話’,就是說畫家能把宇宙間的物象看做有生命的活動或有意識的人,故能深解自然的情趣,彷彿和自然會晤了。中國畫法上注重‘氣韻生動’,一草一木,必求表現其神韻。從這一點出發,豐子愷認為這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句,須著重強調‘自橫’兩字,因為詩人所以寫這詩,主要是把小船當人看了,亦即是把小船有情化了。所以,豐子愷這幅《野渡無人舟自橫》,著重表現的,是小船鎔蕩的情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有甲骨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