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56277569154072
-
2 # 瀧江柳岸
午夜12時(或24時) 理由: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是以太陽為中心作近似圓的圓周運動,故向陽的晝半球距太陽較近,而背陽的夜半球距離太陽較遠。因地球是球體地心!與太陽中心的直線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分別是晝、夜半球的中心正即正午時刻和午夜時分,因此午夜時距離太陽最遠。
午夜12時(或24時) 理由: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是以太陽為中心作近似圓的圓周運動,故向陽的晝半球距太陽較近,而背陽的夜半球距離太陽較遠。因地球是球體地心!與太陽中心的直線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分別是晝、夜半球的中心正即正午時刻和午夜時分,因此午夜時距離太陽最遠。
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有近日點、遠日點之分.大約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7月初過遠日點.日地距離的遠近對地球四季的變化並不重要,因為一年中日地距離最遠是1.52億千米,最近是1.47億千米,這個變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陽熱能的極小值與極大值之間僅相差7%.一般也可以認為,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者12月23日)這一天,太陽離人最遠,夏至(每年6月22日或者6月23日)這一天,太陽離人最近!1、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理由是:太陽離我們遠約6,400 公里(即地球的半徑),但這個差別相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來說可算是微不足道(地日距離約為150,000,000公里),所以早上和中午的太陽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樣遠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2、中午的時候近,早上的時候我們是離太陽遠,理由:相對在同一的距日點上,中午的時候,地球自轉到正對太陽,和早上看太陽的時候,之間有個角度差別,幾何計算,假設太陽不動,為一個點,地球的早晨和中午的觀測,在一個球面上相差一段弧度,具體怎麼算,我還沒算,但是可以想的出來,中午的時候是比早晨近 那麼一點點.3、要分情況討論呢,要是在兩個極點,就不管早上中午還是晚上,一樣近了.要是在赤道上,正午比子夜少了一個地球的直徑距離.我以為,以上3種情況解釋的似乎有道理,但是都不是考慮的太全面,地球由近日點向遠日點運動的這段時間是一種情況,由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的這段時間是一鍾情況.而這兩種情形主要是由於地球公轉所引起的早晨和傍晚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圓,而中午的太陽看起來要小一些,那末,在一天之內,是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還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陽離我們近呢?眾所周知,地球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的軌道,地球距離太陽的遠點距離為15200萬公里,近點距離為14700萬公里,兩者相差500萬公里,地球環繞太陽執行一週用時365天,也即8760小時,其沿徑向運動的距離為1000萬公里,沿徑向運動的平均速度為1141.5公里/小時,從早晨到中午的時間按6小時計,則地球距離太陽由於地球沿徑向運動速度產生的位移為:6849公里,顯然,這一量值大於地球的半徑.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天之內太陽何時離我們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陽軌道上的位置決定的.當地球到達近日點(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離地球最近,從這一天開始,地球開始遠離太陽,一直到遠日點(夏至6月22日前後)這一天達到最遠,因此,地球從近日點往遠日點運動的過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陽總會比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而從遠日點到近日點運動的過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陽則總比中午的太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