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嘴巴之旅

    家庭做滷肉,取前腿肉500克漂水後先汆一下水(溫水下鍋煮沸騰後中火煮10分鐘),取出,調滷湯,用汆水的東加八角、桂皮、橘皮、草果、冰糖、一包十三香、適量鹽、適量老抽煮一會後放入汆好水的前腿肉大火煮開,然後轉小火煮30分鐘後關火讓肉在滷湯裡泡幾小時,食用前開火煮沸騰後把肉撈出放涼切片,一份家庭滷肉做成。(滷其它食材同理)

    配圖與文字無關

  • 2 # 傣韻風情

    現在很多滷食製作者,本身沒有太多的傳承,基礎功不是太好,自己的做出來的滷菜特別是滷肉之類的,如果味道不怎麼樣,沒有香味,就喜歡跟風用各種新增劑,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這些人對於滷肉,本身就沒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概念,一味地用各種新增劑來滷肉,感覺不光省事,而且香味還濃,其實是本末倒置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滷肉不香,要用新增劑?錯了,滷肉真正的香味,來自於這4種香!

    大家吃滷肉,要吃的香味,當然是肉本身的香味。好的滷肉的標準,就是能吃出來它本身的肉香味。比如說豬肉就要吃出豬肉味,牛肉就要吃出牛肉味,你本身的技術不過關,做不出來食材的本味,轉而用各種新增劑代替,這肯定是不行的。比如說你用了牛肉精了,確實有一點牛肉的味道,但是這個味和牛肉本來的味道肯定是不一樣的,會吃的人一次就能嚐出來。

    另外,滷食本身的魅力就在於,它是一種複合型的口味,每一次因為食材的不同、滷水的變化、火候等的不同,滷出來的肉每一次的味道和口感都會有差別。如果用了新增劑,結果就是每次都是一個味,會吃的人能明顯感覺到那就是新增劑的單調的香味,對人對己都不好。滷肉本身的香味,那是複合型的,那是新增劑做不出來的口味。

    二,滷肉的香味,除了本身自帶的肉香味外,還有三種香料帶來的香味

    1,頭香:遠遠地就能聞到滷肉的香味,被稱作頭香,而產生“頭香”的香料,是來自於桂皮和白豆蔻裡的香味。為什麼傳統配方里一般都要用到這兩種香料,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香味屬於鼻子聞到的香味,但是畢竟是天然的香料,總比新增劑的刺鼻的香味要好。

    2,靈魂香:吃在嘴裡覺著肉挺香的,這就是“靈魂香”,產生“靈魂香”的香料是草果和白芷裡的香味。這個香味不同於上面說的“頭香”,它是吃在嘴裡的香味,溶於肉中,大家吃滷肉的時候會說“這塊肉吃起來真香”,除了肉本身的香味以外,就是吃的草果和白芷的香味。這個香味對於滷肉本身的香味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感覺肉香味更濃了,但是前提是不能掩蓋住肉本身的肉香味。當然,這個純天然的香味,也是新增劑代替不了的。

    3,尾香:肉已經吃到肚子裡了,嘴裡還有香味,還想再來上一塊,這就是尾香。產生尾香的香料是香茅草和丁香,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放丁香、而且還放這麼少,主要是它只是起到一個“嘴裡留有餘味”的作用,多了就發苦了。這個香味吃滷肉的時候感覺不到,只是在吃完之後,嘴裡有淡淡的香味,讓你還想吃。如果是新增劑呢,就是一股化學的香味,吃完之後嘴裡就沒味了,哪裡來的餘香啊?

    好的滷肉,擁有這4種香味:肉香、3中香料。這幾種香味就已經足夠了,滷肉時加入各種新增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3 # 速食者

    你的滷水鹹味不夠.?

    肉進鹽味不是靠煮,肉泡在高鹽溶液中,外層的鹽分重,就會慢慢滲透進肉裡,

    就是說,你把肉煮到比較好咬的程度就好了,然後泡在滷水裡,時間久了,鹽味就會滲透到肉專裡去了。

    如果肉的味道很淡?

    說明你的滷水鹹味不夠.因為肉的鹹味會比滷水偏淡的.如果滷水能當湯喝,那你多煮十個小時,肉也還是不入味的。

    如果滷水鹹得發苦?

    那麼肉只需泡一小會,外層就很鹹了,所以滷水的口味要比正常口味偏重.但是不能太重.而且滷水的鮮味最重要.所以煮滷水,儘量不屬要大開大滾的.

    為啥我做的滷肉沒肉香味?

    一位滷菜同行說自己平時自學滷肉,方子和技術都是網上搜的(低成本創業可以理解,但不要有僥倖心理)。

    但是滷出來的肉只有藥味沒有肉香味,口感是苦的,回味全是中藥味。

    這個問題估計大多數人都會遇到,老師傅聽了後,告訴他要注意5點

    精簡配方

    各種香料,有些香料劑量有嚴格控制,比如桂皮丁香100斤滷水不要超過50g,有些香料疊加會生成苦味。網上魚龍混雜,各種配方層出不窮,有的人以為:是種香料都往滷水裡面加,越多越好。犯了大忌!香料種類不是越多越好,你的主角是“肉”,不是“藥”。要精簡你的配方,滷料要少、要精,不要讓藥味掩蓋肉味。

    滷肉時,嚴禁水多肉少

    一鍋滷水的香料劑量只滷兩塊肉,會讓滷肉承受不能承受之痛,單位體積的肉藥味超標。其次,水多肉少,會讓肉味全部跑到滷水裡面。不要一大鍋滷水只滷幾小塊肉,試想一下,一碗麵放10g鹽,半碗麵放10g鹽,哪個更鹹?當香味都變成鮮味跑到滷水裡面了,就變成熬湯了,滷肉裡面的香味所剩無幾,反而藥味越來越重。滷水量和滷貨量要均勻,只要滷水稍微沒過滷肉就行。

    封油(滷油)厚度要合理

    保持合理的封油厚度,封油可以防止滷水與空氣接觸,避免香味揮發。其次封油中溶解了很多香料精油,為滷肉增香,一般五香滷水大約2釐米厚即可。太厚的話,溫度不易散發、將滷水捂壞,使其發酸、變質。

    大火出湯,小火出肉,要想肉香,多用小火

    大火會讓蛋白質溶解,回想一下,熬製鯽魚湯的時候,一般都會用大火,造成湯又濃又白。當你喝完鯽魚湯再吃鯽魚的時候,是不是感覺肉就像纖維一樣,沒有鮮味、香味。鮮味來源於蛋白質,特別是瘦肉,所以多用小火,將肉香味留在滷肉內部。

    多滷肉,不要讓滷水閒著

    這個大家都懂,不必多說。

  • 4 # 勿忘初心自我

    好的一款滷肉應該聞起來香味十足,嘗之軟嫩適中,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有淡淡的香料味輔助著肉香,但是還吃不出加入了什麼香料,並且吃完咂一下嘴,回口香很足,吃完還有再想吃一塊的感覺。那麼為什麼做的滷肉沒有肉香味呢?以我的經驗總結7條。

    為什麼做的滷肉沒有肉香味?

    1.食材不新鮮或者凍貨:我們都做過清水白肉吧,只加入水和鹽,不需要再加入其他調味料,就能煮出肉香味十足的白肉,這裡靠的就是食材的新鮮。也就說想要滷肉肉香味十足,使用新鮮食材已經成功了一半。

    2.沒有有效的食材初加工:雖然食材足夠新鮮,但是有時我們還是會聞到食材散發出一些異味,這些異味是有些食材本身具有的,比如牛羊肉的羶味等,還有一些在屠宰加工過程中由微生物或者化學反應生成的,所以在食材滷製之前就要去除或者減輕這部分異味。滷菜中我們常用到的去異味的方法就是泡水、焯水或者提前醃製,不要小看這些繁瑣流程,只有在去腥除異的後,才能使得滷肉更突出肉香味。

    3.滷水中加入了亂七八糟的調味料:這是我深有體會的,曾經在酒店工作過,一些廚師朋友在滷肉時會加入很多的調味料,比如味極鮮、美極鮮等各種調味料,還有食品新增劑等增香調味料,反正什麼貴往裡倒什麼,成品不僅沒有肉香味(有些是被遮蓋),還不少浪費調味料。以北方紅滷為例,滷水中也就加入鹽、糖、香料、糖色(或者其他調色料)、姜、酒等調味料,不會加入過多其他東西,其他調味料加入的越來,肉香味越差。

    4.香料的濫用:這裡的濫用有兩個,一個是香料配方不對,每一種香料新增比例不對造成的濫用。另一個是整體香料用得太多造成的濫用。

    每一種食材的脾氣性格不一樣,對應的香料也略有差異,即使使用同一種香料,量的多少也不一樣,只有合理的搭配出一組配方,才能做出肉香十足的滷肉。具體每一種香料的用量多少,這裡不贅述(組方很奧妙,每個地方區喜好的口味香型也略有差異,所以各家有各法)。

    整體香料的用量在原來的文章中提到過很多次,一般香料總體用量會佔到食材總量的1.2%-2%之間。香料的主要作用就是去異和增香,加入的香料過多,滷水中就會出現很大的中草藥味,這些中草藥味壓制滷肉本身的香味,也就遮蓋了肉香味。

    5.火力的控制不好:滷肉的火力講究“大火出香定型,小火入味保型”,滷肉要配合兩種以上的火力,才能滷出肉香味足的滷肉。

    6.滷製時間沒有定好:滷肉也講究“肉爛自然香”,滷肉時間長一些,或者燜制時間長一些,比如肥膩的豬頭肉等,達到整體入味,自然肉香味十足,當然了具體滷製的時間還要結合自己所要的口感合理調整。

    7.鹽的用量不足:鹽是百味之首,就像上面說到的清水煮白肉,也要加入足夠的鹽分,只有鹽分足夠才能和風味、香味充分融合,突出肉香。鹽的用量沒有具體比例,這也要結合本地的口味以及所滷食材的大小合理調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液溴為什麼水封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