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適時播種
早春種植播期在12月,第二年2月下旬定植,4月底開始採收。翻秋種植5月播種育苗,6月定植,8-9月採收。刺天茄種子千粒重4-5克,採用育苗移栽一般每畝用種量15-20克。
整地定植
刺天茄的種植地塊應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作為水稻或前三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田塊,深耕曬白,土塊細碎。結合整地,畝施石灰粉50-80公斤對土壤消毒及調節酸鹼度。
刺天茄耐肥性強、需肥量多。移栽前要施足基肥(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起高畦種植。畦高約30釐米,畦寬包溝1.8米,雙行植,株距45-50釐米,畝植1400株左右。單行植,畦寬包溝1.3米,株距45釐米,畝植1000株左右。定植後淋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後停止澆水,促進根系深扎。
田間管理
⒈肥水管理
茄苗定植後約15天進行淺中耕除草,結合小培土薄施一次提苗肥,畝施稀薄的人糞尿10-20擔。植株根茄坐果後,摘除根茄以下的側枝,以免枝葉過多,消耗養分。此時期植株尚未封行,進行深中耕除草、培土,重施一次追肥,畝施硫酸鉀複合肥50公斤。植株生長進入中後期,每收2次果應追施一次肥,畝施複合肥15-20公斤。同時可噴施金鉀朋、愛多收或0.3%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刺天茄生長前期需水量不多,適當的乾旱有利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根茄坐穩果後,植株生長需要的水分逐漸增多,應保持土壤溼潤,適當排灌。
⒉植株整理
刺天茄的生長勢很強,側枝多,葉片長得很快,尤其在氣溫適宜、肥料充足的情況下,植株更為繁茂。但是,若植株長得過密,就會引起落花、爛果,果實色澤也差。因此,修好葉刺天茄可提高產量。
葉片是製造和積累養分的器官,一般情況下刺天茄葉片越多,製造和積累養分也就越多。但是,如果葉片過多,會影響通風透光,且老葉和病葉不僅製造養分能力弱,還能傳染病害,所以修去一部分健葉,摘除老葉、病葉,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結實,噴施新高脂膜,能自動形成一層肉眼看不見的高分子保護膜,最佳化植物吸水、透氣、透光質量。遮蔽病蟲撲食訊號和削弱傳播媒介,抵抗和防禦自然環境災害。
修葉應該分次除去弱枝和基部的側枝,以及老葉和病葉,並適當刪去過密健葉,保持葉片稀疏均勻,以利通風透光。在刺天茄整個生長期,修葉4-5次,防止一次修葉過多、只剩頂上幾片小葉的現象。此外,修葉的多少還要根據品種、肥料、天氣等情況有所區別。一般分枝能力弱的品種,比分枝能力強的品種要少修;生長前期比生長後期要少修;肥料較少的比肥料充足的要少修;天氣乾旱比溼潤多雨要少修,適時噴施菜果壯蒂靈,可啟用植物生態生長正能量,拓寬植物導管路徑,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果實產量和質量,降低落果率,減少裂果、僵果、畸形果發生率。
為減少養分消耗,在短期內多開花,縮短授粉時間,便於集中授粉,需要摘除門茄花蕾及其以下所有側枝(中、晚熟品種可留1個側枝),讓植株保持二叉分枝。四門斗授粉結束後,留3片葉打頂,插支架防止倒伏,減少爛果。
⑴摘除根茄以下的側枝,以免枝葉過多,消耗養分。
⑵摘葉:摘葉可以通風透光,減少下部老葉對營養物質的無效消耗,植株封行後,及時把病葉、老葉、黃葉和過密的葉摘去。
⑶剪枝:刺天茄是雙杈分枝作物,一般雙幹整枝,即對茄以上留兩個枝條,每枝留一個茄,每層留兩個茄。每級發出的側枝在刺天茄長到一半大時留2-3片葉摘心。
⑷疏果:及時把發育不良的幼果、畸形果和病果摘去。
採收留種
開花後50-60天,當果皮變黃(有些品種不轉色或轉色慢,依授粉天數確定)時開始採收,將種果放在陰涼處後熟7-10天進行取種。採收雜交種果時,檢查種果授粉標記是否明顯。
刺天茄採收的標準可看茄眼的顏色,若茄眼與果皮顏色分明,表明果實正在生長,組織柔嫩,品質好。茄眼不明顯表示生長慢應及時採收。溫暖天氣開花後18-20天為採收適期。6-8月高溫天氣應在早晨或傍晚採收,中午果實溫度高呼吸旺盛,容易乾癟,皮薄的品種和供應外地的或遠距離運輸的刺天茄尤應注意。
留種刺天茄栽植宜稀,應增施磷鉀肥料,少施氮肥。田間管理上應注意整株摘心,立支柱防倒,長形果可用短竹竿架起,以免果實與泥土接觸腐爛。一般每株可留2-3果,待果實黃褐色時摘下放在室內後熟7-10天,使種子和果肉分離,然後切成數塊,在水中搗爛揉出種子,洗淨後在布上晾乾,避免種子在烈日下曝曬。
①少量採種
用棍棒敲或用手搓種果,讓種子和果肉相互分離,在水中清洗,讓飽滿種子沉入水底,去掉浮在水面上的秕籽和雜質,再放在涼蓆或曬布上攤開晾曬。
②大量採種
去掉果實兩端五種子部分,用小型粉碎機將種果打碎,然後進行清洗,晾曬。不能放在水泥地板上,要避開強光直射,經常翻動。
種子水分不高於8%時,進行初步清選,去除雜質、秕籽,用含內膜的編織袋包裝入庫,內外附上標籤。[2]
刺天茄
病蟲防治
猝倒病
在苗期發生,幼苗近土表基部水漬狀,後縮成線狀,子葉未凋萎,苗已倒伏地表。栽培上除注意多通風、透光、少澆水外,還可以用藥物防治。
防治方法:58%瑞毒黴800-1000倍,撲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600倍。
褐紋病
葉片病斑始為水漬狀小點,逐漸發展成褐色輪紋,邊緣灰白色上生小黑點,莖上病斑呈菱形,果實上病斑也呈輪生小黑點,病處由黃變褐。防治除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外,生產上在加強通風透光、降低群體溼度的基礎上,可採用藥物防治。
防治方法:撲海因1500倍,47%加瑞農600倍,70%甲基託布津600倍,50%多菌靈600倍、64%防毒礬或58%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1000倍。
枯萎病
防治方法:首先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消毒,洗淨後催芽,植株發病初期,可噴灑多菌靈或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此外可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液灌根。
綿疫病
盛果期,每7-10天噴1次藥液預防綿疫病,共2-3次,以下部的花、果為主。
防治方法:可選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
在溼度大的條件下發生,果實發病後出現水漬狀圓形病斑,後變褐凹陷,有時密生綿毛狀白黴,最後腐爛脫落。生產上注意加強整枝摘葉、通風透光。
防治方法:68%烯醯嗎啉、錳鋅1500倍、撲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400-600倍,72%克露600倍,58%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1000倍。
青枯病
青枯病為土傳病害,除選用抗病品種外,採用水旱輪作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也可以移植後或發病時採用藥物防治。
防治方法:80%代森鋅或科博5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77%可殺得400倍液灌根,連續2-3次。
黃萎病
預防黃萎病主要是選用3-5年未種過茄子的田塊作制種田。
黃萎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病害,多在坐果後發生症狀,由植株下中部出現症狀,發病初期,在晴天時萎蔫,早晚恢復,病重後不再恢復。有的從一側枝葉變黃,闢開病根、莖、分枝,維管束變黑褐色。在生產上主要選用優良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推廣嫁接技術、加強田間管理。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選用77%可殺得800倍、50%多菌靈500倍、90%惡黴靈2000倍液灌根,10天一次,連續2-3次,嚴重的要將病株拔除,在拔出處撒生石灰進行殺菌處理,防止病菌藉助澆水傳播。
蚜蟲
防治方法: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3%啶蟲脒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或70%高紅1500倍、5%高效大功臣1500倍、50.5%農地樂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1次,連續2-3次,重點噴葉正、背面。
蟎類
防治方法:2%阿維菌素1500倍、50.5%農地樂1500倍,克蟎特1500倍。
薊馬
防治方法:5%高效大功臣1500倍,20%好年冬1000倍、20%烯啶蟲胺2000倍。
茄螟、茄二十八星瓢蟲
防治方法:50.5%農地樂1500倍,47%樂斯本1000倍,26.8%阿維毒死蜱800倍。
紅蜘蛛
防治方法:重點噴葉背面,可選用1.8%阿維菌素1000倍液、73%克蟎特2000-3000倍液、5%卡死克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1次,連續2-3次。
栽培技術
適時播種
早春種植播期在12月,第二年2月下旬定植,4月底開始採收。翻秋種植5月播種育苗,6月定植,8-9月採收。刺天茄種子千粒重4-5克,採用育苗移栽一般每畝用種量15-20克。
整地定植
刺天茄的種植地塊應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作為水稻或前三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田塊,深耕曬白,土塊細碎。結合整地,畝施石灰粉50-80公斤對土壤消毒及調節酸鹼度。
刺天茄耐肥性強、需肥量多。移栽前要施足基肥(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起高畦種植。畦高約30釐米,畦寬包溝1.8米,雙行植,株距45-50釐米,畝植1400株左右。單行植,畦寬包溝1.3米,株距45釐米,畝植1000株左右。定植後淋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後停止澆水,促進根系深扎。
田間管理
⒈肥水管理
茄苗定植後約15天進行淺中耕除草,結合小培土薄施一次提苗肥,畝施稀薄的人糞尿10-20擔。植株根茄坐果後,摘除根茄以下的側枝,以免枝葉過多,消耗養分。此時期植株尚未封行,進行深中耕除草、培土,重施一次追肥,畝施硫酸鉀複合肥50公斤。植株生長進入中後期,每收2次果應追施一次肥,畝施複合肥15-20公斤。同時可噴施金鉀朋、愛多收或0.3%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刺天茄生長前期需水量不多,適當的乾旱有利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根茄坐穩果後,植株生長需要的水分逐漸增多,應保持土壤溼潤,適當排灌。
⒉植株整理
刺天茄的生長勢很強,側枝多,葉片長得很快,尤其在氣溫適宜、肥料充足的情況下,植株更為繁茂。但是,若植株長得過密,就會引起落花、爛果,果實色澤也差。因此,修好葉刺天茄可提高產量。
葉片是製造和積累養分的器官,一般情況下刺天茄葉片越多,製造和積累養分也就越多。但是,如果葉片過多,會影響通風透光,且老葉和病葉不僅製造養分能力弱,還能傳染病害,所以修去一部分健葉,摘除老葉、病葉,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結實,噴施新高脂膜,能自動形成一層肉眼看不見的高分子保護膜,最佳化植物吸水、透氣、透光質量。遮蔽病蟲撲食訊號和削弱傳播媒介,抵抗和防禦自然環境災害。
修葉應該分次除去弱枝和基部的側枝,以及老葉和病葉,並適當刪去過密健葉,保持葉片稀疏均勻,以利通風透光。在刺天茄整個生長期,修葉4-5次,防止一次修葉過多、只剩頂上幾片小葉的現象。此外,修葉的多少還要根據品種、肥料、天氣等情況有所區別。一般分枝能力弱的品種,比分枝能力強的品種要少修;生長前期比生長後期要少修;肥料較少的比肥料充足的要少修;天氣乾旱比溼潤多雨要少修,適時噴施菜果壯蒂靈,可啟用植物生態生長正能量,拓寬植物導管路徑,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果實產量和質量,降低落果率,減少裂果、僵果、畸形果發生率。
為減少養分消耗,在短期內多開花,縮短授粉時間,便於集中授粉,需要摘除門茄花蕾及其以下所有側枝(中、晚熟品種可留1個側枝),讓植株保持二叉分枝。四門斗授粉結束後,留3片葉打頂,插支架防止倒伏,減少爛果。
⑴摘除根茄以下的側枝,以免枝葉過多,消耗養分。
⑵摘葉:摘葉可以通風透光,減少下部老葉對營養物質的無效消耗,植株封行後,及時把病葉、老葉、黃葉和過密的葉摘去。
⑶剪枝:刺天茄是雙杈分枝作物,一般雙幹整枝,即對茄以上留兩個枝條,每枝留一個茄,每層留兩個茄。每級發出的側枝在刺天茄長到一半大時留2-3片葉摘心。
⑷疏果:及時把發育不良的幼果、畸形果和病果摘去。
採收留種
開花後50-60天,當果皮變黃(有些品種不轉色或轉色慢,依授粉天數確定)時開始採收,將種果放在陰涼處後熟7-10天進行取種。採收雜交種果時,檢查種果授粉標記是否明顯。
刺天茄採收的標準可看茄眼的顏色,若茄眼與果皮顏色分明,表明果實正在生長,組織柔嫩,品質好。茄眼不明顯表示生長慢應及時採收。溫暖天氣開花後18-20天為採收適期。6-8月高溫天氣應在早晨或傍晚採收,中午果實溫度高呼吸旺盛,容易乾癟,皮薄的品種和供應外地的或遠距離運輸的刺天茄尤應注意。
留種刺天茄栽植宜稀,應增施磷鉀肥料,少施氮肥。田間管理上應注意整株摘心,立支柱防倒,長形果可用短竹竿架起,以免果實與泥土接觸腐爛。一般每株可留2-3果,待果實黃褐色時摘下放在室內後熟7-10天,使種子和果肉分離,然後切成數塊,在水中搗爛揉出種子,洗淨後在布上晾乾,避免種子在烈日下曝曬。
①少量採種
用棍棒敲或用手搓種果,讓種子和果肉相互分離,在水中清洗,讓飽滿種子沉入水底,去掉浮在水面上的秕籽和雜質,再放在涼蓆或曬布上攤開晾曬。
②大量採種
去掉果實兩端五種子部分,用小型粉碎機將種果打碎,然後進行清洗,晾曬。不能放在水泥地板上,要避開強光直射,經常翻動。
種子水分不高於8%時,進行初步清選,去除雜質、秕籽,用含內膜的編織袋包裝入庫,內外附上標籤。[2]
刺天茄
病蟲防治
猝倒病
在苗期發生,幼苗近土表基部水漬狀,後縮成線狀,子葉未凋萎,苗已倒伏地表。栽培上除注意多通風、透光、少澆水外,還可以用藥物防治。
防治方法:58%瑞毒黴800-1000倍,撲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600倍。
褐紋病
葉片病斑始為水漬狀小點,逐漸發展成褐色輪紋,邊緣灰白色上生小黑點,莖上病斑呈菱形,果實上病斑也呈輪生小黑點,病處由黃變褐。防治除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外,生產上在加強通風透光、降低群體溼度的基礎上,可採用藥物防治。
防治方法:撲海因1500倍,47%加瑞農600倍,70%甲基託布津600倍,50%多菌靈600倍、64%防毒礬或58%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1000倍。
枯萎病
防治方法:首先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消毒,洗淨後催芽,植株發病初期,可噴灑多菌靈或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此外可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液灌根。
綿疫病
盛果期,每7-10天噴1次藥液預防綿疫病,共2-3次,以下部的花、果為主。
防治方法:可選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
在溼度大的條件下發生,果實發病後出現水漬狀圓形病斑,後變褐凹陷,有時密生綿毛狀白黴,最後腐爛脫落。生產上注意加強整枝摘葉、通風透光。
防治方法:68%烯醯嗎啉、錳鋅1500倍、撲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400-600倍,72%克露600倍,58%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1000倍。
青枯病
青枯病為土傳病害,除選用抗病品種外,採用水旱輪作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也可以移植後或發病時採用藥物防治。
防治方法:80%代森鋅或科博5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77%可殺得400倍液灌根,連續2-3次。
黃萎病
預防黃萎病主要是選用3-5年未種過茄子的田塊作制種田。
黃萎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病害,多在坐果後發生症狀,由植株下中部出現症狀,發病初期,在晴天時萎蔫,早晚恢復,病重後不再恢復。有的從一側枝葉變黃,闢開病根、莖、分枝,維管束變黑褐色。在生產上主要選用優良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推廣嫁接技術、加強田間管理。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選用77%可殺得800倍、50%多菌靈500倍、90%惡黴靈2000倍液灌根,10天一次,連續2-3次,嚴重的要將病株拔除,在拔出處撒生石灰進行殺菌處理,防止病菌藉助澆水傳播。
蚜蟲
防治方法: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3%啶蟲脒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或70%高紅1500倍、5%高效大功臣1500倍、50.5%農地樂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1次,連續2-3次,重點噴葉正、背面。
蟎類
防治方法:2%阿維菌素1500倍、50.5%農地樂1500倍,克蟎特1500倍。
薊馬
防治方法:5%高效大功臣1500倍,20%好年冬1000倍、20%烯啶蟲胺2000倍。
茄螟、茄二十八星瓢蟲
防治方法:50.5%農地樂1500倍,47%樂斯本1000倍,26.8%阿維毒死蜱800倍。
紅蜘蛛
防治方法:重點噴葉背面,可選用1.8%阿維菌素1000倍液、73%克蟎特2000-3000倍液、5%卡死克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1次,連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