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回憶魯迅先生讀書札記篇一
這篇《回憶魯迅先生》裡,她在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了對於魯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與感激。她還運用了自己善於機敏地捕捉細節的特長,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細膩、清新的筆調,為讀者刻畫出了一個特別富有人情味的魯迅先生的形象。蕭紅當時經常出入於魯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筆,把讀者輕輕地領進了魯迅家敞開的大門,讓讀者看到了魯迅家庭的和-諧、生活的樸素。她細膩地描繪了魯迅、許廣平、海嬰一家生活起居的習慣,魯迅先生飲食的愛好、衣著的怪癖、工作的勞累、臨終前的病容,以及許廣平先生的操勞、海嬰的頑皮,甚至描繪了兩位年老保姆與日本醫生的面影,她還細緻地描繪了客廳、臥室的陳設,一草一木的姿態,以及她與魯迅全家之間的感情。在蕭紅的筆下,魯迅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還是一個和藹寬厚的老人;他不僅是中國文化界的思想領袖,他還是一個美滿家庭的家長,一個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個瞭解兒子的好父親,一個辛勤培植晚輩作家的情義深重的慈祥寬厚的長者。蕭紅這篇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點,比起其他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來,特別具有清新雋永的藝術風格。
這篇回憶錄非常好讀,也很有趣,完全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前不妨預先佈置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以前大家都學過不少魯迅的作品,對魯迅到底有什麼樣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歡魯迅?帶著這個問題進入閱讀,讓傳記的有關描寫來比照和豐富同學們對魯迅的印象。因為這篇回憶錄對魯迅的描寫非常生動有趣,顯然和通常對魯迅的認識有些“落差”,學生的興趣也在這裡。閱讀中應當提醒同學們,我們接觸的不止是一個熱情、幽默、睿智的魯迅,還應當深入一步,思考一下自己對魯迅的思想、人格的認識又有哪些新的變化?當同學們透過閱讀發現魯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完全可以很放鬆地走近這位文化巨人時,教學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
這一課除了獲得對魯迅的新認識,還有一個潛在的目標,也是更高的要求,就是讓同學們能夠由此而思考怎樣看待像魯迅作品這樣的“經典”的問題。對魯迅有隔膜,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同學們畢竟年輕,對魯迅作品及其為人還不能充分理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對魯迅高度評價的定論,先入為主地框定了我們的頭腦,反而阻礙了對魯迅精神豐富性的認識。要讓同學們瞭解,屬於經典的東西,對於後世讀者特別是年輕人都是有距離的,包括對他所屬時代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隔膜,都可能成為閱讀障礙。我們不可能像讀當下流行小說那樣順暢輕快。但要真正瞭解人類的智慧,吸取精神力量,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還是要學習經典。對經典的學習要有一份尊崇,一份超越,高雅的閱讀品味需要逐步培養。
此外,要重視對這篇回憶錄的藝術賞析,要讓學生了解:一、蕭紅以細膩的感覺捕捉傳主日常生活的細節,隨意點染,就把魯迅寫活,展現出一位偉人性格的豐富性。二、這篇作品與一般傳記不同,文學性很強,作者感情的融入非常多,文筆散漫而又抒情。因為是回憶錄,有許多印象片斷的重現,包括對一些生活細節的捕捉與體味,描寫似乎很隨意,甚至有些零碎,卻一點也不覺得繁瑣,讀著讀著,許多印象就連貫凝聚起來,讓我們看到魯迅生動豐富的個性,看到偉人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面。三、注意這篇回憶錄的敘述角度,特別是對傳主情感評價的心理視角,作品中的“我”往往一身二任,既是事件發生的見證人,同時也是事件的評價者。
蕭紅回憶魯迅先生讀書札記篇一
這篇《回憶魯迅先生》裡,她在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了對於魯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與感激。她還運用了自己善於機敏地捕捉細節的特長,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細膩、清新的筆調,為讀者刻畫出了一個特別富有人情味的魯迅先生的形象。蕭紅當時經常出入於魯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筆,把讀者輕輕地領進了魯迅家敞開的大門,讓讀者看到了魯迅家庭的和-諧、生活的樸素。她細膩地描繪了魯迅、許廣平、海嬰一家生活起居的習慣,魯迅先生飲食的愛好、衣著的怪癖、工作的勞累、臨終前的病容,以及許廣平先生的操勞、海嬰的頑皮,甚至描繪了兩位年老保姆與日本醫生的面影,她還細緻地描繪了客廳、臥室的陳設,一草一木的姿態,以及她與魯迅全家之間的感情。在蕭紅的筆下,魯迅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還是一個和藹寬厚的老人;他不僅是中國文化界的思想領袖,他還是一個美滿家庭的家長,一個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個瞭解兒子的好父親,一個辛勤培植晚輩作家的情義深重的慈祥寬厚的長者。蕭紅這篇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點,比起其他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來,特別具有清新雋永的藝術風格。
這篇回憶錄非常好讀,也很有趣,完全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前不妨預先佈置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以前大家都學過不少魯迅的作品,對魯迅到底有什麼樣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歡魯迅?帶著這個問題進入閱讀,讓傳記的有關描寫來比照和豐富同學們對魯迅的印象。因為這篇回憶錄對魯迅的描寫非常生動有趣,顯然和通常對魯迅的認識有些“落差”,學生的興趣也在這裡。閱讀中應當提醒同學們,我們接觸的不止是一個熱情、幽默、睿智的魯迅,還應當深入一步,思考一下自己對魯迅的思想、人格的認識又有哪些新的變化?當同學們透過閱讀發現魯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完全可以很放鬆地走近這位文化巨人時,教學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
這一課除了獲得對魯迅的新認識,還有一個潛在的目標,也是更高的要求,就是讓同學們能夠由此而思考怎樣看待像魯迅作品這樣的“經典”的問題。對魯迅有隔膜,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同學們畢竟年輕,對魯迅作品及其為人還不能充分理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對魯迅高度評價的定論,先入為主地框定了我們的頭腦,反而阻礙了對魯迅精神豐富性的認識。要讓同學們瞭解,屬於經典的東西,對於後世讀者特別是年輕人都是有距離的,包括對他所屬時代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隔膜,都可能成為閱讀障礙。我們不可能像讀當下流行小說那樣順暢輕快。但要真正瞭解人類的智慧,吸取精神力量,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還是要學習經典。對經典的學習要有一份尊崇,一份超越,高雅的閱讀品味需要逐步培養。
此外,要重視對這篇回憶錄的藝術賞析,要讓學生了解:一、蕭紅以細膩的感覺捕捉傳主日常生活的細節,隨意點染,就把魯迅寫活,展現出一位偉人性格的豐富性。二、這篇作品與一般傳記不同,文學性很強,作者感情的融入非常多,文筆散漫而又抒情。因為是回憶錄,有許多印象片斷的重現,包括對一些生活細節的捕捉與體味,描寫似乎很隨意,甚至有些零碎,卻一點也不覺得繁瑣,讀著讀著,許多印象就連貫凝聚起來,讓我們看到魯迅生動豐富的個性,看到偉人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面。三、注意這篇回憶錄的敘述角度,特別是對傳主情感評價的心理視角,作品中的“我”往往一身二任,既是事件發生的見證人,同時也是事件的評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