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1119091042317
-
2 # 作者千里青禾
滿井遊記
明代: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餘近,餘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
3 # 使用者842698723505
《柳敬亭說書》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創作的一篇小品文。文中第一段具言說書定例,須提前十日下定,常不得空,為下文進步突出柳氏“行情”預作鋪墊;第二段詳敘作者耳聞目見柳氏說書之情景,是畫龍點睛之筆,作者只揀“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一例集中刻畫;第三段乃概述柳氏一般的行藝風度,即講態,絕非做買賣似地只圖了事,而是以一種嚴肅自重的態度對待說書,注意聽說雙方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及藝術效果。文章記人記事傳神感人,比喻生動形象,語言活潑簡潔。
-
4 # 相生橋上的光輝
感情上追求“真”、“趣”,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露。
晚明小品文大多是遠離政治的,率性而寫,寫的是心中所想,眼睛所見,強調“本色”, 提倡直抒胸臆, 不事雕琢。題材和題材也很自由,很豐富,隨筆、雜文、日記、書信、遊記、序跋、寓言等等。“趣”是明代小品的一個顯著的審美特徵。明人論詩文重“趣”。如湯顯祖說:“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
這是因為晚明的小品文,隨性而發,比較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人性的本質。
不像那些封建八股文,那樣死板,千篇一律,毫無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