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葉當知秋
-
2 # 活潑桃花迎春風
水清魚肥,流水潺潺,燕戲翠柳,桃羞紅面,一派田園風景令人嚮往吧!如果你有這樣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那個年代風景雖美,但生活環境卻很差。住著土胚房,夏天的時候,蒼蠅蚊子特別多,不像現有蚊香,滅蚊寶。咬的深身癢。雨季時,由於膠鞋少,出門光腳丫。兩腳沾滿泥,起滿癢疙瘩,癢起來那滋味太難受了。那時冬天特別冷,大雪時常下,河溝結滿冰。由於沒有防寒,御暖的東西,人們手,腳,耳朵經常被凍爛,苦不堪言。
糧食產量低,機械少幹活全靠人力,低碳環保無汙染,收割用鐮刀,一季下來,農民非常累,為了多掙工分,真是拼命幹。農閒出義工。那時的農民的確很累。
-
3 # 世上無難事12815
七八十年代農村生活印象太深了。那時候,農村還不叫“村”,叫“大隊”。那時農村的體制是公社、大隊、生產隊,也就是現在的鄉(鎮)、村、組。
我們大隊分在兩條溝溝裡,小學1至4年級在南溝溝裡上學,五年級(那時小學五年制)在北溝溝裡上學。南溝溝裡的學生去北溝溝,北溝溝裡的學生去南溝溝。一條窄窄的山間小路,兩個方向的孩子相對經過,互不相讓,天天打架,戰爭天天在這條小路上發生,那驚魂動魄的場面,我這一生都忘不了。
等讀完了小學,上初中了,換了學校,換了地點,再也不用天天打架了。但是四公里的土路,每天上下午往返,體力也十分吃不消,經常要帶乾糧,中午不回家了。後來買了腳踏車,真的是幸福滿滿了。
但是下雨天,腳踏車輪胎粘滿了泥,不能走,輪子不轉了。扛著腳踏車上下學的經歷,也是記憶猶新啊!
-
4 # 玩蘭者
能吃到真正的新糧。生產隊經常分肉。下雨天雨休。種完地鏟地,鏟完地掛鋤了,進入農閒階段。上山採集山貨野果。秋收完事開始貓冬。不經歷過不知道什麼叫享受。
-
5 # Yantongshen
我曾在1958年到過河南農村進行勞動鍛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時農村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廣大農民精神面貌特別的好,他們對人誠懇,待人熱情,幹勁十足,信心滿滿,那裡的百姓,為了“改變鹽鹼地為良田”,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初春三月,不顧寒冷,就下到水田整地,為水稻育苗,到了四月就開始插秧,直到8-9月時,看到了豐收的喜悅。70-80年代,我沒有在農村生活,但我經常與農村聯絡,我的老家,集體經濟發展很快,村裡買了三臺自動聯合收割機及其他農機,農村興辦企業酒廠、飲料廠、麵粉廠、地毯廠、搞的紅紅火火,免費給農民蓋一排排樓房,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
6 # 生產隊長老楊
問:你對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有什麼印象?
七十年代我的年齡是十五到二十五歲,八十年代我的年齡是二十五到三十五歲。七十年代我還是個臭小子,八十年代我已經是個大男人了。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交公糧,但七十年代種地是給隊裡種,八十年代種地是給自己種。因為七十年代我們農村人的稱呼是社員,八十年代我們農村人的稱呼是農民。
七十年代我們農村吃的是窩頭醃鹹菜,八十年代我們農村吃的是饅頭炒土豆。
七十年代我們農村耕地拉犁主要靠牛馬,八十年代我們農村耕地拉犁改為拖拉機了。
七十年代我們農村是看露天電影,八十年代我們農村是看黑白電視。七十年代我們農村聽的是半導體,八十年代我們農村聽的是雙卡收錄機。七十年代我們農村是打百分,八十年代我們農村是打麻將。
七十年代我們去市裡賣農村土產是投機倒把的小生產者,八十年我們去市裡農賣村土產是搞活經濟的個體經營者。
七十年代我們農村的生產生活還很古老,八十年代我們農村的生產生活就是現代的轉折,我們的生活從貧窮變成溫飽。
-
7 # 寧死不979
依稀記得,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是個災難深重的地方。座標,江蘇啟東。
1,貧窮。1970年,我7歲,住在茅草屋,那裡雨水多,人說下雨,下它個七七四十九天,事實上,有時候真的有可能連著下九九八十一天。這可要了命了,地下都是水,床頭也漏雨。
黑乎乎的麥子面,黃澄澄的玉米麵,三個月口糧的地瓜,吃得人想掉眼淚,就算這樣,還是不錯的了,總算不會餓死。
銀行的門,朝哪裡開的?不知道。因為手裡沒有錢。糖果,一分錢兩塊;針,一分錢一根;橡皮,兩分錢一塊;鉛筆,三分錢一支;油條,四分錢一顆。這些,知道的清清楚楚,因為手裡能夠支配的,也就是以分為單位。一塊錢,那是大錢,一角四,可以買一斤大米,七角五分,可以一斤肉。
媽媽辛辛苦苦在小隊幹一年農活,年底分紅,總是倒欠小隊錢,就是所謂的透支。意思是平時急用,借了錢。爸爸赤腳醫生,一年多少錢不知道,只知道1982年大隊只給了他17元,於是被迫“下海”。
2,艱苦。那時,學校有個活動,叫做勤工儉學,就是回家幹農活,小孩子能夠乾的,就是莊稼捉蟲。這個我可以幹,但1980年,高中畢業,真的參加幹農活,當農民,我只幹了半個上午。我記得是打農藥,這個滋味不好受!現在每次回家,父母和鄉親都說起那一個上午的事情,“頭痛,幹不了了”。
爸爸也是。一輩子從來不下地幹活,即使是分田到戶以後,也拒絕下地。不過收穫季節,到地裡拔青黃豆、掰玉米等等,他是第一個。
3,瘟疫。江蘇啟東,許多教科書工具書明明白白寫著,那裡是全世界肝癌最高發的地區。我們大隊,不滿1000人,1980年到2000年,死於肝癌的就有20多人,大多是20多,30多的年輕人,發現肝癌,一般存活三個月。
引發肝癌的原因,我們那裡都有,比如黃麴黴素,剛才說了,雨水太多,玉米麥子收穫,偏偏拼命下雨,容易發黴;比如亞硝酸鹽,我家,離海邊也就不到10公里,海產品多,醃製品多等等。
為什麼強調1980年,就是鋪天蓋地的化工企業汙染,就是鋪天蓋地的化肥農藥。為什麼強調2000年,很簡單,家家戶戶裝了自來水。
去年,大姨媽三兒子,和我同歲,得肝癌去世,存活不到1個月。他是大姨媽家最有出息的,在上海家大業大。另外一個就是我高中同桌,官致市公交公司副經理,得肝癌去世。這些,都讓我倏然心驚,後背發涼,原來肝癌並沒有遠去,躲在角落裡么斜眼盯著我,和無常竊竊私語。明顯,我們是1980年到2000年那一撥肝癌的漏網之魚。
4,偏僻。70年代,這裡是偏僻的角落,到上海,需要坐公交車到青龍港,坐船到上海十六鋪碼頭,大概需要20更小時。上車下車,上船下船,都需要走路幾百米,那是打仗。
上海姑媽,是我們家的觀音菩薩。每年來鄉下兩次三次,大包小包,肩挑手提,一個人就能夠從上海運到我家,分明是有法術。
5,夢想。小時候做的最多的兩個夢,一是房子底下,有一個倉庫,都是糖果餅乾,二是自己在高樓大廈之間穿梭。
現在我實現了,轉業進了天津,底下的倉庫原來是超市。天天在高樓大廈之間穿梭。
啟東,也是越來越實現了夢想。崇啟大橋開通,啟東到上海只要1個小時。
啟東人的拼搏精神,有時候讓人觸目驚心。人說華人是基建狂魔,啟東的建築隊,南通二建,恐怕是主力軍之一。我在天津,我現在住的高樓,就是啟東建築隊施工的。
我上次回家,被圍海造地嚇了一跳。他們在距離海岸幾十公里的地方,用方圓十幾米的編織袋一字排開,漲潮放下,落潮撐開,讓海水的泥沙自然沉積,不過一個月兩個月,一條新的大堤赫然形成,幾百,幾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收入囊中。我強烈懷疑,南海造島,就是這一招。順便說說,天鯤號挖泥船就是啟東建的。用龐大的挖泥船往編織袋裡吹沙,圍海造島,是分分鐘的事情。
-
8 # 鄉土老康
七八十年代,我們已成家立業,已經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所有的農村生活還是自主創業,經營自己的小家庭。
在那個年代,農村還是半機械化,農業生產大部分全靠人力幹農活。每戶都有四輪小拖犁地、耙地、播種、打場、澆地等等。
-
9 # 珠城老驥
我是76屆高中畢業生,於77年4月17日響應上山下鄉號召從城市到皖西北渦陽縣龍山公社北三里賈尤村插隊,在農村共計生活了十八個月。
四十多年過去了,那時候的農村給我留下的印象是:
一、經濟落後,物質貧乏。貧下中農主要靠日復一日在農田裡勞作,男人每天滿打滿算掙得10個工分。皖西北小麥產量低,主要農作物是黃豆和地瓜(紅薯)。當地農民若想吃上細面,就要用黃豆和地瓜到集上換取。每個月能吃上一頓大魚大肉就算不錯了。生活水平確實不高,村裡甚至還沒有通電,晚上還點著油燈。
二、另外文化生活貧乏單調,一到天黑,整個村莊一片漆黑,人們早早地就睡覺了。儘管那時候生活不富裕,但是村民們安居樂業,比較知足,在田間地頭休息時男女老少均會插科打諢,說說葷素段子,乃至打情罵俏。
三、結婚早,孩子多。那時候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青年男女普遍在20歲左右就結婚生子了。清楚地記得我們村的民兵隊長和生產隊會計均是三十五六歲已是5個孩子的爸爸了。
78年12月那段艱苦難捱的知青生活終於結束,我應徵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海軍戰士,開啟我軍旅生涯。
-
10 # 深沉177461688
我是50後,出生在東北,生活在農村。七八十年代那時候,給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冷,冬天覺得比現在冷很多,因為冷派生出來很多農活。
為了禦寒,家家戶戶都要採取很多措施。首先,進入秋後就要開始扒炕,先把夏天脫好的新坯運回家,和好一堆炕面泥,等著待用。開始,找來捅煙筒杆,把煙筒卷圈掛的灰捅一捅,落到“狗窩”(就是煙筒跟底)裡,然後,把舊炕面扒開,先把煙筒“狗窩”裡的灰掏淨,在挨個炕棟掏一遍,把裡面的灰都掏出來,再鋪上新坯,用泥把炕面抹平,這樣到了冬天,炕就熱了,屋也暖了。
另外一個活就是抹房子,家家戶戶的土房,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淋,房蓋和外牆上的泥變薄了,每年都要重新抹一次。
為了防寒,我們冬天基本不穿正常尺碼的鞋。因為天太冷時,裡邊還要萱一些苞米葉或穿一雙氈襪,就是讓腳更暖和些。
農村平房的窗戶一般都不大,大多是用窗戶紙糊的,所以,到了冬天外邊都撂一層窗戶簾,以遮風擋雪。
-
11 # 富足麻醬M9
我下放到農村勞動是在六九年至七三年。在這五年裡對我感觸最深的是農村的勞動場面,尤其是雙創和修水利,那是農民們最苦最累的兩件事。但在這些勞動工地和田間的勞動場面卻始終是熱火朝天,當勞動停下來休息時總是歡聲笑語。雖然時間過去了幾十年,但這種積極樂觀,忘我奉獻精神,印在我心裡始終難以忘懷。可惜現在再:也看不到了。
-
12 # li632521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是裊裊炊煙,鳥語花香,雞鳴狗吠,吃著一樣的飯,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街坊四鄰和睦相處,一家有難大家幫,那是真的和諧。
現在的農村——留守的老弱病殘,各過各的,冷冷清清沒有生的氣息,看似繁華實則落寞、淒涼……
回覆列表
那時藍藍的天上白雲飄,調皮的魚兒在水中鬧。一到春天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桃李爭豔,鳥語花香的生態環境是美得很。
那時是清一色的泥巴路,旱天風一起滿嘴
土,雨天一出門兩腳泥,耕田用牛犁,收割純人力。由於化肥良種沒有普及,產量比較低,孩子多的,光靠大人的工分根本吃不飽,稍大點的孩子就得出工,雖然工分比不上大人的,但多少也能為家庭減輕點負擔。
由於當時機械少,收割全靠鐮刀割,大人為了能讓孩子吃飽飯,多掙點工分,那真是拼命的幹,收割結束的時候累的腰的直不起來。農閒時又要為國家水利工程出義工,沒工資可拿的哪種,經歷過那年年代現老人大多都落下腰疼的毛病。
不過那時人們真的很純樸,一村的人遇到什麼難事,左鄰右舍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互幫互助,那份真情真的令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