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者走天下

    你家屯糧我屯槍,你家就是我糧倉。

    雖然這句話不是很政治正確,站在某種程度上卻說得很有道理。

    戰爭來臨之後,囤糧是最不明智的。

    首先,糧食佔地面積大。

    小麥每升只有790克,玉米每升只有720克,稻穀每升只有560克,葵花籽每升還不到500克。

    也就是說,即使密度最大的小麥作為計算依據,每立方米也不過只有能存放800公斤。

    800公斤看上去比較多,如果作為主食,一家4口每天至少要吃進去4公斤,這800公斤糧食,最多隻能撐200天。

    其次,糧食的保質期短。

    肉就不說了,如果戰爭期間電力得不到穩定供應,冷藏冷凍裝置無法正常工作,就不能吃鮮肉只能做成肉乾。

    糧食雖然保質期相對於肉要長得多,但是考慮到環境的變化,除非不脫殼,否則的話也會面臨夏天反潮發黴甚至長蟲子等風險,口感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明顯下降。

    第三,不利於轉移。

    大批的糧食轉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戰爭期間公共交通肯定會受到影響,私人交通也會因為油料、電力等能源的不足得不到有效使用,靠人力背又背不了多少,幾百上千公斤的糧食想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很容易被人惦記上。

    戰爭來臨之後,首要面對的不是敵軍的轟炸佔領等情況,而是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動亂。

    家有餘糧的家庭很有可能會被缺糧的人盯上,或偷或搶。

    那麼這個時候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有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護手中的糧食,否則就成了別人的了,瞎忙活一場。

    所以,存糧不是最好的手段。

    那麼囤錢行不行呢?

    答案是,也不行。

    首先,戰爭開始之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為了保護大陸的穩定,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調配,對貨幣進行一定程度的管制。

    比如,在二戰時期的英華人們使用鈔票消費是受到嚴格限制的。

    在飯店點餐,不能太過於豐盛,否則受到處罰。

    (二戰時期英國的餐廳)

    哪怕美國遠離戰區物產豐富,在加入二戰之後也進行了嚴格的配給限制。

    1941年12月7號太平戰爭爆發之後僅,4天之後美國就開始正式實施配給制度。

    最先被管制的是橡膠,因為當時美國有90%以上的橡膠是從東南亞進口,日本發動對東南亞的進攻之後,美國就不得不考慮對這種物資實行管制,確保足夠的橡膠能夠用於軍事。

    與此同時,美國決定停止生產民用汽車、腳踏車、打字機,甚至罐裝狗糧等。

    因為,所有的資源都要必須用來服務於戰爭。

    到1942年5月,美國開始為民眾配發一本管制物資配給冊,用於記錄持有者擁有多少物資配給份額。

    管控最嚴格的時候,普通美華人一週只能分配100克火腿或培根,50克黃油,50克乳酪,100克人造防油,1.8升牛奶,225克糖,110克醃菜,50克茶葉和一個雞蛋。

    美國大兵在前線揮霍午餐肉罐頭,痛飲可口可樂,大口大口地吃冰淇淋的時候,是因為後方的百姓在為他們節衣縮食。

    所以,一旦大規模戰爭爆發,存錢是沒有用的,食品配給制的執行,會讓大多數人即使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當然,也會產生一些專門銷售配給物資的黑市,但是價格就貴多了。

    比如,二戰時期的法國,維希政府在1941年1月每天麵包的配給只有300克。

    而在法國德佔區,人們的熱量攝取只相當於戰前的50%左右。

    為了避免飢餓,老百姓不得不去黑市花市場10倍的價格來購買食品,一磅黃油的價格高達200法郎,幾乎相當於普通法華人一週的工資。

    囤糧食也不行,囤錢也不行,那怎麼辦呢?

    如果有一天戰爭真的來臨,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政府的號召,令行禁止,緊緊地團到一起,就可以了!

    理由如下:

    第一,可以有效地維護生產生活秩序。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戰爭不僅拼的是軍隊人數,指揮能力,武器生產能力和資源補給能力,更重要的是組織能力。

    一個更強大的組織能力的國家,可以保證在戰時整個國家機器穩定高效地執行,整個社會秩序不僅能夠得到維護,老百姓的正常的生產生活也能夠得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所制定的配給制度也能夠有效地落實到人們的身上,使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即使因為沒有存糧、存錢也不用擔心,隨便找點什麼活都能吃上飯。

    第二,讓政府有餘力整合大陸外的資源。

    當整個國家如臂食指的時候,政府才能夠有效地整合大陸外的資源,確保老百姓的餐桌。

    大陸資源。

    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雖然人均較少,但是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對於滿足十幾億人口的基本的生活需求是沒有什麼壓力的。

    保證現有的糧食產量。

    2021年,中國的全年糧食總產量高達13657億斤,如果按照14億人口作為基數,平均每人的糧食可以達到975斤。

    按照這個資料,即使考慮到因為戰爭要優先供應前線的軍人,後方每人獲得的糧食應該也不會低於800斤一個,4口之家每年的口糧可以達到3600斤。

    2021年,中國的蔬菜產量為76710.8萬噸。按照這個資料,平均每個人可以分得1080斤左右的蔬菜。考慮到,因為戰爭要優先供應前線的軍人,每個人分個800斤蔬菜是沒問題的,一個4口之家每年的蔬菜可以達到3600斤。

    當然,想達到吃肉自由還是比較困難的。

    2021年中國全年進口牛肉高達233萬噸,進口羊肉高達41.07萬噸,進口豬肉高達371萬噸,進口乾草高達199.24萬噸,進口飼料用穀物原料高達6033.3萬噸。

    如果爆發戰爭,海外的運輸受到影響,這部分進口將會斷崖式下跌。作為普通人,餐桌上在戰爭期間將會很難見到豬牛羊雞等肉類,甚至淡水養殖的魚肉因為飼料進口減少,都會大幅度減少。

    不過,好在憑藉著中國糧食和蔬菜的強大生產能力,一個4口之家一天可以保證吃到將近20斤的糧食和蔬菜,解決溫飽是沒問題的。

    應用新技術。

    根據網上的公開資訊顯示,目前中國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做出了非常多的技術儲備。

    比如,雜交水稻技術所培育出來的水稻不僅能夠在普通的土地實現高產,而且可以種在海水裡、沙漠裡。

    (雜交水稻)

    除了雜交水稻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糧食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之外,中國的沙漠種植技術研究工作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和田經濟新區就有萬畝農業基地。在這個基地裡可以透過遙控應用軟體,就可以透過手機控制一個面積達3.5畝的蔬菜大棚,不僅能夠隨時檢視大棚的溫度,溼度和光照度,而且能夠設定施肥澆水時間和總量,控制大棚的溫度和透氣度。

    中國有260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帶,雖然目前沙漠地區的絕大多數地帶還沒有條件設立這樣的大棚種植基地,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爆發大規模戰爭,根據需求以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只需利用1/3的沙漠,就能夠保證足夠的糧食和蔬菜等生產食用需求。

    對外資源的整合。

    對內資源的整合可以保證華人能夠吃飽飯不捱餓,如果加上對外的資源整合能力,老百姓的餐桌即使比不上和平時期估計也差不了多少。

    首先,北方與俄羅斯合作。

    可以透過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向北方的俄羅斯出口武器裝備和生活用品來換取俄羅斯的糧食。

    俄羅斯是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由於人口少也是世界上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2021年俄羅斯糧食產量為1.2億噸,也就是2400億斤。

    其中,大約1/3糧食也就是大約800億斤出口到海外。

    如果這部分糧食出口到中國,可以保證中國的人均口糧提高50斤左右。

    其次,整合印度和東南亞地區資源。

    印度是世界上耕地面積僅次於美國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大米和小麥一直是印度主要的出口口糧,2021年出口小麥400萬噸,大米1,300萬噸。

    如果這部分糧食出口中國,平均每人的口糧可以增加20多斤。

    印度也是世界上牛存欄量最多的國家,肉牛的存欄量為3.03億頭,佔全球肉牛總存糧量的30.84%,是中國的3倍多。

    按照每年出欄1億頭肉牛,每頭牛產肉500斤計算,可以讓中國的人均牛肉的獲取量每年增加35斤,一個四口之家1年可以吃到140斤牛肉。

    東南亞地區的物產也非常豐富,在2021年越南穀物的產量就高達4,400萬噸,出口的大米產值超過了30億美元。

    2021年,泰國的糧食總產量高達3,800萬噸,大米產量高達1,900萬噸,其中出口的大米高達800萬噸。

    (泰國大米)

    其他東南亞國家大多數也是農產品產量極高的地區,可以補充很多農副食品。

    所以,如果爆發戰爭,將印度、東南亞等地資源進行整合,中國通過出口工業品來換取對方的農產品,就能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這些國家也不會因為戰爭導致工業品的價格大漲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穩定了大陸的秩序,一舉兩得。

    總結:

    如果有一天真的爆發大規模戰爭,普通老百姓能夠保證自己利益最簡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和政府牢牢團到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既能夠保證本土的安全,又能夠透過整合大陸外的資源維持基本的生活,直到戰爭勝利的那一刻!

  • 2 # 學是國學

    現在交通方便,只要有錢哪裡都過有品質有質量生活,就算糧食緊張,有錢有地位有知識的人早就跑了。不會來和窮人搶糧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降息,降息之前存的錢利息會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