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123810306910888

    各科的課程標準是不一樣的,以語文為例:一、課程結構

    必修課程的組成:

    活動課程(當代文化參與)

    閱讀課程

    A、目的性閱讀方式(包括單篇、群文、整本書的閱讀)

    含實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鑑賞性閱讀。

    B、策略性閱讀方式(跨媒介閱讀)

    3. 探究課程(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

    選擇性必修課程的組成:

    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重點學習閱讀同一型別文字的方法(專題學習),選定範圍進行研習,包括中華傳統經典、中國革命傳統作品、中國現當代作品、外國作家作品、科學與文化作品等。這種讀書方法可推廣到其他範圍或專題的研習,如反映中國婦女解放問題的作品研習、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作品研習等,為選修課程打下學習基礎。

    選修課程的組成:

    選修課程由若干專題研討組成,屬於探究課程,這種探究由教學意義上升到了課程意義。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由教材確定人文主題、文字,選修課程也有專題範圍(參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指明方向,但具體的專題由學生自定,學生自找文字進行研討。

    二、學習任務群

    要理解學習任務群,就要了解以前以文體知識為核心的舊單元教學。舊單元教學有兩種教材:(1)按同一文體組織單元,進行群文教學;(2)按“人文主題+同一文體”組織單元,進行群文教學。第(2)種教材強調情境教學,圍繞文體知識強化閱讀練習。學習任務群也屬於群文閱讀或群文教學,其教材屬於“人文主題+不限文體”。這就是新舊單元教學的淵源關係。

    學習任務群按人文主題、單元學習任務組織教學,主題學習、專題學習、情境教學、大單元教學、專案式學習(PBL教學法)等在這裡的實質是一樣的,都基於群文閱讀、比較閱讀。必修、選擇性必修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要圍繞人文主題設定大任務、若干學習專案,在完成學習專案中落實單元教學目標(以語文要素為主),以實戰學習(任務)帶動目標學習(知識),線下與線上學習結合。每一個學習專案可設計若干學習環節,融合閱讀、活動、探究等三種教學形態。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一般不單獨設計語文寫作活動。

    群文閱讀教學是與過去的單篇教學相對而言的。單篇教學分兩種:(1)沒有單元教學理念的單篇教學。這樣的單篇教學是零碎的,知識前後缺少有機的關聯。(2)單元教學中的單篇教學。大單元教學並不排斥單篇教學,但一定要是單元教學理念下的單篇教學,而且單篇教學不宜過多,這是資訊時代、網際網路時代對閱讀教學的必然要求。教學或學習機器人與線上學習結合之後,線下教學方式還會有更大變化。

    同一學習任務群中的不同單元應該有不同教學任務的分工,語文能力呈梯級發展,在教學策略上宜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教師示範(導學)、輔導到學生自主探究,教法上也呈梯級變化。

    必修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學業質量水平2級為最低要求,適應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必修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學業質量水平4級為標準,適應高校選拔性考試;選修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學業質量水平5級為標準,滿足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需要。

    三、課時安排

    一個學習任務群(不含選修課程)可以包含若干單元(教材),一個單元由2-4課構成,每一課由1-3篇課文組成。這裡的1課不等於1課時。圍繞大任務在設計學習專案時,1課可成為一個學習專案。要注意課程標準對每一個學習任務群的學分要求。0.5學分等於9課時。

    在教材中,一個單元通常相當於0.5學分,安排9課時,但也有例外。“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只有0.5學分,但有兩個單元,也只能安排9課時;“邏輯的力量”有1學分,但只有一個單元,還是要安排18課時。線下學習分課內、課外學習,這裡的課時僅指課堂(課內)教學時間。課堂(課內)教學時間一般不含學生的課內(自習課)、課外自習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其他同事相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