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降幸運
-
2 # 紅莓奶茶
主要是民辦大學的學歷不值錢,缺乏競爭力,有的人寧願去讀專A都不讀本B,而且學費還賊貴,民辦大學該好好反思怎麼提升自己學生找工作的競爭力了,多點鑽研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就業率,多在找優秀老師,社會實踐專案方面下重本,找大企業合作提高學生的專業實習技能吧
-
3 # 花霧阿
民辦大學學費一向比較高,雖然如此 ,但由於每個省份本科的本科錄取率有限,再加上公辦的學校數量,錄取率又不同,那麼過了本科線,卻又讀不了公辦本科大學的學生只能民辦本科了,雖有公辦民辦大學之稱,但畢竟畢業後也是個本科學歷,還是會有不少學生去讀,遇冷也只是一時的。(個人見解,不喜勿噴,謝謝)
-
4 # 科生riXx
對於民辦本科是否越來越難招生,這取決於國家及各類企業單位對民辦本科文憑的認定和招納!
-
5 # 宜世甘棠
隨著各種各樣的大鍋飯被打破,技能越來越重要。低分錄取的學校,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沒有學習專業技能重要。
-
6 # 韭菜Future
民辦本科招生遇冷了?我看並沒有吧,如果實在說遇冷那隻能說是專業不行。雖然說現在的本科生多如狗、遍地走,沒有以前值錢了,但是君不見許多分數壓著本科線的學子們還是擠破頭想進本科,哪怕是民辦的。
與專科學歷比起來本科學歷還是有點用的,遠了不說,就說考研、讀博、就業吧,在這個看中第一學歷的時代,如果你的第一學歷是專科那勢必會受到歧視,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那為什麼有人說民辦大學招不到人了呢,那只是少數幾個冷門專業罷了,然後三人成虎、人云亦云,不可信的。
-
7 # 灕水腳伕
這是必然的。
1、民辦大學“利”字當頭,多數表面上把學生利益看得很重,實際上都還是為了“利”,在利益面前,能把辦學工作做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2、民辦大學“攢”字先行,很多民辦大學都“攢”起來的,所謂的“攢”就是借老師資質、借公辦院名頭,申領辦學資格,辦學資格得到後,就開始招生;
3、民辦大學“借”字一貫,很多民辦大學老師都是“借”來的,這些老師要麼是退休的老教授(這個算是優勢),更多的是公辦其他院校的在職老師,借來給學生上課,你說這樣的老師能有精力全心全意的教學生嗎;
4、民辦大學“少”傳帶,因為借來的老師一般很少有精力傳帶在職專職老師,而能來民辦大學的老師教學能力、水平是需要有人傳帶的,而民辦大學少傳帶,必然對專職老師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5、民辦大學“缺”精英老師,真正有水平的老師一般很少考慮到民辦大學任教,民辦大學的背景、管理能力也較難留住精英老師。
所以民辦大學招生遇冷是必然的,因為“利”字當頭、“攢”字先行、“借”字一貫、“少”傳帶、“缺”精英老師,家長、考生雙不傻所以一般情況能進公辦的必然想盡一切辦法進公辦。另外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對於絕大多數民辦大學來講,遭遇滑鐵盧的時間也將不遠。
-
8 # DD看世界丶
我本身是讀民辦大學畢業的,我們學校分三個校區,兩個公辦校區和我們民辦校區,公辦學費比我們的一半還要低,雖然我們的宿舍條件都比其他兩個校區好,但師資力量是完全沒有公辦的好,有些課程還要去公辦校區上課,有些老師也是有點看不起民辦的學生,
而且畢業後工作也不好找,很多企業更喜歡招聘公辦的,在很多人的意識裡,民辦就是花錢買個本科證。
可能因為自己是民辦學校畢業的,偶爾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鄙視,也都習慣了
總的來說民辦大學的學費貴,動輒學費一年幾萬,專業冷門,王牌專業少,民辦師資力量不行,就業不好找工作, 經常會受人冷眼。
題外話:自己高考不努力,只能上民辦學校,這個怪不了別人,也都是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民辦就好好享受,要不然就回去復讀。
-
9 # 雲蟻
民辦學校招生比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學費太貴,讓很多家庭平常的人讀不起。公辦學校,學費很少,少的兩三千多的四五千很少,幾乎沒有超過一萬的。而私立學校卻不一樣,學費都是一萬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四五萬,這不是普通的農民階級可以承擔的,甚至一些工作人員都承擔不起。
二、給人的印象不好。
好多人都覺得公辦學校比私立學校好,所以也讓很多考得上公辦學校的人都不會去私立學校,只有上公辦學校沒有機會的人才會去。
三、私立學校有很多的野雞大學。
我們這邊就有一個人考了大學,因為上的是私立大學,最後學校卻不發給畢業證,說沒有國家的公章發不了,這也讓私立學校的名聲變差了。
四、出來的學生整體比不上公立學生。
私立學校管理的比公立學校比較鬆散,不怎麼嚴格,稽核也比較簡單,出來的學生整體比不上公立學校。
-
10 # 人物工坊
民辦大學招生遇冷,得一分為二地看。
一類遇冷的民辦大學,是師資力量差,教學能力弱,專業水平落後,就業相對困難的民辦大學。
另一類民辦大學,比如中外合辦的民辦大學遇冷,並不是教學能力差導致的,而是高昂的學費和不甚光明的就業前途造成的。
現在不像過去,過去二三十年前,大學生是香餑餑,只要畢業了就有工作,甚至直接一步到位就進體制內,從小鎮做題家一躍就成了人生贏家。
隨著1999年高校擴招序幕的拉開,高校招生人數也在節節攀升,從不到100萬的招生數額,到今年將近1千萬的畢業生,整整多出了十倍。
也正是因為如此,考大學不再是鯉魚躍龍門,而變成了進入社會前的再學習。
自然作為家長和學子們考慮的就不是能不能考上的問題,而變成了能不能好好就業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就算算投入產出比,一下子就一目瞭然了。
一個民辦專科學校,一年學費就算2萬,生活費一個月2000,合計下來一年4.4萬,3年下來就是13.6萬。
民辦專科畢業出來找工作,基本上也就是最低工資,就按照4000一個月算,一個月能結餘下來1千塊錢,那麼攢夠13.6萬需要13年時間。就算以後工資會上漲,結餘的錢會多,那麼打個對摺,最少也需要6年時間。
合計花費9年——15年時間,才能投入和支出持平。
而如果不上民辦專科,出來給跑堂、送快遞,一年攢1萬塊錢,9年——15年還能攢9到15萬,加上不上學節約的13.6萬,大概總額在22.6萬-28.6萬。
如此不划算的投入和產出,自然也讓很多民辦大學招生遇冷,因為家長們會用腳來投票。
一來一去,差距如此之大,這個賬我想誰都會想明白的吧。
想要讓學生們上大專,就必須得讓這個學習成果對得起這個學費,讓學生出去後能賺到錢,而且還要能賺到大錢。
只要能讓學生們出去賺到大錢,誰會不去上學呢?
回覆列表
一是學費貴,家庭收入差的學生讀不起;
二是民辦大學的專業沒有就業優勢;
三是在民辦大學裡讀書大多數學生沒有靜下心來學習,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再想想,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