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任丞相
-
2 # 小黑didi
中國為什麼要上5G?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在當今的核心領域成為頂尖的迫切需求。
隨著全球化推進、智慧裝置普及、物聯網發展,在現在的世界通訊領域是每個國家必爭之地,其利潤也十分之高,以往中國在3g,4g陪跑歐美,如今可以進入並且佔據一席之地對於中國可以說是尤為關鍵,中國在5g的標準可以參與制定是新的突破,也代表中國在核心領域的地位上升。
中美貿易的對抗下的形勢所逼,曾經中興僅僅向伊朗出售了美國技術,便遭到美國封殺,禁止販賣晶片給中興,導致中興暫停生產裝置,無所適從。這提醒了中國缺“芯”,中國缺錢尖端技術,2010年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但是中國的核心利潤並未抓在手心,中美貿易戰的爆發,美國對中國的新的壓制促使中國必須更快的獲取核心技術。
中美貿易是要從製造業轉型到核心科技,實現中國夢也必須加強創新,而美國也不會眼睜睜看著第二趕超自己,所以中國上5g是國情需求也形勢所需,早日進入5g是中國的機會,我想能夠有此機會中國也一定會把握住。
5G是未來發展方向,全球主流運營商都在積極規劃部署5G,本文主要從技術和應用場景角度來出發,稍微的偏技術性,但是應該可以讀懂的~
第一、從技術角度來講5G具有如下應用特點:
eMBB大頻寬:下載速率理論值將達到每秒10GB,將是當前4G上網速率的10倍。
uRLLC低延時:5G的理論延時是1ms,是4G延時的幾十分之一,基本達到了準實時的水平。
mMTC廣聯接:5G單通訊小區可以連線的物聯網終端數量理論值將達到百萬級別,是4G的十倍。
中國4G主力頻段位於1800MHz~2700MHz之間
5G的主流頻段是3000MHz-6000MHz
5G的技術標準,按照目前的定義,叫新空口(New Radio)。是2/3/4G技術的大融合,目前各種技術的優勢都結合在了一起,OFDM正交分頻多重進接,為2/3/4G的融合升級加強版 FDMA TDMA CDMA的融合
從技術角度來講,有這麼幾種技術應用在5G,
(1) mMIMO,即 大規模MIMO massiveMIMO,BF,華為64T64R ,通俗的理解,就是可以發射或接受更多的訊號空間流,能顯著提高通道容量。
(2)上下行解耦: 下行5G頻率,上行4G頻率,因為5G應用的主流頻譜是3GHz-6GHz,為C-Band(C波段)或稱黃金波段,這個波段頻率很高,頻率高傳遞的資訊量就大,然而頻率越高的無線電波長也越短,波長越短,傳遞的距離就短,還容易被阻擋,衰減的非常厲害,繞射能力差。當基站向手機通訊時用5G高頻傳輸,因為基站可以加大發出的訊號功率以解決訊號穿透的問題。但手機的電量和功率是有限制的,所以手機向基站的上行不能透過加大訊號強度解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讓手機與基站的通訊用較低的4G頻段傳輸,4G的頻段頻率低,波長長,可以更好的衍射穿透障礙物。
(3) 高效率的通道編碼設計 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通俗的理解,就是把資訊編碼再發射,而這個編碼的效率高於低也決定了傳輸的效能。
(4)發展方向:CDN內容分發網路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由於某些場景中,傳輸距離遠而導致的時延大,則如果源伺服器之前接收到相同內容的請求,則該請求被 DNS 重定向到離使用者最近的 CDN 代理伺服器上,由該代理伺服器傳送相應內容給使用者。
未來5G的網路相對於234G相比,具有自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自規劃自最佳化的優勢,從事過無線網路規劃最佳化的同事們可能會深有體會,尤其是在最佳化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不斷的監控,測試,分析,疑難問題分析持續一個月甚至數月。
下圖列舉了一些國家的5G規劃程序:
第二,從應用場景來說,5G也是順應未來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
1 AR VR 遊戲,可以部署在雲端,那麼就需要非常低的時延和高速的傳輸來保證遊戲流暢,相對與單機模式,雲端的遊戲伺服器加上5G的傳輸,可以使得玩家暢玩超大型遊戲並毫無時延卡頓感。
2車聯網 遠端駕駛自動駕駛編隊行駛,需要依靠極低的時延和高速的資訊傳輸才能保證車輛安全行駛。
3智慧能源,饋線自動化
4 AI,同AR VR遊戲 和車聯網。都可以將複雜的處理能力放到雲端,再依靠5G的優良傳輸來下發控制訊號到機器人。
5 遠端醫療 診斷,手術監控,這些都需要極低的時延保證操作的精準性,同時需要告訴的影象聲音等反饋到遠端醫生。
6 安防巡檢 無人機應用場景增加,要求移動性時延 傳輸資料量大
7 社交媒體 網路直播 實時,特點是資料量大 地點不固定 需要移動性。比如熱門體育賽事 觀看視角可以由觀眾自由選擇
8 個人智慧穿戴裝置 之前是wifi藍芽 或者3G 4G等傳輸,在5g階段,可以保證實時 移動性,如導盲,採集圖片 依靠雲AI 指導行走
9 影片監控 AI影象識別,可以在雲服務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