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魯肅之外!
孫權其實並不想殺關羽,他的手下們用曹操的典故來力勸他除掉關羽(“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孫權受魯肅的影響比較深,非常看重吳蜀聯盟!這是一個帝王應有的戰略目光。
然而,他的下屬們沒有一個對劉備、關羽的荊州勢力有哪怕一點點的好感?包括諸葛瑾在內。用呂蒙的話說,現在“不趁我們強壯時打他們的主意,一旦我們死了,要想在施展力量,還可能嗎?”這句話是在說服孫權放棄攻打徐州的戰略。
這裡就有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既然現在是你們最強壯的時候,為什麼不打曹操的主意呢?一旦你們死了,那還能打下徐州嗎!
按照呂蒙的說法,打關羽的原因就是因為關羽好打!!!曹操不好打嗎……?一樣好打:呂蒙的原話:“如今曹操在黃河以北,安撫平定了幽州、冀州,沒有空暇顧及東面,徐州境內防守的兵士所說力量微不足道,只要去進攻,自然可以攻克。”必拿徐州,為什麼不拿呢?呂蒙認為:
“然而徐州的地勢,只通陸路,是驍勇騎兵馳騁的地方,至尊您今日得到徐州,十天內曹操就會來爭奪,雖說用七八萬人來堅守它,還是值得憂慮的……”
單純從軍事戰術角度來看,呂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他充分意識到了打徐州東吳沒有水路優勢,而曹操的騎兵優勢明顯。一句話就是,陸軍打不過曹操。所以才…
“不如攻取關羽,佔據全部長江流域,形勢就會更加壯大。”
我們都知道,孫權當時是服從了具體利益。也就是被“全部長江流域”所吸引,放棄了魯肅的聯劉抗曹的戰略方針。主要還是呂蒙、陸遜們的反覆強調的利益,誘使了孫權對荊州的覬覦。
呂蒙的話裡有話。既然曹操能不出十日就來爭奪徐州,那麼劉備能不能不出三年來爭奪荊州呢?當然能了!萬一呂蒙到時沒死?又怎麼面對,是不是更需要憂慮呢?形成呂蒙的這套“不如攻取關羽”的理論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那是在戰場上被曹操給打出來的!
呂蒙參加了濡須口會戰。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魏王曹操治軍完畢,遂再次興師伐吳,進至居巢。孫權即在濡須口築城據守,以扼控濡須水與長江交匯處。同時,以呂蒙為都督,令其率軍守濡須塢,憑藉以前所建的船塢,置強弩萬張以拒曹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曹軍開始正式進攻。曹操的前鋒尚未安營,呂蒙即率兵出擊,將其擊潰。由於呂蒙、蔣欽節度諸軍奮勇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雖然是不能攻克,但是濡須口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孫權終於頂不住了!於是,交戰至二月底,孫權退走,並派遣都尉徐詳前往曹公營裡請降。三月,曹操接受了孫權的請降,引軍撤退。呂蒙為此榮獲了左護軍及虎威將軍的頭銜。不過,重要的是讓他領教了曹操的厲害。所以他就再也不敢打徐州的主意了……
與曹操相比,那關羽不就好對付多了……這就叫人性中的“欺軟怕硬”。
呂蒙如此,陸遜也是一樣!!!他能主動提出協助呂蒙駐守陸口麻痺關羽,可見他早就有吞併荊州的意圖……而且,在他心裡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奪取荊州的計劃。一旦孫權同意,實施起來得心應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甚至超過了呂蒙……
可憐關羽,荊州已經丟了還不知道♀️!即使徐晃軍告訴他他還在懷疑??他的懷疑是有他的根據,因為陸遜在給他的信中是這麼說的:
“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
“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少騎駐旌,闚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雲師老,猶有驍悍。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原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儻明注仰,有以察之。”
把關羽當成了晉文公、韓信的人怎麼可能對晉文公和韓信下手呢……
一但下手,就要下死手!一鼓作氣直搗夷陵。把劉備打成了全軍覆沒,看你還敢不敢詐唬?你還別說,劉備真敢詐唬,藉著曹丕大規模討伐東吳:“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將軍還能行嗎?”
這時候的陸遜還怕翻臉不成?……面對手下敗將:“恐怕你舊傷未愈沒有時間興兵吧。你應該跟我們的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劉備徹底的聽懂了!與其說是聽懂了,不如說是被陸遜打“懂”了……
既然陸遜能教育劉備應該和孫權和好才對,那他為什麼不和劉備和好而去攻打關羽呢。難道不是因為關羽是個軟柿子嗎?總之,正是關羽的孱弱才給了陸遜和呂蒙千載難逢的機會,奪取了荊州。
都知道魯肅是正確的;當然更都知道關羽這個軟柿子好打!不捏白不捏,捏的也白捏。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於永安病逝。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使孫權斷絕了與曹魏的關係,與蜀漢再度連和,並派大臣張溫前往蜀漢回訪。
公元229年,諸葛亮派陳震出使東吳,對孫權稱帝給予祝賀。
關羽、張飛無異於白白地送人頭了。
除了魯肅之外!
孫權其實並不想殺關羽,他的手下們用曹操的典故來力勸他除掉關羽(“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孫權受魯肅的影響比較深,非常看重吳蜀聯盟!這是一個帝王應有的戰略目光。
然而,他的下屬們沒有一個對劉備、關羽的荊州勢力有哪怕一點點的好感?包括諸葛瑾在內。用呂蒙的話說,現在“不趁我們強壯時打他們的主意,一旦我們死了,要想在施展力量,還可能嗎?”這句話是在說服孫權放棄攻打徐州的戰略。
這裡就有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既然現在是你們最強壯的時候,為什麼不打曹操的主意呢?一旦你們死了,那還能打下徐州嗎!
按照呂蒙的說法,打關羽的原因就是因為關羽好打!!!曹操不好打嗎……?一樣好打:呂蒙的原話:“如今曹操在黃河以北,安撫平定了幽州、冀州,沒有空暇顧及東面,徐州境內防守的兵士所說力量微不足道,只要去進攻,自然可以攻克。”必拿徐州,為什麼不拿呢?呂蒙認為:
“然而徐州的地勢,只通陸路,是驍勇騎兵馳騁的地方,至尊您今日得到徐州,十天內曹操就會來爭奪,雖說用七八萬人來堅守它,還是值得憂慮的……”
單純從軍事戰術角度來看,呂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他充分意識到了打徐州東吳沒有水路優勢,而曹操的騎兵優勢明顯。一句話就是,陸軍打不過曹操。所以才…
“不如攻取關羽,佔據全部長江流域,形勢就會更加壯大。”
我們都知道,孫權當時是服從了具體利益。也就是被“全部長江流域”所吸引,放棄了魯肅的聯劉抗曹的戰略方針。主要還是呂蒙、陸遜們的反覆強調的利益,誘使了孫權對荊州的覬覦。
呂蒙的話裡有話。既然曹操能不出十日就來爭奪徐州,那麼劉備能不能不出三年來爭奪荊州呢?當然能了!萬一呂蒙到時沒死?又怎麼面對,是不是更需要憂慮呢?形成呂蒙的這套“不如攻取關羽”的理論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那是在戰場上被曹操給打出來的!
呂蒙參加了濡須口會戰。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魏王曹操治軍完畢,遂再次興師伐吳,進至居巢。孫權即在濡須口築城據守,以扼控濡須水與長江交匯處。同時,以呂蒙為都督,令其率軍守濡須塢,憑藉以前所建的船塢,置強弩萬張以拒曹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曹軍開始正式進攻。曹操的前鋒尚未安營,呂蒙即率兵出擊,將其擊潰。由於呂蒙、蔣欽節度諸軍奮勇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雖然是不能攻克,但是濡須口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孫權終於頂不住了!於是,交戰至二月底,孫權退走,並派遣都尉徐詳前往曹公營裡請降。三月,曹操接受了孫權的請降,引軍撤退。呂蒙為此榮獲了左護軍及虎威將軍的頭銜。不過,重要的是讓他領教了曹操的厲害。所以他就再也不敢打徐州的主意了……
與曹操相比,那關羽不就好對付多了……這就叫人性中的“欺軟怕硬”。
呂蒙如此,陸遜也是一樣!!!他能主動提出協助呂蒙駐守陸口麻痺關羽,可見他早就有吞併荊州的意圖……而且,在他心裡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奪取荊州的計劃。一旦孫權同意,實施起來得心應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甚至超過了呂蒙……
可憐關羽,荊州已經丟了還不知道♀️!即使徐晃軍告訴他他還在懷疑??他的懷疑是有他的根據,因為陸遜在給他的信中是這麼說的:
“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
“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少騎駐旌,闚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雲師老,猶有驍悍。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原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儻明注仰,有以察之。”
把關羽當成了晉文公、韓信的人怎麼可能對晉文公和韓信下手呢……
一但下手,就要下死手!一鼓作氣直搗夷陵。把劉備打成了全軍覆沒,看你還敢不敢詐唬?你還別說,劉備真敢詐唬,藉著曹丕大規模討伐東吳:“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將軍還能行嗎?”
這時候的陸遜還怕翻臉不成?……面對手下敗將:“恐怕你舊傷未愈沒有時間興兵吧。你應該跟我們的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劉備徹底的聽懂了!與其說是聽懂了,不如說是被陸遜打“懂”了……
既然陸遜能教育劉備應該和孫權和好才對,那他為什麼不和劉備和好而去攻打關羽呢。難道不是因為關羽是個軟柿子嗎?總之,正是關羽的孱弱才給了陸遜和呂蒙千載難逢的機會,奪取了荊州。
都知道魯肅是正確的;當然更都知道關羽這個軟柿子好打!不捏白不捏,捏的也白捏。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於永安病逝。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使孫權斷絕了與曹魏的關係,與蜀漢再度連和,並派大臣張溫前往蜀漢回訪。
公元229年,諸葛亮派陳震出使東吳,對孫權稱帝給予祝賀。
關羽、張飛無異於白白地送人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