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杯茶87345135

    根據中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2009—2013)資料顯示,中國人工林面積為0.69億hm2,佔全國林地面積的36%,約佔全球人工林總面積的33%,穩居全球首位。從第一次森林資源清查開始到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中國人工林面積增加了近2倍,蓄積量更是增加了15倍,並始終保持著持續增長的趨勢,人工林建設在穩步推進。人工林的增加補充了林產品尤其是木材的部分缺口,因此降低了對天然林的採伐,間接實現了對天然林的保護。
      從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到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期間,天然林的採伐比例年均降低3%。人工林的建設和貢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工程定位在供應木材和人造成板等林產品,增強了中國林業產業的供給能力;二是防護林建設關注環境效益,防禦自然災害,構建生態屏障,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到第八次清查時各項生態服務功能比第七次提升15%以上。總的來說,中國的人工林建設在近40年裡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與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總量多,人均少,單位面積蓄積量低
      中國的森林和人工林在總量上均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已經跨入世界前列。然而,從人均水平來看,中國的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覆蓋率還遠低於全球31%的平均水平,與中國的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和森林蓄積量居世界第6的總量排名有相當大的差距。到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束時,中國人工林蓄積量為24.83億m3,僅佔全國森林蓄積量的17%左右,與36%的面積佔比不相稱。與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單位面積蓄積量為52.8 m3/hm2,僅相當於天然林的50%左右。
      2.生態產品供給不足
      長期以來,中國林業建設工作“重兩頭,輕中間”,過密過疏林分多、密度適宜林分少,純林多、混交林少,林分結構簡單,大面積集中成片,抗逆性差,穩定性低,容易誘發病蟲害,生態系統功能脆弱,地力衰退嚴重。在全華人工林建設中,杉木、馬尾松、楊樹3個樹種的面積佔比達到59.41%。具體到單個省份純林現象則更為明顯,例如安徽省楊樹、杉木和馬尾松佔全省人工喬木林面積的74.29%,湖南省杉木、馬尾松和溼地松佔全省人工喬木林面積的70.65%,浙江省杉木、馬尾松和溼地松佔全省人工喬木林面積的68.52%。而且由於缺乏科學的經營手段,如林木過量採伐、撫育管理滯後,中國林地生產力和產出率低、效益不高,林地生產潛力遠未發揮出來。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採伐消耗蓄積的64%來自中幼齡林,中幼齡林超強度採伐作業的面積比例高達45%。透過對中國森林林分結構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出(見表1),現有林木的平均胸徑呈遞減趨勢,齡組結構不合理,中幼齡林面積比例高達65%,成熟林的比重自本世紀以來才略有上升,林業資源的供給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目前,中國現有木材產品和生態產品的供給都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國木材對外依存度接近50%,根據國家林業局《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到2020年中國木材消費總量將提高到4.57億~4.77億m3,木材供應缺口將長期保持在1億~1.5億m3。從生態產品有效供給的規模效率來看,全國各地總體上都以2012年為轉折點,呈現出先下降後上升的態勢,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未來造林空間受限
      中國土地資源有限,可用於進一步擴大造林的面積不足。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加速,城市中可供建設森林綠地的土地越來越少,城市缺林少綠現象仍然明顯,中國森林城市建設還面臨著提質升級的挑戰。中國的宜林地面積在不斷減少,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時宜林地面積僅為3 958萬hm2,不足第一次森林資源清查時的1/2,且2/3分佈在年均降水量低於500 mm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極大地制約著樹木生長,造林、營林及成林難度較大。因此,要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效,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本底條件,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樹種、造林技術和經營模式。例如,在民勤乾旱沙地種植梭梭後,土壤碳匯功能明顯提高,並且隨著林齡的增長而增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飛機一般需要提前多少時間進站?